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 | 于冬:回归A股的博纳与BAT携手,还将闯好莱坞
发布时间:2015-12-31 00:00
于冬 DBA二班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及CEO
于冬打动马云,是通过一部《智取威虎山》。
“马云很喜欢,看了两遍。”于冬说:“这部戏也奠定了我在中国企业家群体里的地位,之前别人觉得于冬就是跟着香港人拍电影。现在人会说,于冬,牛逼!”
博纳影业披露私有化回归A股的“买家阵容”:阿里、腾讯、中信证券、复星国际、红衫、软银赛富,以及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这些大买家组成了一个“豪华天团”,包括马云、马化腾、郭广昌、沈南鹏、阎焱等诸多大佬。
5年前,于冬带着博纳影业赴美上市,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长期低迷的股价让博纳几乎丧失了资本运作的能力,遭遇“失去的五年”; 5年后,博纳选择回归,一度对BAT有所忌惮的于冬,最终还是选择了跟阿里和腾讯站在一起。
按照他的规划,未来要与阿里联手,快速投资并购实体院线,与腾讯联手开发IP,并且要加速国际化,与好莱坞合作拍英文电影。
这位中国电影圈的“大佬”今年刚刚44岁,神采奕奕:“一些大哥已经功成名就开始享受人生了,我至少还能够再拼搏10年。”
2016年,我准备每三个月去洛杉矶一次,待一两个月,一家家敲开好莱坞公司的大门。就像我当年拎着包去香港一家家电影公司一家家地谈。”于冬说。
于冬是中国电影圈最早对BAT有所忌惮的“大佬”,2014年上海电影节上他提出的“未来整个电影行业都要给BAT打工”的论调,一度横扫电影圈。
然而,博纳私有化过程中,于冬最终邀请阿里、腾讯成为他的投资人。根据计划,阿里影业将投资8600万美元,最终持有博纳10%的股权,而腾讯旗下公司将持有博纳约7%。
今年两会期间,于冬曾与马云、马化腾、郭广昌等人有过一次深入交流,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看了《智取威虎山》。
“马云说这个电影他看了两遍,马化腾看了也很喜欢,说这是一个好电影,中国电影就该这么干。”于冬说:“包括之前在亚布力论坛,冯仑、雷军等等都跟我说《智取威虎山》拍得好。那个年代的人对《林海雪原》有一种情感,但没想到还能拍成商业电影,还很好看,还勾起了他们的美好回忆。”
娱乐资本论:阿里腾讯的股权份额,是怎样的协商过程?
于冬:今年6月份发布私有化的消息之后,还是有很多人语重心长地劝我,包括拍《捉妖记》的江老板。但我最终还是决定私有化,并且优先引入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后面这个过程就很快了,对于股权份额,大家都很礼让。现在这是一个豪华的“购买天团”。未来跟腾讯会更多合作开发好的IP,跟阿里除了做内容之外,还有更多关于院线的发展计划。
娱乐资本论:当年赴美上市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吗?
于冬:我觉得也不能说是错误。只能说是对美国市场懵懵懂懂,或者说是抱着一个理想主义的梦想,到美国去融资,觉得那个是真正的金融中心,电影中心,带着这样一个报效国家、为国争光的理想去的。
今天的回归,博纳可以说是兵强马壮,我虽然没有融到很多资本的钱,但博纳是结结实实地发展了五年,资产规模了增长了接近30倍,盈利能力增长了至少20倍,这五年当中我们没有任何一起诉讼。
所以当我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宣布博纳私有化这个消息以后,资本市场是一片叫好。半年来找我要股票的投资人不下100多个。投资圈的人说,别的中概股不回都可以理解,但博纳不回归大家不能理解。
于冬对于国际化的重视,超出我们的预期。他告诉娱乐资本论,目前投资规模3000万以下的电影,他已经不用过多参与,自己亲自主导的一般都是投资额在1000万美金以上的项目。
娱乐资本论:这些项目都会是面向美国市场的美国故事吗?
于冬:美国故事,面向英语市场,我觉得现阶段投资跟好莱坞的合作,要么大家一起拍中文电影,要么一起拍英文电影,现在还没到大规模的来拍两地都能够适应的电影的时候。
未来中国100亿美元票房的市场,加上美国100亿美元票房的市场,这两个这么大的市场中间,博纳一定有很大空间,这些都是我打动马云先生,马化腾先生的地方。因为他们看到于冬还是很专心做电影的,别的大哥都已经功成名就开始享受人生了,我还至少能再拼搏十年。
本文选自娱乐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