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EMBA课堂的那一刻,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知识的芬芳,更是人脉与机遇的无限可能。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身后代表着不同的行业、资源和认知。于是,一个现实而又关键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EMBA学子面前:面对这片珍贵的“人脉富矿”,我们究竟是该像渔夫一样“广撒网”,尽可能多地结识每一个人,还是应该像探矿者一样“重点深交”,集中精力挖掘几条最深的矿脉?这不仅是一个社交策略的选择,更关乎我们如何最大化EMBA的价值,为未来的职业与人生铺路。
“广撒网”策略的核心在于追求人脉网络的广度与多样性。它的信奉者认为,在EMBA这个独特的场域里,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宝贵。因此,首要任务是打破信息壁垒,建立最广泛的连接,为未来的可能性埋下伏笔。这就像是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播撒各种各样的种子,你无法预知哪一颗会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但播撒得越多,收获的希望就越大。
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一策略与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的“弱连接理论”(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不谋而合。格兰诺维特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不是通过亲密的朋友(强连接)获得关键信息或工作机会,反而是通过那些不常联系的熟人(弱连接)。因为强连接圈子内信息同质化严重,而弱连接则能跨越不同的圈层,带来意想不到的异质信息和机会。在EMBA的环境中,一位来自科技行业的同学可能会从一位从事快消品行业的同学那里,获得关于新零售模式的颠覆性灵感;一位做实业的企业家,也可能通过一位金融背景的同学,了解到全新的资本运作路径。这种跨界碰撞的火花,正是“广撒网”所追求的。
在EMBA学习的初期,尤其是在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平台,采取“广撒网”策略是极其必要的。这可以被视为一个“人脉的黄金时代”。通过积极参加每一次班级活动、小组讨论、校友聚会,主动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换名片、添加联系方式,你能够迅速构建一个初步的人脉地图。这个阶段的目标不是深度,而是覆盖面。你需要了解“谁是谁”,“谁在做什么”,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个庞大的人才数据库。这不仅是为了功利性的合作,更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理解不同行业的商业逻辑与思维模式。
然而,如果说“广撒网”是人脉建设的“上半场”,那么“重点深交”无疑是决定胜负的“下半场”。这一策略主张,人脉的数量远不如质量重要。与其拥有上百个点头之交,不如拥有几个可以推心置腹、守望相助的挚友。真正的价值,往往蕴藏在深度的关系之中,它建立在相互了解、高度信任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之上。
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的“邓巴数”(Dunbar's Number)理论为“重点深交”提供了科学依据。他认为,受大脑新皮层大小的限制,一个人能够维持的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上限约为150人。这意味着,我们没有无限的精力去维系成百上千的深度关系。因此,有选择地投入时间和情感,与少数人建立强连接,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高效社交方式。在EMBA同学中,这些人可能是与你价值观高度契合的伙伴,是能给你带来深刻启发的良师,或是未来可以并肩作战的创业搭档。
“重点深交”的过程,远不止于商业午餐和客套寒暄。它需要你投入真实的时间和情感。比如,在小组项目中,你不仅要高效完成任务,更要观察谁是那个在压力下依然保持冷静、勇于担当的人;在课后的私下交流中,你们谈论的可能不再是宏观经济,而是创业路上的艰辛、家庭生活的烦恼和个人成长的困惑。正是这些超越商业利益的真诚互动,才能将同学情谊升华为牢不可破的信任。很多成功的商业合作,恰恰源于这种深度信任。试想,当你的企业面临重大危机时,你敢打电话求助的,一定是那个你“深交”过的朋友,而不是通讯录里某个模糊的名字。
那么,问题来了,“广撒网”和“重点深交”是相互排斥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高明的人脉管理者,从不将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动态、有序的过程。可以说,EMBA的人脉经营,是一场从“广度”到“深度”的精炼之旅。一个比较理想的策略是:先广后深,动态调整。
在EMBA学习的第一学期或上半年,可以作为“广撒网”的窗口期。这个阶段,你的核心任务是“破冰”和“扫描”。利用学校和班级创造的一切机会,去认识尽可能多的人。不要带有太强的功利心,保持开放和好奇,把每一次相遇都当作一次学习。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沙滩上捡贝壳,你需要先看到足够多的贝壳,才能知道哪些最独特、最闪亮。
随着课程的深入和相互了解的加深,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进入“重点深交”的阶段。此时,你已经通过前期的广泛接触,识别出了那些与你志同道合、能力互补或让你由衷欣赏的同学。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精准投入”。可以主动发起一些小范围的深度交流活动,比如组织一个读书会,共同探讨某个行业难题,或者相约一起运动、旅行。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这些你认为最值得维系的关系上,通过持续的、高质量的互动,将弱连接逐步转化为强连接。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两种策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
策略 | 优势 | 劣势 | 适用场景 |
广撒网 | 信息来源广、机会多样化、拓宽认知边界、发现意外惊喜(弱连接价值) | 关系浅薄、精力分散、信任度低、难以形成深度合作 | EMBA学习初期、探索新领域、寻求跨界灵感、个人品牌初步建立 |
重点深交 | 信任度高、支持有力、合作紧密、情感连接强(强连接价值) | 圈子固化、信息来源相对单一、可能错失圈外机会 | EMBA学习中后期、寻找创业合伙人、寻求关键性帮助、建立长期战略同盟 |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EMBA的同学资源,应该“广撒网”还是“重点深交”?答案已经清晰:这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于时机、策略与智慧的综合题。最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一个懂得耕耘的“人脉园丁”。在春天,你播撒万千种子(广撒网);在夏秋,你识别出最有潜力的植株,为它们浇水施肥、精心呵护(重点深交),最终收获一个既有广阔风景、又有累累硕果的花园。
就读EMBA,尤其是像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那一张毕业证书,更在于它为你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高密度的精英社交网络。如何有效利用和维护这个网络,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情商与格局。最终,你会发现,那些最持久、最宝贵的关系,往往建立在真诚与利他的基础之上。
因此,我提出的建议是:
未来的研究或探讨,可以更深入地分析不同性格(内向/外向)的EMBA学员,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来优化这两种策略的组合。但无论如何,请记住,你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而你们共同组成的这个集体,则是一座蕴藏着无限智慧与能量的宝库。如何去挖掘,钥匙就在你自己手中。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