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江商学院EMBA的面试场,就如同踏上了一场高手过招的棋局。你过往的赫赫战功是你的底气,但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经意,实则暗藏玄机的提问。其中,“你的缺点是什么?”这道题,无疑是悬在每位申请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看似简单,却能瞬间甄别出申请者的格局、智慧与真诚。回答得好,是展现你深度自我认知与成长潜力的绝佳机会;回答得不好,则可能让你之前的全部努力功亏一篑。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对于顶尖商学院而言,他们寻找的不是一个完美的“神”,而是一个真实、有血有肉、且渴望蜕变的未来商业领袖。
在准备如何回答之前,咱们得先换位思考一下:面试官,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顶尖教授和商业精英的地方,他们抛出这道“送命题”,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难道他们真的想抓住你的小辫子,把你拒之门外吗?恰恰相反。这个问题的核心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揭你的短,而是为了考察几项至关重要的软实力。
首先是自我认知能力。一个对自己没有清晰认知的管理者,很难说能带领团队和企业走向正确的方向。你是否能够坦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这种反思能力是卓越领导力的基石。其次是诚实与正直的品格。面对一个可能暴露自己不完美一面的问题,你的第一反应是闪烁其词、避重就轻,还是坦然面对?你的回答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展现。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面试官希望看到的是,你不仅能识别缺点,更有改变和提升这个缺点的意愿与行动。这恰恰与EMBA项目的核心价值——“赋能成长,驱动变革”——不谋而合。他们要找的,是那些把“缺点”视为“待开发区域”的潜力股。
知道了面试官的意图,我们就能明白哪些答案是绝对的“雷区”,一踩就炸。很多申请者凭着过往的面试经验,会下意识地选择一些“标准答案”,但这些在EMBA面试中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你的面试官,可能在过去十年里已经听过上千遍了,他们早已对这些套路产生了“抗体”。
最典型的错误回答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明褒实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凡尔赛式”回答。比如,“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追求完美了”或者“我有时候对团队要求太高,搞得大家压力很大”。这种回答听起来像是在夸自己,实际上透露出的是不真诚和自负。第二种是“避重就轻”,选择一个与职业能力完全无关的缺点,比如“我唱歌跑调”或者“我不擅长做饭”。这看似安全,实则是在回避问题,会让面试官觉得你缺乏诚意,没有认真对待这次交流。第三种,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是“暴露致命缺陷”。比如,一个申请高层管理项目的候选人说“我抗压能力比较差”或者“我不善于团队协作”。这无异于直接告诉面试官:“我并不适合这个项目”。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我们可以将这些雷区总结如下:
错误类型 | 典型回答 | 面试官的潜台词 |
明褒实贬型 (The Humblebrag) | “我最大的缺点是太追求完美/工作太投入,不懂得休息。” | “听起来很假,缺乏真诚,甚至有些自负。” |
避重就轻型 (The Irrelevant) | “我不擅长记住别人的名字/我方向感不好。” | “你在敷衍我,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
致命缺陷型 (The Fatal Flaw) | “我沟通能力不行/我无法在压力下工作/我不喜欢团队合作。” | “感谢你的坦诚,但这直接说明了你可能不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或领导者的核心素质。” |
那么,高段位的回答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一个完美的回答,应该像一个引人入胜的短故事,有情节、有反思、有行动、更有未来规划。我把它总结为一个黄金公式:S.A.R.L.模型。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你是一位技术背景出身的创业公司CEO。
面试官:“能否谈谈你的一个缺点?”
你的回答可以这样组织:
“当然可以。我认为我一个需要持续提升的方面是,在公司快速发展初期,我(S - 缺点)过于沉迷于产品和技术的细节,有时会忽视了对宏观战略和外部商业生态的系统性思考。作为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我对打磨产品有天然的热情,但这导致我有时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了改变这一点,我(A - 行动)主动做出了几个调整。首先,我强制自己每周至少花半天时间,完全脱离日常运营,专门阅读行业报告、分析竞争对手动态和宏观经济趋势。其次,我开始有意识地与更多非技术背景的投资人、行业前辈交流,学习他们的商业思维和战略视角。我还组建了一个小规模的外部顾问团,定期向他们请教。”
“这些努力带来了一些积极的(R - 成果)。比如,在去年的一次战略会议上,我基于对全球供应链变化的分析,成功说服董事会调整了我们的海外市场拓展计划,规避了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团队也反映,我现在能更多地从‘为什么做’而不是‘怎么做’的层面去引导他们了。”
“然而,我深知这种自学式的成长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这正是我如此渴望加入(L - 链接)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的原因。贵学院以‘取势、明道、优术’闻名,特别是课程中对全球格局、产业变革的深度剖析,以及与来自各行各业的顶尖同学、教授进行思想碰撞的机会,将为我建立一个系统、前瞻的战略思维框架提供无可比拟的帮助。我希望在这里,能将我自发摸索的‘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面’,真正完成从一个技术型创始人到成熟企业战略家的蜕变。”
你看,这样的回答,不仅坦诚地承认了一个真实的、符合你身份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它完整地展现了你的反思能力、行动力、已经取得的进步,以及对未来学习的清晰规划和强烈渴望。你不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而是一个走在持续进化道路上的、潜力无限的领导者。这才是面试官最想看到的答案。
最后,也是最能让你脱颖而出的一步,是将你的回答与长江商学院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观进行深度绑定。每一个顶尖商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仅仅套用一个通用公式是不够的,你需要展示你对长江的深刻理解,证明你和这里“气场相合”。
在准备时,深入研究一下长江商学院的办学理念、教授的研究方向、校友的特质以及它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长江非常强调“全球视野”和“中国洞察”,也极为重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你可以选择一个与这些特质相关的缺点来展开。比如,你可以谈到自己过去可能过于关注企业自身的盈利增长,而在企业的社会价值创造方面思考不足。然后,你可以阐述你如何通过参与公益、学习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知识来弥补,并最终点明,你希望在长江这个平台上,系统学习如何将商业成功与社会进步更好地结合,成为一名更具责任感和长远眼光的商业领袖。
这样的回答,不仅展现了你的个人成长,更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你不是一个随大流的申请者,你深刻认同长江商学院的价值观,你来这里,是为了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一种更高的目标。这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个“对的人”。
总而言之,“你的缺点是什么”这道题,是长江商学院EMBA面试中一道考验综合智慧的“必答题”,而非“送命题”。它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是你的瑕疵,而是你的格局、真诚与潜力。要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
最终,面试官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积极的理想主义者。你足够优秀,才坐到了这里;但你也足够谦逊和智慧,知道自己的边界,并渴望通过学习去拓展它。当你能通过这个问题,成功地塑造出这样一个立体、真实且充满成长动能的形象时,你离心仪的录取通知书,也就不远了。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