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蝶,解构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DBA实践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21 16:10

当颠覆性技术重塑商业版图,企业数智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已成为时代命题。

值此企业转型关键节点,长江DBA在十二期班第四模块课程中,特别设置创新工坊与实践课堂一体化课程,以实现理论研讨与企业实地探索的联动闭环。7月12日上午,创新工坊聚焦"数据&AI+管理"主题,深入探讨了四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与难点。下午实践课堂,同学们带着上午的思考在长江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李海涛带领下走进金蝶,深入探访金蝶为各行业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及其实际应用成效。

立于金蝶展厅,同学们被一系列前沿应用场景吸引:高精度机械臂现场演示汽车喷涂工艺,“王阳明”AI数字人提供沉浸式智能交互体验——这些实景化技术展示,生动呈现着金蝶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突破与应用能力。

随后,同学们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先生,长江DBA十二期班同学、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联席CEO徐嘉祺同学展开深度交流,系统了解了金蝶跨越三十余年转型发展的关键经验,聚焦AI时代企业的数智化战略与实践路径,并深入探讨AI技术在多产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蝶变之路:三阶转型与经营哲学

穿越32年技术浪潮与市场变迁,金蝶集团的三次关键转型清晰勾勒出一条从技术升级到模式创新,再到文化重塑的演进路径。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先生深入剖析了这一历程及其背后的经营哲学。

回顾转型历程,徐少春先生指出,自1993年成立以来,金蝶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型:从DOS到Windows系统、从财务软件到ERP、再由ERP转向云服务。与前两次产品技术转型不同,第三次是商业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软件许可买断模式转变为按年付费订阅模式。这一转型成效显著,云收入从2014年不到两千万跃升至2024年占整体营收的82%,成功蜕变为企业云服务公司,并于2025年6月12日市值超越主要竞争对手,结束其25年的领先地位。

在阐述转型逻辑与路径时,徐少春先生引入“转型塔”概念,涵盖从运营、产品、商业模式、生态到管理层面的由浅入深转变。他指出,其中最高、最难的转型是管理与文化的转型。他回忆,早在2014年云技术尚未普及时,金蝶便已将产品部署到亚马逊云上。为宣示决心,自2014年起,金蝶几乎每年都举行“砸”仪式,“九砸九立”,坚定战略转型决心,并成功实现云转型。

反思转型挑战,徐少春先生坦承走过弯路。在第二个十年向ERP转型时,金蝶2009年制定了学IBM的咨询+IT战略,但恰逢2011年移动互联网兴起,战略错配导致“收入增长了,但是利润不行”。这份经历让他体悟到,“一个纯粹的心灵能够敏锐感知身边发生的变化,一颗迷失的心灵就会错失近在眼前的机会。”这也促使他于2014年坚定转向云转型,推动公司“由重的公司变成轻的公司,最后回到正道上”。

基于这段反思,他受王阳明启发构建金蝶哲学体系,凝练价值观为“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他指出,作为企业的一把手,一定要回到本心、守住本心。他进一步阐释了如何将本心转化为组织力量:具体而言,将本心梦想化为使命;在道上用功,建立哲学体系与准则;在德上用功,建设“正确产能”;在事上用功,将流程变为可持续机制,实现“不断重复的执行”。

当前,金蝶正积极推进AI转型,并同步大力发展智能体与建设金蝶数据云。徐少春先生阐释了这一战略重心的转变:从过去关注功能,转向现在更多关注数据。展望未来,金蝶目标清晰:在2030年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并肩负更深层的使命——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智能革命:AI Agent重构企业未来

长江商学院院长李海涛以《AI Agent时代金蝶的机遇》为题,深度阐释了这一时代命题下的转型机遇与支撑路径。

李海涛院长指出,AI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上半场是模型竞争,大模型参数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可以解决诸多复杂问题。下半场则是应用为王,关键在于将通用大模型落地于具体行业里,甚至细化到每个场景。

在此过程中,数据变得至关重要。已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企业,其数据已经整理就绪,流程已经梳理清晰,业务已经理解透彻,再叠加AI智能体的赋能。这一特质使ERP成为企业场景中AI赋能的核心流量入口。

