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2018年04月08日

长江商学院“科技×商业”课程“科技创新触发产业变革”模块刚刚在上海结束,从科技×金融、科技×医疗、科技×零售三大视角,前瞻技术创新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本文为【科技×零售】课程笔记分享。

2016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颠覆的基因让这个外星人的每一次举动,都牵动业界的神经。2017年7月,杭州街头,马云第一家无人超市开业,有人惊呼,新零售的革命时代似乎就此开始了。

新零售,与其说是一场技术革命,不如说是对人性更深入的洞察和展望。新生代的人们渴望更加自由,更加具有人性关怀的生活方式。当人性嫁接上技术的翅膀,会产生不一样的需求与供给,不仅仅是新零售,更是一场新的商业模式的创造与革命。

技术值得敬畏,但是人性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新零售”的返璞归真

授课教授 | 田丰,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云研究中心主任

"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1. 新零售的前景洞察
美国彭博社分析称,在未来几年内,美国超过10%、即接近10亿平方英尺的零售面积可能需要关闭,转换为其他用途,或者调低租金。

"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如上图所示,美国传统的三大零售百货的营收增长都很差,而亚马逊相当于这三家的总和,通过跨界的一个对比可以发现,原来的传统零售业做得都不太好。

"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而从互联网角度去看,新零售市场前景非常好。通过一个研究报告可以看出,未来中国有两大块新零售市场,一个是4.4万亿存量市场新零售的升级,这块有大量的机会,比如说用一些黑科技去升级产业等等。另一方面,未来到2021年,有1.8万亿美元的增量的零售规模,它相当于整个英国现在的零售的市场规模。所以未来三四年,在中国新零售领域会多出相当于一个英国的市场,在增量上怎么玩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并没有像大家说的零售越来越难做,反而市场增加地非常快。

2. 2020年中国新消费驱动力
一亿户中产与富裕家庭、新世代全新消费习惯、全渠道营销。

3. 中国新兴消费群
都市潮流男士、活跃的银发老年人、都市单身贵族、绿色消费者、“体验至上者”与“渴望成为大师者”、二次元与虚拟社交。

4. 新零售的本质是什么?
以消费者为中心,基于数据一体化,进行‘人、货、场’整体框架的重构建设。这种全新的架构模式打破了传统零售与电商的固定模式架构,开创了一套新的系统性场景,以消费者需求为洞察,提供丰富多元的场景体验。

5. 新零售→场景升级
传统实体零售的场景几十年来已经过度“商业化”,体验雷同,对消费者来说,日渐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

新的场景革命,以“娱乐、互动、体验”为主诉求,将商业环境极大地融入娱乐的主题、艺术的主题、人文的主题等等,将商业嫁接更多跨界的元素,给予消费者人性化的关怀,丰富多元化的体验,形成新的商业空间和氛围。

6. 中国零售“新常态”市场建议

(1)明确消费者细分及需求:中国消费者更加成熟理性,需求偏好多元化,零售商应明确相关细分客群需求,自家产品服务能否满足各细分客群在不同场景中的功能和表现。

(2)构建高效品牌架构和战略:应确保品牌设计与丰富多样的新细分客群产生共鸣,抓住客群痛点,避免品牌战线过长。

(3)提升消费者交互和参与度: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依恋度持续提升,除产品功能广告外,品牌商应在情感层面积极运营消费者互动关系,情感依恋将成为品牌忠诚度的关键,身后的情感联系产生巨大回报。

(4)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中国消费者依然十分关注产品服务的实际功效,中国品牌必须证明价格溢价的合理性,公司应持续优化价格结构、供应链,确保客户获得最大价值。

(5)渠道设计:构建全面一体化的线上线下整合型渠道,成为消费产业主导趋势,通过洞悉每一个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拓展与消费者生活习惯相符的合理触点,实现渠道最大化覆盖,缩短闭环。

(6)转型风险:如果企业无法抓住高消费潜力收入群体和年轻人,选择低潜力产品品类、或无法制定有效的全渠道战略,将会迅速面临增长放缓、占有率下降,反之则能取得可持续性商业价值。

出行信息开启智慧商业新模式

授课教授 | 童遥,阿里巴巴集团高德开放平台总经理

"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本次课程,阿里巴巴集团高德开放平台总经理童遥讲解了高德作为出行工具如何为新零售提供价值。他认为,在过去10年,在互联网上,大家每天使用的服务多数是线上世界的索引。但最近这3、4年,包括美团、点评,以及一些传统O2O公司,做的事情是线下信息索引。现在很多人做消费决策的时候,都是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做的。高德作为一个纯线上的出行工具,希望能够在线下帮助大家做一些事情,为新零售事业提供流量、来源、画像等方面的支持。

