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游学笔记 | 学习和钻研是信仰的组成部分
2019年08月21日

以色列,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这里既背负了3000多年的跌宕起伏、爱恨情仇,又孕育着一个充满生机和创新活力的“最小超级大国”。

传统文化、宗教、政治和现代化发展相互滋养,使今天的以色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暴露在世人的目光之下,以全球独一无二的案例国家形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长江学子前来“眼见为实”、西行取经。

2019年5月24日-6月2日,长江商学院明道全球课程再次走进以色列,深度感受以色列的神奇魅力。同学们游学“圣城”耶路撒冷,驻足“硅溪”特拉维夫,拓展国际视野,开发创投机遇,共同探寻这片上帝“应许之地”的创新密码······

学在“创新国度”

作为一个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以色列在不到70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当今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在军事、农业、医疗器械、互联网等行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仅次于北美和中国,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No.1:大学生人口比率世界第一、人均工程师数量世界第一、人均初创企业数量世界第一、人均科研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每一万居民中的科学家与技术人员数量世界第一、以色列人每年平均读书64本,其科技出版物为世界第一······

上述N宗背后的成功秘诀为何?凭什么“创新国度”会成为以色列的别名?在这里蕴藏着哪些投资合作良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有“中东哈佛”之称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简称“希大”)开展为期一周的访学。

在以色列,创新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作为以色列最高学府,希大百年历史中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创办人中不乏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咖,是以色列很多创新成就的学术之源。站在希大斯科普司山校区,我们俯瞰面前披着神光的橄榄山和耶路撒冷老城,背靠壮阔无垠的犹大沙漠,一种对历史和学术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中国学者翻译和编写的第一部爱因斯坦文集 书籍与翻译手稿

课程第一讲,希大国际关系学亚伯拉罕·塞拉教授带领同学们初识以色列,从民族宗教、地缘政治等角度为同学们讲述了以色列的历史和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是以色列成为创新国度的重要外在动力。

亚伯拉罕·塞拉教授《中东:不稳定·冲突·社会和经济不发达》

接下来,希大商学院前院长、以色列著名经济学家丹·加莱教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他总结的以色列创新之源的几大要素:义务制教育与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基础、义务兵役制、前辈创业的宝贵经验、政府政策支持、本古里安的国防概念、小经济体&移民国家带来的多元风险观、不拘礼节、密集的社交网络……这为我们初识以色列的创新生态系统,并在接下来的游学活动中逐步解构以色列创新模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蓝图。

希大商学院前院长 丹·加莱教授《创新的国度》

犹太民族是生而聪慧,先天具备创新基因吗?这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犹太文化和创新思维之间存在间隔不断的关系。在明道以色列课堂中,希大社会企业家、社会创新与成人教育领域专家Jonathan Mirvis博士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以色列的创新精神根植并发扬于犹太文化教育之中。过去2000年,无论犹太人流落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教育,卓越的教育如此重要,绝不能让步和妥协,教育是以色列社会的基本财富以及创新发展的基础,根据犹太教义,学习和钻研本身就是信仰的组成部分。

社会创新与成人教育领域专家Jonathan Mirvis博士

在犹太会堂,以色列神职人员“拉比”为我们引经据典讲述到,犹太宗教文化(包括犹太教宗圣经、塔木德,犹太法律,犹太思想,文学艺术)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本身也在不断吸纳新事物;新事物的来源是上帝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二者共同构成犹太信仰的基础;犹太教义鼓励信徒辩论,欢迎不同观点;犹太教核心价值观包括为了更大的目标而生存的意识,以及基于传统的创造等,都是犹太创新的内生动力。

在从意大利迁址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会堂中听拉比讲犹太教精髓

以色列和阿拉伯邻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能总结出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那便是“冲突”。我们聆听了空军飞行员分享了以色列军队的反恐国防策略以及国防创新思维,自1948年建国以来,为了在充满敌意的周边环境中生存,为了有效应对现代恐怖主义的威胁,以色列唯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造、升级来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国防安全,提升国际地位。