他进一步强调,今年的最大特点就是AI智能体的出现,模型展现出强大的智能水平和自主决策能力,AI智能体作为“数字劳动者”,能独立完成诸多任务,这将改变生产方式甚至组织架构,尤其在呼叫中心、建筑设计等高ROI(投资回报率)、高TAM(可触达市场)、强逻辑性领域,智能体潜力巨大。

同时,AI智能体的出现改变了互联网入口格局。李海涛院长举例,过去Google是入口,用户需通过Google查询各类网站;但有了智能体,只需向一个智能体说明需求(如安排行程),它便能自主访问网站抓取信息并完成任务。

对此,他重申下半场的核心在于模型需要落地、应用、解决问题,并深入到各个场景中。因此,以金蝶为代表的企业服务商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助力中国企业实现AI落地。其核心优势在于拥有数据接口——没有ERP根本无法有效开展AI应用。ERP构成了智能化的基础部分。

正因如此,以金蝶为代表的ERP企业在AI转型中处于第一线,是最佳的流量入口。李海涛院长指出,“它以前是一个系统工具,仅提供信息供人判断;如今则进化为智能伙伴,能够主动提醒甚至辅助决策。因此,AI智能体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帮我们解决大量问题。未来它不仅将改变生产方式,也将变革组织架构——公司可能拥有大量智能体而人员精简。如何管理、组织这些智能体,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跃迁:双引擎战略的星辰大海

长江DBA十二期班同学、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联席CEO徐嘉祺同学从战略实践者视角,阐释了金蝶以AI与全球化作为核心驱动力构建未来竞争力的架构与实践。

徐嘉祺同学首先展示了金蝶三十余年的积淀成果:历经32年发展,金蝶已构建覆盖740万企业、8000万个人用户的生态网络,服务触达172个国家。其中,51.2%的中国五百强企业与46%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选择金蝶作为数字化伙伴。

他指出,企业管理软件所沉淀的不仅是系统,更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核心业务与经营数据。这些数据,借助AI等变革性技术,正转化为驱动效益提升的关键要素。

在全球化层面,金蝶已成功签约数千家海外客户,并助力数千家中国企业出海;支撑其全球服务的生态伙伴超过5000家,产品已开发出41种适配海外会计准则和多语言的应用版本。

支撑全球化布局的根基,是金蝶过去十年完成的云转型蜕变。徐嘉祺同学将这场转型称为“翻天覆地的商业模式变化”,包括收入模式重构、客户价值提升、技术架构跃迁和管理理念革新等。

下一个十年,徐嘉祺同学认为不仅是AI的十年,更是“AI+管理”的十年,金蝶将围绕企业内部的管理场景、痛点和个性化流程,融合颠覆式创新的技术、企业穿越周期的经营能力,以及高度适配自身的数字化系统,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全球化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AI引擎的成熟,金蝶的全球化战略正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出击”,包括以新加坡为枢纽辐射东南亚,以卡塔尔为枢纽辐射中东,以香港为枢纽辐射亚太。他表示,符合金蝶的双重使命,作为中国管理软件走向全球的责任担当,助力中国管理软件走向世界舞台;作为技术创新者,让全球企业因中国技术而拥有决胜未来的力量。

谈及未来,他强调,AI与全球化是金蝶未来发展的两大核心引擎,是相互赋能、螺旋上升的架构,只有“左拥AI颠覆式技术,右抱全球化实践场景”,才能实现金蝶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成为一家世界一流并且亚洲第一的公司。

上下午课程紧密联动,在实践中升华认知。此次金蝶实践课堂不仅生动呈现了这家转型标杆企业的鲜活实践,更从其跨越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练出普适的可操作转型路径:如何在商业模式变革中重构价值,如何在技术迭代浪潮中坚守核心定力,如何在全球化布局中激活本土优势。期待同学们,带着对行业案例的深度思考与金蝶“蝶变”智慧的启迪,将前沿数智化转型洞察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实绩,在各自领域书写出技术赋能、创新驱动的坚实成长新篇章。



了解更多企业家学者项目

如需进一步咨询本项目,企业家学者项目办公室可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86 10 85186905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二座20层企业家学者项目办公室
CKDBA@ckgsb.edu.cn

了解更多企业家学者项目

如需进一步咨询本项目
企业家学者项目办公室可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86 10 85186905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
东二座20层企业家学者项目办公室
CKD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