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烈:Made in China,一个韩国人的中国梦 | DBA Voice · 对话
发布时间:2020-09-25 13:57
“成功是找好恰当的位置,跟恰当的人,进行恰当的投资,找到恰当的市场,这些条件都满足的话,我觉得大家都可以成功。我觉得我唯一的优点,是我知道自己不怎么厉害,所以找好了人才之后,给他们很多权力和责任,所以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李象烈
DBA Voice · 对话 第二季 | 李象烈篇
Made in China,一个韩国人的中国梦
提起“热流道系统”,大多数人可能一脸茫然。简单说,汽车、空调等很多产品都有塑料配件,这些塑料配件是通过模具生产的,热流道就是模具的一部分,是塑料流动的通道。这是一个看似狭窄的领域,但也有人能做出大生意。
热流道系统
“我们的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
起初,李象烈以轻资产模式,在香港从事国际贸易,并锁定热流道行业。如今他领导的柳道集团已经成长为年营业额达27亿元的热流道设计、制造企业,在全球48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8%。
塑料在制造业中具有广泛应用,而柳道的发展搭上了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李象烈的专业就是模具,早年在韩国企业上班。据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他到中国宁波出差,发现宁波的工厂规模已经很大,产品质量也不错,市场的潜力也很大,便萌生了到中国创业的想法。之所以在香港从事国际贸易,也是看中了中国大陆的市场前景,早期是在大陆寻找代理商开拓市场。当时国内还没有热流道企业,李象烈从德国、韩国等国家进口热流道,由代理商销往国内各个地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热流道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快速迭代,市场需求变化很快,依靠进口贸易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李象烈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将目光投向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江浙一带,在苏州建立了工厂,直接在国内生产热流道系统。
与简单的贸易中介相比,贴近市场进行研发和制造,更容易获得核心竞争力。柳道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先进的研发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柳道在苏州建立研发中心,2500名员工中30%都是技术研发人员,可以对每一套模具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7至10天即可明确技术规范,制作图纸,生产出需要的热流道产品,送至模具公司。模具公司完成模具的生产之后,即可用于相应产品的零部件生产。
“我们的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柳道集团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拓展了出口贸易,40%的销量源于韩国、欧洲、美国等世界市场。在全球100家热流道公司中,柳道集团以24%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大部分的行业是离不开中国的”
做企业难,做实业更难。李象烈却表示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全世界第一名,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也很多,因此在经营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唯一不太容易的事是招聘员工和培养人才,“我叫自己的员工是兄弟们,找兄弟比较难,这个行业是生产行业,懂热流道的人不多,培养人才需要很长时间,这个有一点困难”。
同样,在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也是与当地人的沟通和文化融合。有时候一年中的200多天李象烈都在国外,和泰国人、德国人、巴西人等不同国家的人交流,花很长时间待在一起,才能逐渐达到理想的合作状态。
全球化的布局提升了柳道面对黑天鹅时的风险抵抗能力。在疫情之前,生产主要集中在国内,效率高,成本低。疫情之后,可以根据各国不同的形势调度产能,比如中国疫情严重时,位于韩国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欧洲疫情严重之时,中国开始复工复产,整个企业因此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因此,未来柳道集团将在现有的世界布局基础上,在国外投资更多的生产设备,提升本地化生产和本地化销售的比例,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柳道正在加强资本运作,今年年初刚刚收购了一家法国的热流道公司,是汽车行业里认可度较高的一个品牌。“未来大的公司越来越大,小的公司不好运营下去,我们可以用并购的方式,继续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
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李象烈依然将中国市场作为立足的根本,因此他并不认为制造业外移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首先,柳道营业额的60%源于国内,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而制造业必须跟着市场走,“工厂一定要在客户附近才能确保生产效率”。其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大部分的行业是离不开中国的,我觉得”。
这次疫情也让李象烈深切感受到数字化办公的优势,坚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想法。疫情期间,很多员工在家里上班,通过社交媒体、远程会议进行沟通,保证了公司业务的正常推进。员工在家上班,效率和到公司差不多,公司还可以节约不少办公费用,员工也能更好地兼顾家庭。李象烈说:“未来,我觉得除了生产部门以外,都可以在家里上班,线上工作,线上开会。现在线上开会的质量没那么好,但是5G时代马上到来,到时候会更加方便。”
“在长江商学院我找回了上大学的感觉”
作为一家从贸易公司发展而来的制造业企业,强化资本运作、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等等都是柳道面临的新课题。这也是促使李象烈来到长江商学院学习的原因之一。
一家企业能从小到大发展20年,实属不易,而李象烈对自己的成功保持着平常心。“成功是找好恰当的位置,跟恰当的人,进行恰当的投资,找到恰当的市场,这些条件都满足的话,我觉得大家都可以成功。”他谦虚地表示,“我觉得我唯一的优点,是我知道自己不怎么厉害,所以找好了人才之后,给他们很多权力和责任,所以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长江商学院我找回了上大学的感觉。”李象烈的高中、大学同学都在韩国或者其他国家,这让他不容易找到的机会,去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关于商业和行业的看法。曾经做过他的代理商的一个朋友读了长江商学院后收获很大,推荐他过来看看,因为来这里学习的都是成功的或在成功路上的行业精英,或许能够带来很多启发。
李象烈在企业家学者项目
“没想到长江DBA的同学都这么优秀,他们都很真诚,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都已经很成功了,还不断提升自己。大家还努力运动,在一起学习天天都很开心。”谈到长江商学院的同学,李象烈就像重逢几十年的老同学那样开心。
在思考的维度上,李象烈觉得长江商学院给自己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以前他曾经在从外国看中国,后来到中国建厂做生意,是从中国看中国,进而从中国看世界。长江商学院的课程让这些年的感性体验和碎片化的认知变得系统起来,更具有理论高度。比如马克斯·鲍卡斯的云课堂,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美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其他国家又怎么看待中美关系,强化了商业的宏观视野。虽然现在中美之间有摩擦,但我们还得做生意,拥有了穿透本质的认知,未来的方向就会更加明确。
李象烈在企业家学者项目课程中
热流道是一个限定性比较强的行业,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可能会限制自己的思维,而长江商学院提供了一个平台,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互相分享,共同绘制出一幅多元化的商业图景,可以让每一个人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整个商业生态中的位置。
站在月球看地球,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站在别人的视角看自己,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看清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