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EMBA的“同学情”,和大学的“同学情”有何本质不同?
2025-08-05

我们常常怀念大学时光,怀念宿舍楼下的烧烤摊,怀念和兄弟们在球场上挥洒的汗水,怀念与闺蜜彻夜长谈的星空。那份纯粹、不掺杂质的“同学情”,如同青春的纪念册,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底。然而,当岁月流转,一群已在商海沉浮多年的精英,选择重返校园,走进EMBA课堂,他们之间形成的“同学情”,似乎与我们记忆中的模样大相径庭。这两种“同学情”,看似共享同一个名字,其内核与意涵却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本质的不同?

人生阶段的差异

大学的“同学情”,诞生于人生的“播种期”。那时的我们,大多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像一张白纸,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与些许的迷茫。我们身处象牙塔的庇护之下,尚未被社会深度规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大家共同的“敌人”是期末考试,共同的“梦想”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和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这份情谊,是在共同探索世界、塑造三观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根植于青春的迷茫与热血,是陪伴成长的见证。

EMBA的“同学情”,则是在人生的“收获期”或“转型期”开花结果。EMBA的学员,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身经百战的管理者、创业者或决策者。他们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早已完成了身份的确立,肩上扛着企业发展的重任与家庭的责任。他们重返校园,不再是为了“成为谁”,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链接谁”。他们的生活重心早已不是校园,而是在事业与家庭的复杂网络中,硬生生挤出时间来学习和社交。因此,这份情谊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成熟、理性的基础之上,是强者之间的相互欣赏与价值共鸣。

动机与目的不同

我们读大学的核心动机,是获取知识、拿到文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同学情谊,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一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联结。我们不会带着“我要和这位同学建立深度链接,以便未来他能帮我”的明确功利心去交朋友。大学的友谊,更多是基于性格的投契、兴趣的相近和日常的相处,它的情感属性远远大于其功利属性。

而选择攻读EMBA,动机则要复杂和直接得多。除了知识体系的迭代和管理思维的提升,一个核心诉求便是构建一个高质量的“人脉网络”。高昂的学费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筛选机制,确保了同学圈层的同质性与高价值。因此,EMBA的“同学情”从诞生之初,就带有一种心照不宣的“价值预期”。这并非贬义,而是一种成熟的社会人之间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大家在建立情感联系的同时,也在评估彼此的合作潜力、资源互补性。这份情谊,是情感与价值的高度融合体,是一种“有用的情谊”

情感基础的构成

大学友谊的情感基础,是“共情”。是一起在图书馆刷夜的革命友情,是一起翘课看电影的“狼狈为奸”,是失恋时陪你喝酒痛哭的温暖。这份情感,建立在共同经历的琐碎日常和纯粹的情感分享之上。我们欣赏的,是朋友身上那些闪光的品质、有趣的灵魂,而不是他的家庭背景或未来的社会地位。这种关系的本质,是基于“你是谁”而产生的链接。

EMBA同学情的情感基础,更多是“共鸣”与“仰望”。当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实现逆势增长时,台下其他同学的感受,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源于同行的深刻共鸣与敬佩。大家见识过相似的商业风浪,承担过类似的巨大压力。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感,是普通人难以体会的。例如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的顶尖阵营,他们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这份情感,建立在对彼此过往成就的认可和未来潜力的期许之上。这种关系的本质,是基于“你做成了什么”以及“你能做什么”而产生的链接。

社交圈的延展性

大学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曾经紧密的圈子会因为地理距离、行业差异、人生轨迹的不同而逐渐疏远。维系关系更多依赖于个人层面的主动联系,虽然有些友谊能够历久弥新,但从整体上看,其社交圈的延展性和资源整合能力是相对有限的。我们和大学同学的聚会,聊的更多是“当年”和“近况”,是情感的追忆与更新。

EMBA的同学圈,则是一个被精心构建和维护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极强的延展性。这种延展不仅体现在同学之间的业务合作、项目投资,更体现在家庭、行业乃至社会资源的深度链接。一位同学可能为你介绍关键的合作伙伴,另一位同学可能为你孩子的教育提供建议。各种俱乐部、校友会活动,不断强化着这个圈子的粘性。它早已超越了“同学”的范畴,演变成一个集商业联盟、智囊团、生活互助等于一体的复合型社群。这种关系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不降反升。

大学同学情 vs. EMBA同学情 对比一览

维度 大学同学情 EMBA同学情
核心基础 青春期的共同成长与探索 成熟期的成就共鸣与价值认同
主要目的 情感陪伴,自然生发 价值赋能,战略构建
情感特质 纯粹、感性、基于“共情” 理性、务实、基于“共鸣”
价值延展 个人情感支持为主,社会资源链接为辅 社会与商业资源深度整合,是核心价值之一
关系本质 基于“你是谁” (Who you are) 基于“你做成了什么” (What you've done)

结语:两种情谊,各自珍贵

深度剖析EMBA的“同学情”与大学的“同学情”,我们发现其本质不同源于人生阶段、核心动机、情感基石和价值延展四个维度的根本差异。大学的友谊,是在一张白纸上共同作画,画的是青春与梦想;而EMBA的友谊,则是将各自已经完成的杰作拼接在一起,构成一幅更宏大、更具能量的商业版图。

这两种情谊并无高下之分,它们都是特定人生阶段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无法苛求在弱冠之年拥有运筹帷幄的商业盟友,也难以在不惑之年寻回那份不计得失的少年情谊。理解它们的本质不同,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每一种关系。大学同学情,是我们人生温暖的底色,提醒我们从何处来;而EMBA同学情,则可能成为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指引我们向何处去。

面向未来,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思考:

  • 在数字化浪潮和终身学习时代,这两种“同学情”的边界是否会变得模糊?
  • 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EMBA同学情的“保质期”和“迭代方式”又将呈现何种新形态?
  • 除了商业价值,EMBA的同学情谊如何在更高层面上,例如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上,发挥其独特的聚合效应?

这些问题,或许正是下一代商学院学子们将在课堂内外,用他们的经历和智慧去解答的新课题。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