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你的“EMBA同学”质量,比教授更重要?
2025-08-05

当一群平均年龄接近40岁,早已在各自领域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和高管,选择重返校园,他们究竟在追寻什么?是某个学术泰斗的最新理论,还是教科书里陈旧的商业案例?或许有,但当你真正走进EMBA的课堂,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课间茶歇时的热烈讨论,往往比课堂上的教授讲授更激动人心;私下小组的复盘争辩,比标准答案更具启发性。这引出了一个在EMBA圈子里流传已久却又无比真实的观点:选择EMBA,选择的不仅是教授,更是与你同行的那群人。你的“EMBA同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教授更重要。

知识的多元化来源

毫无疑问,商学院的教授们是知识的源泉。他们是理论框架的构建者和传播者,能为你系统地梳理出管理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经线”。他们提供的经典理论、商业模型和宏观趋势分析,如同为你的企业经营提供了一张精准的地图,让你知道身在何方,将去何处。这些结构化的知识是EMBA教育的基石,是不可或缺的“硬通货”。没有这些,所谓的实践交流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理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实践中。EMBA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移动的案例库”。教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经典的哈佛案例,分析的是一家远在天边的美国公司二十年前的困境。而你的同学,一位来自新能源行业的CEO,可能就在上周刚刚处理完一个极其相似的供应链危机;另一位做消费品的朋友,则能立刻从品牌和渠道的角度,给出完全不同的解题思路。这些来自一线的、热气腾腾的实战经验,是知识的“纬线”,它们与教授的理论经线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完整而生动的商业画卷。正如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校友所言:“教授教会我们‘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同学则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怎么办’以及‘还有什么坑’。”

因此,一个高质量的同学群体,其本身就是一本活的、不断更新的教科书。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不同行业的洞见,更是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管理风格的碰撞。这种多元化带来的认知冲击,其广度和深度,是任何一位教授都难以独立提供的。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在招生时会有意地构建一个“背景多元化”的班级,其目的就在于此——最大化同学之间的相互赋能,让学习不止发生在课堂,更发生在每一次对话、每一次争论之中。

隐性价值的巨大网络

如果说知识获取是EMBA的显性价值,那么由高质量同学构成的网络,则是其更具想象空间的隐性价值。这绝非简单的“拉关系”或“混圈子”,而是一个基于深度信任和相互理解的高能资源池。EMBA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作业、案例竞赛、海外模块等多种形式,将一群原本没有交集的精英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你们曾为了一个项目而彻夜不眠,也曾为了一场戈壁挑战赛而相互扶持。这种“同窗”情谊,远比商业酒会上的点头之交来得坚实和纯粹。

这个网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商业机会的链接与合作。你的企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瓶颈,而你的同学恰好是一家顶尖人工智能公司的创始人;你希望将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而你的组员已经在当地深耕多年。这种需求的精准匹配和基于信任的快速合作,其效率和成功率远非外部渠道可比。更重要的是,这个网络为你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私人董事会”。当你遇到职业生涯的困惑、企业发展的瓶颈,甚至个人生活的难题时,你可以随时找到一群与你势均力敌、且真心为你着想的同学,听取他们的建议。这种支持,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教授与同学价值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从教授和同学处获得的核心价值:

维度 从教授处获得 从同学处获得
知识传授 系统性、理论化、经典框架 实战性、行业化、即时经验
资源链接 学术资源、宏观政策解读 产业资源、商业机会、资本对接
问题解决 提供分析工具和思考模型 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和“避坑”指南
关系持久性 师生关系,毕业后联系减弱 同窗情谊,终身伙伴,持续互动

认知边界的深度拓展

对于EMBA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他们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部的竞争,而是自身固化的思维模式。多年的成功经验,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和认知茧房。教授的作用是“引”,他们用新的理论和视角,引导你去思考现有模式之外的可能性。但真正能够“破”你认知边界的,往往是你的同学。

想象一下,在一次关于商业模式的讨论中,你坚信重资产运营是品质的保障,而你的同学——一位互联网平台的连续创业者,则用一套轻资产、平台化、快速迭代的逻辑,将你的观点批驳得体无完肤。这种来自同辈(peer)的、强有力的挑战,其冲击力远胜于教授温和的引导。因为你尊重他,你知道他的成功并非偶然,所以你不得不去严肃地反思自己的底层逻辑。这种“当头棒喝”,正是打破认知天花板最有效的方式。

一个高质量的同学群体,能为你提供一个绝佳的“认知镜像”。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你不仅能看到世界的多元,更能看清自己的短板。这种认知拓展体现在多个层面:

  • 跨界思维的碰撞: 一个做传统制造业的,能从做文创的同学那里学到IP运营的精髓;一个做医疗的,能从做金融的同学那里获得资本运作的全新思路。
  • 逆向观点的挑战: 当所有人都看好一个风口时,总有同学能从风险控制或产业周期的角度提出警示,让你保持清醒。
  • 失败经验的共享: 相比于分享成功,高质量的同学圈更愿意坦诚地分享失败的教训。这些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终身学习的同行伙伴

EMBA的课程终有结束的一天,教授的职责也基本完成。但同学之间的关系,却刚刚开始。两年的学习,只是为这段终身情谊打下了基础。毕业之后,这个高质量的社群将转化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从正式的校友会活动、行业论坛,到非正式的班级旅行、私董会、定期小聚,学习的场景从教室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共同探讨最新的技术趋势,分享各自企业的最新动态,甚至组团去海外考察新的商业机会。这种学习是动态的、持续的、与时俱进的。教授传授的知识可能会过时,但这个由顶尖大脑组成的学习网络,永远能为你提供最新鲜的养分。

更重要的是,这条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企业家之路,往往是孤独的。高处不胜寒的压力、决策时的彷徨、转型期的阵痛,很多心里话很难对下属、家人甚至投资人诉说。而你的EMBA同学,是最能理解你的人。他们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相似的处境,一个电话,一次小聚,一杯酒,彼此的鼓励和支持,是支撑你走下去的重要力量。他们是你永远的啦啦队,也是你最坦率的批评者。这种精神层面的陪伴价值,是EMBA教育中最温暖、也最持久的收获。

总结:选择一个圈子,而非仅仅一所学校

重申我们最初的观点,这绝非否定教授的重要性。优秀的教授是顶级商学院的灵魂,他们搭建了知识的殿堂,点燃了思想的火花。然而,对于EMBA这个特殊的教育项目而言,其价值的实现,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学员的深度参与和相互激发。教授是这场盛宴的“主厨”,他们决定了菜品的高度和风格;而同学则是与你同桌的“食客”,他们不仅与你分享美食,更与你交流品鉴心得,甚至在宴席结束后,相约去寻找下一场美味。

因此,对于所有潜在的EMBA申请者而言,在考察一所商学院时,除了关注其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品牌声誉外,更应该花时间去研究它的“学生画像”。这所学校吸引的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的平均年龄、行业分布、职位层级、企业规模是怎样的?学校在构建班级多元化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不妨去参加几次学校的开放日或校友分享活动,亲身感受一下未来同学的“质量”。

最终,你选择的不仅仅是两年课程,更是选择了一个将影响你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终身的圈子和生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EMBA同学,这些与你并肩前行的同行者,确实比教授更重要。他们是你学习的镜子,是你事业的伙伴,更是你人生的战友。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