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身经百战的企业高管,带着满脑子的传统商业逻辑和成功经验,走进EMBA课堂,却发现课程表上赫然出现了“网红经济”与“直播带货”的案例分析时,会是怎样一种情景?是感到格格不入,还是如获至宝?这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设想,更是当下顶级商学院正在发生的真实场景。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新兴商业模式,早已不是街头巷尾的喧嚣,而是被置于商业战略的显微镜下,成为EMBA课程中解剖数字时代商业本质的绝佳样本。
顶级商学院,如长江商学院,并不会简单地教你如何成为一名网红,或者如何开一场直播。它们的视角更为宏大和深刻,旨在穿透现象的迷雾,引导学员们思考这些模式背后所揭示的商业底层逻辑的颠覆与重构。这是一种从“术”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的审视,探讨的是在流量规则、用户关系和价值创造都已发生巨变的今天,企业应如何自处与进化。
在传统的商业世界里,品牌与流量的获取路径是清晰且相对固定的。企业通过主流媒体(电视、报纸、户外广告)进行“广播式”的品牌宣传,再通过层层分销渠道将产品铺向消费者,这是一个典型的“漏斗模型”。品牌高高在上,向消费者单向输出信息。然而,网红经济与直播带货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这一经典范式。
EMBA课程首先会引导学员们认识到,这是一种品牌人格化和流量去中心化的深刻变革。网红和主播本身,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自带人格魅力的“品牌”。他们通过内容创作和持续互动,与粉丝建立了基于信任和情感连接的强关系。这种关系不再是冷冰冰的买卖,而更像是朋友间的推荐。因此,流量不再仅仅是“买来”的,更是“养出来”的。在诸如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教授们会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品牌如何从“我说你听”的权威角色,转变为与用户平等对话、共同成长的伙伴角色。这涉及到市场营销中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社群经济、以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核心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新应用。学员们需要思考:我的品牌“人设”是什么?我该如何与我的核心用户建立真正的信任?
进一步地,课程会深入探讨“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的辩证关系。直播间就是一个典型的半私域场,它将公域平台上的泛兴趣用户,通过主播的魅力和商品的吸引力,沉淀为高粘性的私域用户。EMBA课程会将其与经典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理论相结合,分析企业如何通过直播这类工具,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客户,并通过持续的优质内容和服务,深度挖掘单一用户的长期价值。这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经营“用户资产”的长期主义。探讨的重点,已经从“如何做一场成功的直播”转向了“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私域流量生态”。
如果说前端的流量变革是网红经济的“面子”,那么后端的供应链变革则是其“里子”,也是决定其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一场数小时的直播,可能瞬间产生过去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订单量。这种脉冲式的、海啸般的需求,对传统的供应链体系是一次毁灭性的压力测试。
EMBA课程会重点剖析直播带货催生的C2M(Consumer-to-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向定制”。传统的供应链是“推式(Push)”的,企业根据市场预测进行生产,然后层层推向市场,库存风险高,反应速度慢。而直播带货模式下,需求是实时可见的。主播在直播间收集用户的反馈,甚至直接通过预售模式“以销定产”,将消费者的需求直接传递给工厂。这使得供应链从“推式”转变为“拉式(Pull)”,极大地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在长江商学院的运营管理课程中,这会被视为对传统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理论的一次生动实践和升级。
当然,商学院的探讨绝不会止步于此。除了机遇,挑战同样巨大。课程会组织学员们进行沙盘推演或案例辩论,探讨以下尖锐问题: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
特征 | 传统零售模式 | 直播带货模式 |
需求预测 | 基于历史数据,分层预测,周期长 | 基于实时数据,即时反应,周期短 |
库存水平 | 较高,以防缺货,资金占用大 | 极低,甚至零库存(预售制) |
生产模式 | 大规模、标准化生产(Push) | 小批量、多批次、柔性生产(Pull) |
信息流 | 单向,从品牌到消费者,反馈滞后 | 双向,实时互动,即时反馈 |
