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搜索人生
发布时间:2015-12-25 00:00
【导读】作为长江商学院下一个十年的创新之作,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DBA)课程力图结合框架性、深度和时效性。2015年11月, DBA在广州开设模块学习,廖建文教授和刘劲教授为大家授课,搜狗CEO王小川作为DBA第二期学员参与学习。随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回访。对话中,他向我们阐述了模块学习给他带来的“本质”认识,并就搜索的智能发展路径、机器智慧等话题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谈DBA:“它确实能够看透你的行业”
“以前我们尊重学术,尊重老师,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但还是觉得离企业家有点远,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支柱。但是这次听完两位教授的授课,我觉得不仅仅是精神支柱,他们确实能够看透你的行业,甚至能够做一些点拨。”说这话的是王小川,作为长江商学院DBA第二期学员,他并不讳言自己一开始的“偏见”。
“初到长江读DBA,我的理解就是看全球顶级的学者都在干什么事情。但是在当时,我觉得这样一个框架离我们实际的互联网实践是有距离的。他们的经验或者最核心的要素和竞争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在他看来,这样的教学指导意义是偏低的,因而,在过往的学习中,他更多的是从对应面来看“另一个世界”中的传统企业怎么经营,通过对比和发现去弥补另一种的视角。
“这次听了廖建文教授和刘劲教授的课,他们的视角有一些不一样。经典的研究方法,不仅要从案例里面去寻找,更多地还要把历史的变迁带进来,这样听下来,我发现这两堂课跟我对互联网的理解,能够完整地扣上,而且是从体系上给扣上的。”
他接着向我们分享了两个教授的区别:
“廖教授能看到更多企业千变万化的规律。”王小川说:“他更多的是以时间为纬度讲连接,讲互联网的几次变迁。他告诉我们,一边看互联网,一边看非互联网,甚至互联网内部 1.0、2.0、3.0 的走法。有了这样一个框架以后,不是看一个公司的经验,而是能够系统地把整个互联网和非互联网对比起来。这样的框架高于我原来对于MBA 这个体系的认知。我原来觉得MBA体系其实有一种认知是反互联网的,它没法追上互联网的速度和前沿,现在是能把它用进去了。”
“刘劲教授的视角会不一样,更多的是把互联网拉到经济学体系里面,他讲的东西是以信息的交换或者交易来提出基本价值增加,是解决搜索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听完之后,对自己也有一个好的警醒。”
王小川用“庖丁解牛”这四个字来形容刘劲教授的授课过程:“我很少用这样的词,但送给他这个话,是因为他真的能够看清楚脉络,当然他有优势,第一个,本身就是学者,专门做这个研究的。第二,没有被互联网‘乌烟瘴气’的东西给干扰过,所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我是很认同的,也会很快地加强我的框架,或者是作为我框架支撑的一部分。”他用“排毒养颜”来类比,“人每天吸收的有营养,也有毒素,最后慢慢把人给堵住,就是浮肿,代谢就不好了。我觉得他一下子重新打通了人的任督二脉,又回到更有力量、更看透的这种状态去,这个功力就体现出来了。”也正是这种“接地气”,让他能够更好认识互联网的根本战略问题。
在王小川看来,刘劲教授的互联网理论让他看到了行业里面本质的东西,尤其是他的“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是底层的经济学,实际上是没有改变的,改变的是信息的成本,但是经济学仍然是适用的”这一观点,“对我们也都是挺有启发的。”
从 1999 年做互联网,王小川已经做了16年,“见的东西挺多了,真是从互联网的一次泡沫、二次泡沫,各个公司都看过了。”尽管见多识广、摸爬滚打,却也有疑惑的时候。“确实,在实际运行当中,在埋头‘拉车’的时候,会看到很多自己需要做的事,比如追求极致,追求怎么做得快,追求引爆点等等,这是日常操作层面,但是做着做着可能开始就慢慢模糊了最本身的价值,就是抬头看路的精力减少了。”直到听完刘劲教授的课,“一下子就觉得把自己给敲回来了,把我拉回到本质里面。”
王小川笑言自己的性格本来就不爱追逐热点,知道热点的本质但是总结不到位,而DBA广州模块的课程让他豁然开朗。“当时谈到一个经济学原理,用成本把互联网涵盖住,觉得挺震撼的。”而在此前,关于热点,他认为是“有异议”的:比如说谈到国际政治最新的局势,包括TPP这些热点,能够理解国际上发生什么大的事情,战略思考也能拔高,但觉得还是离互联网的思路太远。
“能讲跟能做是两回事情,我们现在讲的很有用,但自己带业务就会有问题,听过这次课我很信服,长江的教授在学术上对互联网有深刻的研究,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
搜索智能的两条路径
“做搜索,我原来的思考就是找东西,但是我脑袋里面没有装一个词叫做‘搜索成本’。用到成本这个经济学概念之后,我认为更能把它量化了,无论是商家成本还是用户的成本,我发现我的工作其实更有意义了。”当被问及听完DBA广州模块课程后,对业务最大的指导及带来的具体思考时,王小川如此回答。
“我们要降低更多搜索的成本,从这个概念出发,大家能够更容易地在公司内部达成共识,这个语言体系就能够被定义下来了,而且这是一种用户语言。”在他看来,这才是“回到经济的本质,对所有的企业形态是有帮助的。”
“我们也在做项目,比如社交搜索,包括我们投资知乎,其实都是希望用户在里面把内容创建起来,然后能够搜索并分享,其实这个事情我们也在做,但是没有回到这样的一个语言体系里面去,这个语言体系更精炼地表达了我们在做的事情。”刘劲教授讲的 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所阐释的信息不对称成本的理论同样让他受益匪浅,“我觉得企业很多是有意无意地在做类似的事,但是能用框架把这些装进来的时候,一下子就知道哪些是关键问题,甚至能够去定义它、量化它、形成一个共同的思考逻辑。”