深度参访以色列国会 旁听议员大会

以色列政府部门级议事厅

以色列国会

来到以色列,科技创新自然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我们不仅在课堂里了解了以色列创新、创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还参观了智能视觉公司Orcam、智能灌溉公司Netafilm、降噪芯片公司Silentium,与前英特尔首席工程师、人工智能专家Nathan Zeldes导师对话学习,更有幸聆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Yisrael Aumann教授从游戏工程博弈论角度授课,同学们在参访与授课中深刻领悟和学习以色列科技创新的巨大智慧。

滴灌核心技术工厂总部

空气造水技术

最新降噪技术

我们感受到,以色列的科技创新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一方面学术机构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支持和孵化作用,扎实的科学学术知识能够将创新想法变成现实,另一方面整合现有技术资源实现新的科技突破也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创新其实是技术的使用方式创新。

基于上述,长江商学院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学术事务副院长王一江教授为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思考:

一方面,对于创新的理解,需要有比较的角度进行学习和钻研。将所有民族放在一起,我们可以观察到究竟什么能产生创新?他们的共性是什么?基因在哪里?为此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智商,即连接各种知识、资源的能力;二是商业环境,即给予创新的空间与制度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审视宗教,以达到对以色列创新要素的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宗教和创新到底有什么关系?以色列和中国到底有什么不同?一个最重要的不同:前者是宗教文化熏陶,后者是世俗文化熏陶。最大的差异可能是以色列是“一根筋”,更为坚持,而中国更灵活、更容易快速膨胀。

长江商学院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学术事务副院长 王一江教授

 

 

商业生态和投资环境——中以创投新机遇。

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以色列在国民经济、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科技创业公司密度居全球第一,是真正的“大众创业的国度”;与此同时,850万的全国人口和2.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使得以色列本土市场非常有限,许多创业者从创业之初就在考虑如何发明新的技术来解决世界范围的难题(如农业科技、生命科学等行业),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再加上政府对于创业的支持以及成熟的资本市场,创业者也不会考虑时间长短的问题,在企业做到成长期就将其卖掉,或继续创业,或转而投资。

以色列知名VC OurCrowd CEO Jonathan Medved

以色列知名孵化器MassChallenge 路演

课程期间,以色列投资局官员为我们解读了以色列投资政策环境以及中以合作的新机遇,我们还参访了以色列顶级科技风投机构JVP,参加了互联网、医疗、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数家创业公司路演,近距离理解以色列的商业和投资环境,总体感觉以色列本土企业发展短、频、快的特征明显,依靠技术大于市场,以色列的风投机构往往对企业初期阶段更为热衷。

以色列极具代表性的40年连续创业者 Bob Rosenschein

近年来,以色列与中国两国经贸关系活跃良好,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139亿美元,中国对以色列科技领域的投资增长尤为显著。

以色列这片袖珍土地上,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统计,以色列有逾6000家高科技初创公司,逾350个由跨国企业投资的研发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国度。

在以投资有多项优势条件:人均研发支出占GDP的份额世界第一,人均风险投资额世界第一,科技人员或工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世界第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有近300家跨国500强企业在以色列设立有:研发中心和分公司,经济稳健、货币稳定等等。

在以投资小贴士:

以色列公司国际化程度高,对技术和股权转让持开放态度,不戴有色眼镜,是中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或跨国并购的理想目的地;

由于两国国情和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投资或找项目也要入乡随俗,不宜单打独斗,最好跟当地LP合作,稳健跟投;

“在以色列做生意诀窍:中国说要斤斤计较,那么在以色列,就要两两计较。一定要特别细致。”

——by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

 

游在“应许之地”

世界若有十分美, 九分在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同学们在课堂之外深度感受了这座三大宗教“圣城”的神奇魅力。这是一座被征战千年,数次被毁又数次重建的城市,交织着不同文化、宗教、民族和社会阶层相互融合、碰撞的多重色彩。

