首页  >  新闻中心  >  报道  

EMBA公益 | 24期3班安徽公益行:望山生活公益回家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4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随着张欣同学略带烟熏磁性的嗓音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小学3年级1班的教室里回响,长江EMBA24期3班“安徽环保公益行”活动拉开了序幕。

 

 

 

“毕业不结业,公益不散场”。虽然很多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的答辩,但在长江商学院2年朝夕相处下来犹如兄弟姐妹一般的亲情却愈加的浓厚,2年间多次公益活动所凝聚下来的回报社会关爱公益的热情也更加的高涨。用方强同学的话讲,他的公益学分早都比专业课的学分还要多了,但还是放下了手中繁重的工作,来参加这次的公益之行。于是,西溪南这个古朴神秘的山村瞬间到来了一批天南海北的学子,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发现自然、拥抱自然、保护自然的回归望山生活之旅。

 

“望山生活”,这是此次活动组织者魏烨同学所在的公司一直倡导的生活理念。2年来,很多同学并不清楚这个北大高材生为什么扔掉了北京的繁华绚丽生活,致力于中国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大家只能从她隔一段时间发回班级的照片里看到自称“村姑”的她,赶着牛、放着鸭,和众多的乡民们徜徉在如画如诗的徽州田间小路和村中窄巷之中,享受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现实根本没有图画中的美好”,魏烨同学说,中国乡村社会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正急剧转型。与此同时,作为承载中国乡村文化的载体,各种古村落几乎全面濒危。普查显示,我国230万个村庄中,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约5000个锐减至目前的2、3000个。国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带来了城市的光鲜和繁荣,而背后却是农村的极度萎缩和衰败,很多乡村已经沦为城市垃圾和工业污染的转移之所。可以说,环境保护最大的危险在农村,环境保护更需要从农村做起。因此,魏烨同学从2013年开始,一头扎进了安徽黄山南麓的西溪南村,开始探索她们的乡村保护行动。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3班全体同学不约而同地提议来到这里开展本年度的公益活动。

 

自从将“乡村环境保护”作为这次24期3班公益活动的基本主题之后,班级里就活动开展的形式进行了多次的研究和沟通。有的同学提议帮助村里修一个垃圾回收站,有的同学说募捐若干的现金给村里成立一个环保基金。然而,这些方式似乎都有那么一丝丝地不可持续。也许用金钱能解决的是只能是最容易的问题,而是要从下一代从孩子开始,就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环保理念和公益精神。

 

因此,与以往多次的公益活动不一样,3班这次特意请到了中科院及北京大学袁弘博士来到西溪南小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公开课活动。在开班式上,西溪南所在镇的江成永书记诚恳而坚定地说“我们需要的环保公益不是钱,而是对环保和公益理念的正确认识和传承”。

 

于是,在西溪南村小学3年级1班的教室里,出现了一幅难得一见的画面,众多小学生和众多“老学生”一起,乖乖地坐在板凳上,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跟着袁弘博士认真地学习环境知识。小学生们很兴奋,因为有他们喜欢的周群姐姐在身边一起学习听讲、一起回答问题。“老学生”们更兴奋,时隔几十年来到真正的乡村课堂如同往日梦境再现,久违的懵懂情怀让人流连忘返。

 

这个时候,谁也不承认自己是60后、70后,刘哲义李洪印两位同学为这些00后的小朋友评价谁更老争论地面红脖子粗。课堂讲座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孩子和大人们留下了一篇篇心得笔记,更将环保公益深深地映刻在了心中。

 

环保公开课结束的时候,3班同学向西溪南小学的同学们赠送环保类书籍,这些书籍是经过北京大学、中科院等教育、环保专业人士精心研究后确定的书单,分别适合于不同年纪的同学阅读。

 

之后,3班同学结伴实地走访了西溪南村的保护情况。西溪南村位于黄山南麓、丰乐河畔,又称丰溪、溪南,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元年,古时曾有“歙邑首富”之称,距今有1200年历史。美丽的丰乐河,承载着厚重辉煌的徽州历史,见证着皖南文化的繁荣璀璨。博大的水利遗产,记载着古徽州先辈的智慧。自古以来,西溪南人就注重水的利用,从南朝起,先后建起了吕堨、雷堨和陇堨,并由此形成了村靠水、水连村、村中渠水环绕的天人合一的水景观。

 

横跨河两岸的雷堨,建于南宋,是徽州古代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仍供应着村民的生活和灌溉用水。从先人的作品中汲取生产生活经验,这是如今的西溪南人的智慧。

 

从北向南跨过丰乐河,穿过一片原生的枫杨林带,对面便是西溪南古村了。3班全体同学晚上也在此下榻。开门望山,推窗见竹。住惯了都市宾馆的同学们难得地回到了能够闻见乡土味道的村舍之中,穿惯了丝帛锦衣的同学们更是欣喜地穿上了麻布大褂,撑开了油纸伞,内心真正地得到了久违的宁静和平和。

 

望山生活、公益回家,3班同学在望山生活中不仅找到了公益的本质,还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家”的路。在这里,有一首长江师兄的诗歌能够最好地阐释我们此刻的心情,我们也将它作为这次公益之行的总结。

 

 

我在大地仰天而睡
 
 

 

已经很久很久

没有这么仰天而睡了

这样才感觉

大地是如此的安静

天空也是如此的安静

喧闹的只是人

只有这样仰天而睡

世界变的简单

只剩天、地、我

而我,如在大地与天空之间

一个吸吮的婴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