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一节让你“看见”未来场景的商业课堂|DBA课程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3-17 19:40
想象有一天,你不仅可以从家里的阳台上飞出去,你还会用计算机控制自己的大脑,甚至可以转瞬间去到另一个城市……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是正在发生的未来场景。
3月14-16日,长江DBA十一期班60余位同学和约30位跨期校友汇聚杭州,围绕“低空经济+”升维增长的新模式展开深度探讨。此次课程紧扣时代脉搏,深入剖析中美关系、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期间,同学们还实地参访了纵横通信,探索低空经济如何引领未来商业变革;走近“杭州六小龙” 强脑科技,近距离看到其智能产品的展示及聆听前沿技术的分享。通过多元视角的碰撞与交流,长江DBA同学们对未来科技新场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宏观金融、战略视角下的全球格局
在全球经济的宏大叙事中,每一次潮起潮落都在影响和重塑企业的命运轨迹。读懂时代的脉搏,才能在未来机遇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李海涛
长江商学院院长
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
长江商学院院长、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李海涛博士围绕“中美经济:现状和展望”这一主题,深入剖析了中美经济现状、未来走向及相关影响。他首先指出,疫情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消费不足,投资占比高但效率下降。房地产市场遇冷,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经济增长面临压力,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而美国经济表面繁荣,但内部存在高通胀、高赤字、高债务和贸易逆差等隐患。
- 对此,李海涛院长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
-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 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 “全球南方” 国家的合作,降低贸易战的负面影响。
- 美国则需解决债务问题,推动制造业回流,提高政府效率,增强经济的可持续性。
李海涛院长还提到,DeepSeek带来的技术突破提升了中国在 AI 领域的竞争力,改变了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它推动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对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滕斌圣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战略研究副院长
新生代独角兽全球生态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战略研究副院长、新生代独角兽全球生态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滕斌圣教授分享了全球经济周期变化以及企业应对策略等内容。他指出特朗普2.0上台后,美国在经济、外交、能源等方面政策变动,如成立效率部、调整关税、修改移民政策、退出巴黎协定等,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受限,贸易战引发金融市场混乱。
中国经济面临低增长、低通胀,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的叠加。在此形势下,滕斌圣教授表示企业可采取多种应对策略:
- 国际化方面,分散市场,数字化企业出海拓展业务;
- 生态打法上,借鉴生态学理念,整合资源打造生态平台;
- 还可走专精特新之路,像美腾科技、Oatly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在细分领域发展,提升竞争力。
脑机接口的产业图景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到2045年仅在美国医疗领域就将有4000亿美金的脑机接口新增市场。
何熙昱锦
BrainCo强脑科技合伙人
DBA同学们走进被誉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BrainCo强脑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锦在《脑机接口:人类的下一个百年工程》分享中介绍,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部机器的连接,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路径,主要难点是信号读取和解析。
何熙昱锦指出,强脑科技产品涵盖智能假肢、神经调控、教育和电子消费类等。
- 智能假肢能让用户完成复杂动作,已应用于残疾人和人形机器人;
- 神经调控产品可提升运动员大脑状态、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
- 教育类产品助力培养相关人才;
- 电子消费类产品能提升专注力、助眠舒压。
在分享过程中,现场还进行了一系列智能产品的展示,DBA同学们得以直观领略脑机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此次体验为他们深入探索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潜力提供了诸多灵感与启示。
中国低空经济前沿实践
近年来,低空经济这片万亿级蓝海正悄然涌动,政策与产业的双轮驱动,犹如两股交织的力量,正在书写一个充满机遇的新篇章。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争相布局“低空之城”。
今年两会,“低空经济”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进一步增长至3.5万亿元。
千米之下,正机遇无限。如何将这片“万亿蓝海”从蓝图转化为实际产业,成为企业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
孙铭
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
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孙铭分享了峰飞航空在低空经济的实践成果。峰飞航空聚焦空中物流和出行,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比例高,采取先物流后载客的发展战略,在2024年取得多项适航认证。峰飞航空全球布局合理,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在应急救援等领域优势突出。孙铭认为,eVTOL行业未来会趋于收敛,电动航空将重塑通航产业链,而飞机的实际飞行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空域体制改革,希望国家依据实际运行数据制定补贴政策,推动低空经济进一步发展。
DBA实践课堂——走进杭州纵横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在本次实践课堂上,DBA同学们在李海涛院长的带领下,走进杭州纵横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聆听DBA十一期班同学、纵横通信董事长苏维锋和狮尾智能董事长施维的深度分享,共同探讨低空经济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态势、潜在机遇与挑战。
李海涛院长首先指出,低空经济受政策大力支持,多次被写入国家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战略新兴产业的特征,能吸引人才和资金,推动技术发展,在民生和国防领域意义重大。目前中国低空空域资源利用率低,与美国差距大,发展空间广阔。从应用来看,狭义上,它作为新交通业态,在物流、检测等方面优势明显,可降本增效;广义上,它能带动多产业发展,是综合经济业态。此外,他还介绍了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构成,包括上下游及贯穿其中的运行保障,各地正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和应用服务也在不断发展。
苏维锋
DBA十一期班同学
纵横通信董事长
苏维锋同学分享了纵横通信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纵横通信原本从事通讯运营商基建业务,如今将低空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公司专注于低空经济上游,聚焦飞行器发动机和飞控系统,致力于飞控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同时涉足低空通讯专用网建设。在应用方面,公司利用无人机开展高楼巡检业务,提升了效率和效益。他认为,低空经济发展速度会比电动汽车快,今年是启动年,先从载物开始,各地政府正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如飞行器续航、安全性适航认证等问题。
施维
狮尾智能董事长
施维先生提出低空经济呈现国产化、电动化、自主化的趋势,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是产业量产拐点出现的关键。飞行控制系统架构不断优化,新传感器得到应用,人工智能满足适航认证的技术也在探索中。在城市飞行中,4D航线规划和极简操控等技术逐渐成熟。无人机在城市核心区域应用虽面临挑战,但已取得一定成果,为载人飞行器应用积累了经验,且大模型技术与无人机的结合将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低空经济的万亿蓝海机遇
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不仅是一场科技变革,更是一次产业升级,如同蝴蝶振翅,将在未来掀起巨大的浪潮,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肖刚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商飞C929项目特聘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商飞C929项目特聘专家肖刚教授分享了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航空产业链与eVTOL发展的深度剖析。他提到,中国航空产业在2008年成立商飞后,采用“主-供”模式发展民机产业,但中美关系变化带来挑战。航空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密集等特征,市场需求受疫情影响,客运和货运市场存在不同态势,中小机场发展面临问题。他还深入讲解了航空产业链理论,包括产业组织模式、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价值链等内容。他指出,“主-供”模式下企业需合理选择纵向分拆或一体化发展。
在低空经济方面,肖刚教授表示其是航空产业衍生的新形态,涵盖传统和新型通航,涉及多产业领域。当前,低空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善,eVTOL发展面临技术、市场、政策等挑战。他强调,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和政策环境的优化,企业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董志毅
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
课程还邀请到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他以“论道低空经济”为主题,阐述了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关联,梳理了其概念、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DBA同学们提供了低空经济领域丰富的行业知识与发展思路,助力其把握相关产业机遇。
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的发展,正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重塑世界。这些科技的融合还将催生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相信在长江DBA同学们的积极探索和引领下,他们的企业将成为推动这些前沿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期待他们能够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美好的未来商业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