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时,曾累计向中国提供近400亿美元贷款、支持兴办了约230个项目的世界银行,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未来?4月7日,世界银行东亚区副行长高级顾问、前中国局局长黄育川先生来到我院,与数十位长江EMBA同学一道展望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题为“了解中国:潜力与危机共存”的主题演讲。我院副院长蒋炯文教授出席本次活动并担任主持。
黄育川先生现任世行东亚区副行长高级顾问,专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6年度新加坡会议准备过程中的区域事务。数十年在世行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及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认识。黄先生自1976年进入世行工作,作为经济学家先后在南亚局担任过多项专业职务,其中包括援助政策处处长、首席经济学家和亚洲国家业务处处长等,在东盟和南北亚各国几乎都工作过。他曾在1992~1997年间在世行最大的业务局任局长,负责处理俄罗斯及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事务。在1997年~2004年间,他出任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管理世界银行中最大规模的国别投资业务。
在“了解中国:潜力与危机共存”的演讲中,黄育川先生指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三个转型: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自给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转型;从孤立的乡村市场向融合的城市市场转型,这将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而展望中国经济未来,黄育川先生充满信心,他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将会保持适度增长,年增长率达到6%~8%。增长的源泉主要源自生产率的提高,而非投资的增加。他表示生产率的提高将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将有更多的、规模更大的城市;二是技术上的创新,即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进行技术转让,特别是对服务业的技术转让;三是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这将降低货物、服务、劳力和企业流动的省级壁垒。
尽管中国经济拥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不过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日益凸显,如不良贷款和无资金准备的隐性负债处理、为农村流动人口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缓和收入不平衡的矛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等问题。
在场EMBA同学对黄育川先生的演讲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在互动时间内,有同学问道“现在中国是世界制造工厂,未来二、三十年后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黄育川先生对中国的未来满怀信心,他认为在二三十年后,那时世界上将会有两大大陆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中国仍将是制造工厂,但不是世界的制造工厂,而是主要满足内部需求的制造工厂。
对于世行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的积极促进作用、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未来中国面对的国际挑战等长江EMBA同学关注的一系列问题,黄育川先生结合自己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深入理解和思考,阐述精彩观点,带来了分析中国经济问题全新的视野和思路,帮助与会者用第三只眼睛的视角检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