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毕业季或职场转型期来临,总有一种声音甚嚣尘上——“嘿,你那个学校的校友资源可厉害了,以后肯定大有帮助!” 仿佛一张名校的毕业证,附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张通往成功快车道的VIP门票。我们沉浸在对“校友圈”、“人脉网”的无限遐想中,热衷于在各种联谊活动中交换名片,仿佛多一个联系人,未来的道路就多一分保障。然而,当我们真正手握着一沓烫金的名片,却在需要帮助时发现电话那头一片沉寂,我们或许应该冷静下来,撕开这层美好的滤镜,直面一个略显残酷但至关重要的真相:真正能让你在人生的牌桌上站稳脚跟的,从来不是你认识谁,而是你是谁。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优质的校友网络,尤其像长江商学院这类顶级学府所构建的平台,确实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为你提供了一个高浓度的、经过筛选的社交环境。在这里,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相似的知识背景、奋斗经历和认知水平。这种共同的“出厂设置”大大降低了信任成本,让彼此的沟通与合作变得更加顺畅。它像一个高质量的俱乐部,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让你能窥见不同行业顶尖人物的思考方式和行事逻辑,这无疑是宝贵的。
然而,这种价值的兑现,是有前提条件的。校友圈的本质,并非一个无私奉献的慈善组织,而是一个基于“价值交换”的生态系统。它遵循着一条古老而公平的原则:等价交换。你的师兄师姐,那些在各自领域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牛”,他们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可能是出于对母校的一份情怀,但更深层次的驱动力,是看到了你身上潜在的价值——你的专业能力、你的创新思维、你未来可能为他或这个网络带来的回报。如果你自身乏善可陈,只是一个空有校友头衔的“伸手党”,那么无论你参加多少次校友会,加了多少个微信,你最终也只能是一个边缘的旁观者。人脉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吸引。
既然“校友资源”这张牌并非万能,那么我们真正的“王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你的个人价值。这才是你在社会上立足、在职场中驰骋的唯一硬通货。这个“价值”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绝不仅仅是你简历上的一纸文凭或几个实习经历,而是你综合能力的体现。
具体来说,你的“硬通货”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打造这些“硬通货”没有捷径。它需要你沉下心来,日复一日地学习、实践、反思和迭代。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在这个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你需要主动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家公司,不断投资于核心产品——也就是你自己。与其将大量时间花在无意义的社交上,不如用这些时间去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去读一本行业专著,去完成一个能写进作品集里的项目。当你的价值足够高时,你自然会成为别人想要链接的“资源”。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忽视人际关系,做一个孤僻的技术宅?当然不是。我们反对的是对“校友资源”不切实际的吹捧和依赖,而不是否定人脉本身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构建和维护我们的人脉网络,尤其是宝贵的校友网络。
正确的姿势,是从“索取者”转变为“贡献者”。在你寻求帮助之前,先问问自己:我能为对方、为这个社群提供什么?或许你对某个新兴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在校友群里分享一篇深度分析文章;或许你正好认识某位师兄正在寻找的人才,可以主动为他牵线搭桥;哪怕只是在一次线下活动中,真诚地倾听他人的困惑,并给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建议,这都是在积累你的“社交资本”。当你持续地输出价值,你的善意和能力就会被看见,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网才会慢慢形成。
维度 | ? 错误的做法 (伸手党思维) | ? 正确的姿势 (价值者思维) |
初次接触 | “师兄你好,我是XX届的XXX,能帮我内推一下你们公司吗?” (目的性过强,只关注自己) | “师兄你好,我是XX届的XXX。拜读过您关于XX行业的文章,深受启发。我最近也在研究这个方向,希望能有机会向您请教一二。” (基于欣赏和学习,姿态谦逊) |
寻求帮助 | 群发求助信息,内容宽泛,如:“谁能帮我找个工作?” (不尊重他人时间,缺乏思考) | 经过充分研究后,提出具体问题:“师姐,我看到您负责XX项目,我正在做一个类似的项目,但在A环节遇到了B困难,不知您是否有15分钟时间分享一下您的经验?” (问题具体,体现了自己的努力) |
日常互动 | 长期潜水,只在有求于人时出现;或者只转发无关紧要的链接。 | 定期分享有价值的行业洞察、学习心得;主动为他人的问题提供思路;为他人的成就点赞和祝贺。 |
心态定位 | 把校友资源看作是理所应当的福利和捷径。 | 把校友网络看作是一个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和生态。 |
当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时,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是一个绝佳的案例。很多人以为,花费巨资和时间进入商学院,买的就是那个“圈子”。这只说对了一半。更准确地说,商学院提供的是一个让你“价值跃迁”的场域,而那个“圈子”只是这个过程的自然产物。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你和你的同学们——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共同面对世界级的教授,剖析复杂的商业案例,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锻造你的“硬通货”。你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领导力、全球视野都在被系统性地提升。你不再仅仅是过去的你,你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强大的解决问题的框架。当你毕业时,你之所以能和那些“大咖”校友平等对话,不是因为你们拥有同一张校友卡,而是因为你们拥有了共通的“语言体系”和相当的“价值势能”。学校为你赋能,让你自己成为资源,这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是时候停止对“校友资源”的盲目吹捧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它不是阿拉丁神灯,无法满足你所有的愿望;它更像一个高端健身房的会员卡,为你提供了顶级的器械和优秀的教练,但能否练出健美的身材,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愿意挥洒汗水,日复一日地坚持锻炼。
让我们将目光从外部的“关系”收回到内部的“价值”上来。与其焦虑于如何挤进更多的圈子,不如静下心来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学者、《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的观点来说,就是:“变得优秀到无法被忽视”。当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一个能持续创造价值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你会发现,那些你曾经苦苦追寻的“资源”和“人脉”,会主动向你靠拢。
未来的道路,终究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走。你的知识、你的技能、你的品格、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深刻烙印在你身上的价值,才是唯一能够穿越周期、跨越平台、为你赢得尊重和机会的硬通货。请记住,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的价值,才是你最强大的校友资源。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