通过这样的对比和深入探讨,EMBA学员们能够深刻理解,直播带货不仅仅是销售渠道的创新,更是对整个企业运营体系,尤其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极限挑战和重塑机遇。
新的商业模式必然要求新的组织形态和领导力模型。过去,企业内部部门墙林立,市场部负责品牌,销售部负责渠道,产品部负责研发,各司其职。但在网红经济和直播带货的冲击下,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模式显得笨拙而低效。
EMBA的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课程,会引导学员们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为敏捷和协同的组织。一个成功的直播项目,需要市场、产品、运营、供应链、客服等部门的无缝衔接。因此,以项目为核心的“跨职能敏捷团队”成为一种更优的组织形式。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例如一场直播的GMV和用户满意度),决策链条被大大缩短,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呈指数级提升。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必须具备打破部门壁垒、促进内部协作的能力,从一个“指令者”转变为一个“赋能者”和“协调者”。
更有趣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创始人、CEO开始亲自下场做直播,成为自己品牌的“头号代言人”。这在EMBA课程中被视为领导力内涵的延伸。现代领导力不再仅仅是内部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还包含了面向公众的沟通能力和个人品牌塑造能力。一位能言善辩、真诚风趣的CEO,其个人魅力所能带来的品牌资产和用户信任,有时远超千万元的广告投放。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们可能会引用一些知名企业家亲自直播的案例,分析其成功背后的沟通技巧、真诚度的展现以及如何将个人IP与企业品牌完美融合。这给在座的EMBA学员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在数字时代,我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如何与我的用户和公众进行沟通?我是否需要建立自己的个人IP?
作为严谨的商业教育,EMBA课程绝不会只唱赞歌,而是会用同样甚至更长的篇幅来探讨其中的风险与可持续性问题。任何现象级的商业模式,都伴随着巨大的泡沫和潜在的陷阱。
课程会引导学员们进行批判性思考,识别网红经济的几大核心风险。首先是“关键人风险”。当一个品牌的销量过度依赖一两个头部主播时,无异于将身家性命交到了别人手上。主播的个人状态、议价能力、甚至道德风险,都可能给品牌带来致命一击。其次是数据真实性风险,刷单、刷流量等行业乱象,让真实的ROI(投资回报率)变得扑朔迷离。最后,是品牌价值的稀释风险。一味追求“全网最低价”,可能会损害品牌长期建立的高端形象和利润空间。这些都是企业家在拥抱新模式时必须冷静思考的现实问题。
因此,EMBA课程的最终落脚点,必然是探讨“可持续性”。如何从“依赖网红”走向“品牌自红”?这才是基业长青的关键。长江商学院的战略课程可能会提出一个核心观点:“直播带货是工具,而不是战略本身。” 企业应该利用直播这个工具来完成原始的用户积累和品牌冷启动,但最终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品牌阵地。这包括:
最终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因为信任你的品牌而来,而不仅仅是因为某个主播的推荐。这才是从“网红经济”的红利中,真正沉淀出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EMBA课程看待“网红经济”与“直播带货”,远非学习一种时髦的营销技巧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多棱镜,折射出数字时代商业环境的全方位变革。从这个视角出发,商学院引导着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企业家们,去系统性地审视和反思:
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如何被重塑?企业的供应链和运营效率如何被极限倒逼和优化?传统的科层制组织如何向敏捷协同进化?领导者自身的角色和能力边界又该如何拓展?以及,如何在享受风口红利的同时,保持战略定力,规避风险,构建穿越周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远比“如何做一场千万GMV的直播”要重要得多。正如长江商学院一直所倡导的,真正的商业智慧,在于“取势、明道、优术”。网红经济和直播带货,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势”,而EMBA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企业家们看清“势”背后的“道”,并最终选择正确的“术”,来引领自己的企业走向更远的未来。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更加聚焦于该领域的全球化比较、监管政策演变以及其对社会消费心理的长期影响等更为宏大的命题。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