在王小川看来,搜索的智能化有两个路径:路径一是基于大数据,或者基于用户的行为。“当计算机搜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包括用户行为之后,它能在里面产生智慧。”
第二条路径则是智能搜索。在第四届首都科技盛典“科技人物”颁奖现场,王小川曾提到他的互联网科技梦想——机器智慧。“利用互联网的连接能力,再加上数据的处理,加上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能够让机器去认知世界,能够帮人们去思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不拘于现状,王小川在搜狗公司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制定深度学习机器计划,布局机器智慧。“当我们希望计算机变得聪明的时候,我们最后强化的不是它的计算能力或者发现规律的能力,我们开始逐步告诉他目的,他的目的越来越接近于存在的本能的时候,他就开始有意识,最后就是开始对抗。我觉得早晚会到这的。”
而发展这些的核心,在王小川看来,重点在于从监督学习向非监督学习转换。。机器不能解决的问题,学术上称之为“非监督学习”。“只告诉它做什么,不告诉它做这个事到底对不对,人能够发现里面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机器还是很弱的。”
在他看来,人固有的价值观和欲望驱动是有别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因为人有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但计算机的存在是没有目的,它本身没有“有用”这种定义。“人先有目的,然后找各种不同的方法实现目的,机器人就不是,它是固定方法的,所以这种情况下,跟人的逻辑就很不一样了,所以做搜索我还是停留在给它固定的方法,教它怎么去理解人,从哪个维度去看人。”
虽然还没有赋予机器人意识,且深知人与机器的区别,但是王小川还是深信机器学习的好处:“机器学习带来的好处,是数量大的时候,可以用一种深度学习的方法。数据越多,它自己就能够学得越准。 ”
王小川说,“在我心中可见的未来,搜索一个最大的特征变化,就是它更懂人,懂得用简单的方式来跟人交互,比如知道某个人的过去、爱好。”
可以标准化、可以复制才会有意义
2015年11月8日,搜狗与知乎联合举办“优质内容×智慧搜索”发布会,宣布了搜狗搜索与知乎在产品技术上进行深度合作,有报道曾用“这个冬天,搜狗对知乎的爱体现了王小川的温度”形容这一合作。“这种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对更大的平台的希冀。”在王小川看来,最大的价值在于沉淀信息上,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是重点。
“搜人不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获取双方的对应关系,你找他,他不一定找你。这里面对称性是不够的,资源总是稀缺的。”问及对那么多风生水起的平台观点,王小川直言“如果服务本身标准化不够,最后很难真正形成交易。”更直白地说,便是“可以标准化、可以复制才会有意义。”
也正是基于此,王小川认为搜狗和知乎之间是会打通的,而且是将两种基因连接到一起。他认为,知乎和腾讯的基因都是网民驱动的,其背后的逻辑是,一切选择都是由网民来做的,并非机器发出消息。
谈及微信对搜狗的帮助,王小川总结主要是在三个方向上:方向一,是微信有很多人活动的数据,比如社交关系、做了什么事,能够帮助机器更懂人。方向二,微信上沉淀了很多用户原创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了解用户,另一方面这些生产的内容、发表的文章,获取的“赞”等数据正好有利于微信内容搜索。 方向三,也许以后能搜索到人,而不仅仅是搜索到内容。“这三点,包括搜索,懂人,结构化等,重要的在于看到未来,而不是简单的现在,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人性有更多的理解。”
王小川认为未来的核心问题是规则怎么跟技术结合。他坚信“人机合一是会来的”,而且虚拟现实会比现实增强要来得快一些。
王小川极力推荐KK的《科技想要什么》,原因是“这本书很简单,就是把科技当成一种生命。它自己会存在、自己会进化。”诚如书中所言,人和机器结合会有更大力量,而人的进化是会跟科技一起进行的。他深信,人跟机器,乃至技术,都是交互进化、互融共存的,而人只有和技术站在一起时,才会显得更强大。
王小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乎上有人如此形容:科技控、技术男、工作狂、高智商、高情商,当我们把这个描述转达他时,他说“我自己不看媒体对我的报道,因为报道的东西都是错误的。”或许,正是这种不给自己贴标签的态度,使得他在进化过程当中,永远有一些新的东西。
王小川简介
王小川,男,DBA第二期学员,搜狗CEO,18岁获得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冠军,21岁参与创建中国最大的校园交友网站ChinaRen,27岁成为搜狐最年轻的副总裁,32岁出任搜狗CEO,带领搜狗开发了搜狗搜索引擎、输入法、浏览器等战略级技术创新产品。第四届首都科技盛典中唯一一位获得“科技人物”荣誉称号的互联网企业家,其提出的“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商业模式,被业内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