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的同学企业正在全球化,这个班在课堂上聊了些什么?|DBA课程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3-26 17:26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对外贸易发展”被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多位代表委员也在两会提案中,围绕全产业链出海、“反内卷”、汽车出口、跨境电商等多个维度,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3月21-23日,长江DBA十二期班同学们齐聚常州和宿迁,深度探讨“再全球化时代下的企业新机遇”。值得一提的是,长江DBA十二期班同学们所在企业出海和全球化布局的实践占比高达76%,彰显了其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蓬勃态势。此次课程深入剖析企业全球化之路,为同学们提供了前沿且极具实操性的指引。此外,同学们还实地参访了当地知名企业瑞声科技和洋河股份,探寻To B和 To C企业出海之路的成功要诀与潜在挑战。通过多元视角的碰撞与交流,DBA同学们对企业出海路径、全球化版图拓展有了更为系统、深刻的洞察与认知,为自身企业的国际化征途蓄势赋能。

To B与To C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实战智慧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额突破1.1万亿元,跨境电商的增速达到10.8%,76%的AI出海企业聚焦应用层创新……这是2024年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实战成绩单。

2024年的中国企业出海图鉴,比想象中更惊心动魄:跨境电商在东南亚的渗透率突破45%,但合规风险让不少卖家折戟;新能源车在欧洲遭遇"绿色壁垒",却凭借技术创新撕开市场缺口;TikTok用算法征服Z世代,却面临数据主权的跨国博弈。

当全球化从"选择题"变成"必答题",此次DBA课程精心策划了两场实践课堂,为同学们搭建起探索企业出海成功实践的桥梁。

To B企业全球化

在本次活动的第一场实践课堂上,DBA同学们在长江商学院院长、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李海涛院长的带领下,走进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聆听DBA十二期班同学、瑞声科技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潘政民的深度分享,共同探讨To B公司出海的成功之道。

李海涛

长江商学院院长

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

李海涛院长剖析了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他指出,特朗普上台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加征关税影响中美贸易;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中美AI科技创新的叙事,推动中国AI产业发展,缩小了中美AI差距。在此背景下,新的科技革命范式与新全球化范式共振,科技产业如何创新增长成为核心议题。他还介绍了AI产业的发展趋势,如端侧AI变革为声学、光学等领域带来机会,推动了AI手机、机器人等终端设备的发展。

潘政民

DBA十二期班同学

瑞声科技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潘政民与同学们分享了瑞声科技近30年的发展历程。瑞声科技从制造声学初级产品蜂鸣器起步,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在声学、光学、触感、MEMS麦克风等多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潘政民表示,公司的全球化发展策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现有技术平台,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二是关键并购项目助力,通过全球化并购提升竞争力。如收购PSS公司拓展车载声学业务,成为瑞声科技在消费电子领域外的第二增长极。

在潘政民看来,当前全球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全球化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强。他以收购丹麦光学公司Kaleido为例,提醒同学们在全球化发展布局时,要在技术风险、市场/业务的确定性、跨文化管理障碍、法律与监管差异等方面作好充足的准备与防范。

同时,潘政民还分享了企业传承及高管关系的管理经验,他表示通过合理把控战略、建立包括期权等强绩效奖励机制,在充分授权的基础上有效管控管理层认知偏差,强化执行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To C企业全球化

在李海涛院长的引领下,DBA同学们还参访了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与DBA十二期班同学、洋河股份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联东就ToC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成功之道与实战经验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李海涛院长分享了中国白酒出海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他指出,全球烈酒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发展,但中国白酒在国内面临产量下滑、竞争加剧等问题,出海虽有增长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文化、政策等诸多挑战。日本酒业出海经验对中国白酒企业有借鉴意义,如朝日啤酒通过收购布局海外市场,宝酒造借助餐饮场景推广产品。中国白酒企业也在积极实践,洋河股份通过亮相国际舞台提升品牌影响力。他提出,白酒企业出海要修炼五大内功:

1.目光长远,先人一步

2.积极创新,应对需求

3.勇于变革,进化组织

4.合作双赢,共建社区

5.长期主义,步步为营

张联东

DBA十二期班同学

洋河股份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张联东分享了洋河股份在白酒出海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他表示,酒具有情感、社交等属性,中国白酒有出海的基因和潜力,但面临品牌认知、饮用习惯、工艺和文化理解等壁垒。世界酒出海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酒出海需要资本化赋能、战略性并购、本土化运营、酒文化输出和多赛道布局。洋河股份有着历史机遇、品质口感优势,正在进行出海尝试,致力于完成把“中国特产”变成“世界语言”、把“文化符号”变成“体验价值”、把“地理输出”转化为“场景共创”三个转变,通过加快五个走进、打造体验店等方式,推动中国白酒文化走向世界,他强调中国白酒出海是文化战略的重要部分,虽困难重重,但要坚定不移推进。