登上橄榄山,眺望耶路撒冷老城,在千年历史的古风吹拂中,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祷告声,古城是那样的从容和厚重;来到耶稣被捕地客西马尼花园,听千年古树无言地述说背叛与忠贞的不朽传说;重走苦路十四站,实地感受耶稣基督受难的终极旅程;面对哭墙,静观犹太信徒哭诉流亡之苦,虔诚祷告祈福;夜游大卫塔,在古城墙上观看耶路撒冷3000年历史灯光秀,仿佛穿梭徜徉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

哭墙:犹太民族3000年的悲愿

十字军东征遗址

在圣诞大教堂中的神职人员

晨幕中的圆顶清真寺

在2000年历史的罗马剧场上 深情唱起《我爱你中国》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城市,耶路撒冷也是巴以关系的缩影。这里随处可见不同的宗教建筑(基督教堂vs清真寺)、不同的语言(希伯来语vs阿拉伯语)、不同的食品(犹太教的洁净食品比清真食品还更严格)、不同的装束(正统犹太教人士黑色“企鹅装”vs阿拉伯白袍),连城市公交系统也有两套,分供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搭乘。

以色列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隔离墙

传统犹太教人士

 

用心感受,用脚步丈量。

与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浓浓的历史厚重感的耶路撒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游学的第二站、以色列经济中心特拉维夫,是一个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活力城市。整洁宽敞的街道、比肩林立的楼宇、惬意如画的海滨,一下子把我们从尘封的历史拉回了世俗的当下。

来到以色列,当然不能错过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加利利湖、海拔最低的咸水湖死海和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巴哈伊空中花园,大自然的造化和人类文明的伟大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雅法港与巴哈伊花园

地中海日落 摄影by 张强 EMBA30期

 

古城夜色 摄影by 王一江

当然,每天最让同学们兴奋的事莫过于相约晨跑了。几天来,我们迎着朝霞、披着彩虹、健康乐跑,足迹遍布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古城内外,从特拉维夫的海滩绵延到古老的雅法港口,真正用脚步丈量了以色列这片奇妙的土地,也让大家的此次游学更有收获。

以色列是一个适宜用心灵慢慢体会的宗教城市,也是一个适宜用头脑快速反应的创新之都,或许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方式才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它的魅力。

#“色友”思享#

 

我们的队伍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泰山一样稳重的老大哥,漂亮英俊的小伙子,像黄山一样秀丽,有慧谷、绿洲……连绵不断的群山,有柔美的江水流淌在山谷之间,山山水水组合在一起。

——王一江教授

听闻犹太教很多的现代诠释,犹太教在世俗中有很多表现。诫命和世俗是融合还是阻碍?犹太教是有独特的柔韧度和宽容度吗?以色列之行让我深刻思考世俗与宗教的关系。

——陈慧谷 EMBA22期

本次以色列感受:学习成绩结硕果,团队建设谱新篇。以色列给我的感觉是,无论从家庭还是个人层面,都饱含深深的家国情怀与危机感,牢记耶路撒冷被摧毁的历史。

——陈亚雄 EMBA10期

以色列和阿拉伯地区相邻,但国家如此不同。以色列每受打击一次,就强大一次。中国与以色列也有相同之处,例如不屈不挠的精神。长江的精神也有相似之处,同学们都认真学习,感悟良多,我感到非常开心。

——完沛 EMBA29期

这个民族生存得太艰难了,所以需要生生不息的创新才能生存下去。中国还有很多问题和痛点摆在那里,一定也会推动创新成果的飞快实现。

——唐文杰 EMBA19期

如果把各个国家比作企业,以色列就是特别能干、冲锋陷阵,但也特别刺头、特别能搞事情的企业,其他大国对他是又爱又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我感受到:企业让员工创新,大胆前冲,但后方的保障没有做到极致,例如对试错的容忍度等。很多时候,我们是一边要求创新,一边又要销售业绩和KPI。

——陈绿洲 EMBA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