1. 流量
流量其实就是客流分析。如果你有一个店,或者是想盘下这家店,高德会通过线上手段告诉你这家店在你盘下来之前是什么情况。

2. 来源
来的人有多少人是附近公司的白领,这些白领中午的时候只有30块钱左右午餐的消费能力。这附近有多少住家户,如果你是一个高端商场的经营者,你一定非常关心晚上8点钟的时候,有多少人来这里购物、有多少人是周围的居民来蹭空调的。

3. 画像
进一步分析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从外地出差来这里开户,有多少人的公司在旁边,他们是过来喝咖啡的。这些对你都会有较大的影响。画像分三层:1、AOI画像,这是地理画像。2、从地理画像延伸出来的用户画像;3、人群画像和地点画像的互相影响。这个地方本来不具备、不可以被发现的属性,因为来到这里的人从而被发现了。

4. 辨析与洞察
第一个步骤叫发现消费者:发现什么人要买车?发现什么人爱吃海鲜?

第二是结构消费者:看一下这群人的结构特征是什么样子,是因为他自己是吃货,还是说家里有孩子,要长身体还是孩子要考试,寻找原因,你要清楚的知道这些人来这里是因为什么。

第三步是引领消费者,试图影响他,你既然知道他有这样的需求、倾向,比如说你发现他是一个特别容易不带钥匙的人,所以智能门锁对他来说会更有吸引力。他会节约一年5次开锁的费用买一个2000块钱的门锁。

现在来看,地图是若干个线上、线下世界的连接器之一。

今天的流量非常贵,我们要找到新的方法,影响到那些我们已经圈定出来的人,我知道这些人马上就要买房子了,我怎么找到他,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就是触达的问题。现在有非常多的精准广告营销,第三方媒体公司已经在做了。高德也希望从地图大数据的角度,做新零售领域的发动机,开启智慧商业新模式。

科技X商业学员感言

许少林——广州讯联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科技×商业二期班班长
我的企业已经做了二十几年了,都是传统实业,特别是通信服务产业。科技班的课程让我热血沸腾,让我看到了信息化产业的未来方向,特别是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科技×商业课程非常精准地引导企业家把握未来世界的方向,是长江商学院与时俱进的体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企业不去创新,那么我相信这个企业就会被淘汰。我给自己定位是做到老学到老,所以要不断的学习,也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跟年轻人打成一片,这样的企业才能有未来。

王勋——杰孚环球工程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科技激发新的商业场景,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我从事高端制造装备行业,主要为金属加工做自动化生产线,科技在制造领域运用领先,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材料的诞生也带来了冲击。

新技术的迭代速度仍不断提升,这要求企业家不断提升迭代自身的知识体系。新科技激发新的商业场景,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科技×商业课程内容紧凑而丰富,人工智能模块最令我震撼,不论是师资构架还是课题内容,都十分优秀。

张涓——中电国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从事医疗健康大数据行业,即从医疗信息化开始,建立市场医联体健康服务体系,同时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健康管理工具。

近年来,科技发展对医疗行业的改变非常多,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例如落地过程中的政策壁垒、医生的诊断水平、医保政策以及定价政策等。

科技×商业课程邀请到来自全球各个行业的杰出学者和实战家,将科技和医疗、零售、金融等产业结合,深入浅出,能够帮助我们系统的梳理逻辑,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带来全方位的思考与启发。

张刘佳—— Jia+Spa创始人、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科技×商业课程给我带来了各个领域最前沿的事物,在行业跨界合作方面让我受益匪浅。课程帮助我系统梳理最新技术的发展框架,并做出总结。我对科技和零售的结合十分感兴趣,零售业在行业中发展速度很快,跑在商业市场赛道前端,我们可以将新零售模式的思路运用到其他行业中,创造新的价值。

另外,我对科技×医疗话题特别感兴趣,我认为医疗与每个人自身的健康相关,是人人都关注的事情,也与我正在做的医疗美容项目密切相关,我希望利用最前沿的智能医疗技术,帮助女性了解自我体质的需求,打造自然的、健康的、拥有生命状态的美。

郭丙合——红星美凯龙家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科技×商业课程给我很多思维的启发,这比找到一种应用方式更有价值。

虽然从事零售行业,我对科技与医疗的结合也十分感兴趣,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不同领域间的链接可以碰撞出令人无法想象的火花。

未来的商业都是技术驱动的:以互联网的爆发为例,互联网本身是一种技术手段。未来AR、生物科技等新技术的发展一定会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激活全新的商业场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过程,找到这些场景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科技×商业"课堂笔记(二):当零售预见科技

结语:《智能时代》作者吴军老师说:“在历次技术革命中,一个人、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进入前2%的行列,要么被淘汰,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有可能,我们要争做这2%的人。”前2%的人掌握世界,对于科技创新的思考,永不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