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与全球化布局新思维

当欧美国家对新能源产业链的“本土保护”政策加码,东南亚市场的合规成本飙升,中东地区地缘冲突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频发,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从“快速扩张”到“可持续深耕”的转型,成为企业家学者们关心的核心议题。

王能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杰出院长讲席教授

学术高级副院长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学术高级副院长王能教授以《从第一性原理来看新加坡经济发展》为题展开分享。他先阐述了第一性原理的重要性,引入制度经济学及2024年诺奖相关内容。接着以新加坡为案例,分析其1965年建国后的发展,从国家治理到企业管理,探讨其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举措,如语言政策、公共假日设定等。王能教授还对比了新加坡与其他经济体,指出其经济增长显著、经济自由度高、税收低、国企模式独特等特点,通过对新加坡案例的深度剖析,为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提供思路。

李洋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MBA项目副院长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学术主任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MBA项目副院长、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学术主任李洋教授针对“后流量时代:碎片、圈层、价值观”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全球化时代下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与营销新策略。他结合《哪吒2》电影爆火、Labubu流行等现象,从新媒体、新人群、新品牌、新价值四个方面剖析营销新变化。他指出新媒体带来去中心化、民粹化和碎片化影响,企业应小步快跑、以碎片应对碎片;新人群如Z世代消费观念独特,企业需关注其需求;新品牌要注重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新价值强调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同时,李洋教授指出,品牌力由动能和势能构成,企业应动势结合,提升品牌影响力。

陶志刚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及经济学教授

欧洲市场副院长

EMBA项目学术主任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及经济学教授、欧洲市场副院长、EMBA项目学术主任陶志刚教授围绕全球化时代下企业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和颠覆式技术竞争两大核心问题展开探讨。他针对企业出海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提出企业应优化组织架构,如进行横向拆分以降低风险;同时阐述了特朗普经济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建议企业根据不同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出海策略。他还通过特斯拉、比亚迪等案例,指出企业拥抱颠覆式创新的重要性,大企业可通过与小企业合作、调整组织架构、建立合理激励机制等突破创新困境。

探商道哲思,续同窗情深

在繁忙的课程之余,DBA同学们应盛氏后人、当地东道主同学之邀,共赴常州盛氏故居,此处曾是盛宣怀先生生活和办公的重要场所,见证了他创办轮船招商局、中国通商银行等11个“中国第一”的辉煌历程。

同学们以企业家学者的敏锐洞察,追溯百年实业的辉煌历程,探寻先贤商道中的深邃哲思。他们聆听了盛氏“以商兴邦”的传奇故事,感受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与商业智慧。茶席论道间,同学们共议当代商业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传承,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企业家更需传承这份敢为人先的商道精神。正如盛宣怀先生当年开拓航运、金融等新兴领域,今日中国企业同样需要以创新魄力开拓全球市场,在变局中开新局。

作为长江DBA十二期班第二模块课程,从理论研讨到实地参访,同学们在智慧碰撞中建立起真挚的同窗情谊。大家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之旅,携手同行、互学共进,在思想交锋中启迪新知,在真诚互动中缔结深厚友谊。

企业出海与全球化布局的浪潮,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重塑全球商业版图。中国企业凭借供应链协同、跨文化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平台赋能,不仅突破地理边界拓展增长新空间,更在多元市场中催生出融合本土智慧的商业模式创新。DBA同学们以兼具国际视野与在地化洞察的布局,推动中国智慧与世界机遇同频共振。期待他们继续在新兴市场中开辟增长蓝海,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共建全球产业生态共同体,让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叙事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携手开创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商业新纪元。



了解更多企业家学者项目

如需进一步咨询本项目,企业家学者项目办公室可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86 10 85186905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二座20层企业家学者项目办公室
CKDBA@ckgsb.edu.cn

了解更多企业家学者项目

如需进一步咨询本项目
企业家学者项目办公室可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86 10 85186905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
东二座20层企业家学者项目办公室
CKD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