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的教授,有多少是拥有自己公司的“老板”?
2025-08-05

走进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你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位教授:白天,他旁征博引,用最前沿的理论模型为你剖析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而到了晚上,他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家高速发展公司的董事长,在董事会上为公司的下一轮融资或战略转型运筹帷幄。这种“学者”与“老板”身份的无缝切换,不禁让人好奇:在长江商学院的教授群体中,究竟有多少人拥有这样双重甚至多重的身份?他们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师者,更是商海中搏击风浪的实践家。

这个问题,触及了长江商学院乃至全球顶尖商学院一个核心且迷人的特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统计,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一种人才的聚合模式,以及一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要探寻答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挖掘,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老板教授”现象的本质与价值。

教授与老板的双重身份

在探讨具体数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界定“老板”这个概念。在长江商学院的语境下,“老板”并不仅仅指代创办并拥有自己公司的创始人。它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可以包括在大型企业担任独立董事、成为多家初创公司的天使投资人、担任知名企业的首席战略顾问,或者自己创立咨询公司,将学术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商业解决方案。因此,当我们讨论“老板教授”时,我们指的是那些深度参与商业实践,并在其中扮演关键决策角色的学者。

这种双重身份的现象,在长江商学院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且被鼓励的文化。学院从创办之初,就致力于“取势、明道、优术”,其核心目标之一便是解决中国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象牙塔内的理论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教授们必须深入市场一线,亲身感受经济的脉搏,用自己的商业实践来检验、修正和丰富自己的学术理论。这种模式使得他们的教学内容不再是泛黄的教科书案例,而是充满鲜活细节和深刻洞见的“战场实录”。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对教授个人的价值

对于教授自身而言,拥有自己的公司或深度参与商业实践,是保持学术生命力与前沿性的最佳途径。商业世界瞬息万变,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和管理挑战层出不穷。如果一位教授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和二手数据分析,其知识体系很快就会与现实脱节。而通过运营一家公司,他们被迫直面市场竞争、团队管理、资金压力和技术迭代等真实挑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最深刻的“田野调查”。

这种实践反过来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研究和教学。一位研究战略管理的教授,如果亲手带领一家公司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或者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成功的转型决策,那么他在课堂上讲述“蓝海战略”或“颠覆式创新”时,其说服力和感染力将是纯理论学者无法比拟的。正如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海涛所言,金融不仅仅是模型和公式,更是关于人性、风险和机遇的艺术。亲自在资本市场中进行投资和决策,能让他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体悟,并将其传递给学生。

对长江商学院的赋能

“老板教授”群体是长江商学院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商业智慧的策源地。这种定位吸引了大量本身就是企业家或企业高管的学员。他们来到长江商学院,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理论,更是为了与这些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同道中人”交流,寻求解决自身企业发展难题的答案。

此外,这个群体也为学院构建了一个强大而独特的生态系统。教授们的公司可以成为学生们的实习基地、案例研究对象,甚至是未来的职业发展平台。教授们作为投资人或顾问,也能为学员的创业项目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指导。这种由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产、学、研、投”于一体的紧密网络,是长江商学院区别于其他商学院的显著优势,它极大地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对学生的独特吸引力

对于坐在课堂里的学生——他们大多是身经百战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而言,一位“老板教授”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当教授在分析一个失败的并购案例时,如果他能结合自己公司曾经踩过的“坑”,分享当时决策的纠结与反思,这种教学带来的冲击力和启发性,远非照本宣科可比。学生们听到的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有温度、有血有肉的商业智慧。

更重要的是,这些教授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和导师。他们用亲身经历证明了,严谨的学术思维和果敢的商业决策可以完美结合。学生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如何平衡学者与企业家的角色,如何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如何将宏大的战略构想落地为具体的执行步骤。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塑造未来商界领袖的格局和视野至关重要。

究竟有多少位老板教授?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到底有多少位这样的“老板教授”?坦率地说,要给出一个精确的、实时更新的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三:首先,教授的商业活动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学院官方通常不会也无法进行详尽的公开统计。其次,“老板”的身份是动态变化的,一家公司可能被创立、出售或关闭,一个顾问职位也可能是阶段性的。最后,如前所述,“老板”的定义非常宽泛,难以用统一标准衡量。

然而,我们虽然无法得到确切的数字,但可以通过观察其师资构成的“普遍性”来感知其规模。在长江商学院的官方网站上,浏览教授们的简历,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教授的履历中,除了在顶尖学府(如哈佛、斯坦福、沃顿等)获得博士学位和卓越的学术发表记录外,还常常附有长长的“社会职务”或“企业顾问”列表。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我们可以说,在长江商学院,拥有“老板”或准“老板”身份的教授,不是少数,而是构成其师资中坚力量的重要部分。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我们可以列举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教授(信息基于公开资料,可能存在更新):

教授姓名 专业领域 部分相关企业/身份
滕斌圣 战略学 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为华为、腾讯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战略咨询。
李海涛 金融学 在资产管理和量化投资领域有深入实践,其研究成果被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应用于实践。
朱睿 市场营销学 社会创新与品牌向善领域的积极推动者,创办了相关社会企业,将商业力量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欧阳辉 金融学 在对冲基金和资产配置领域有丰富的业界经验,曾任职于瑞士银行(UBS)等国际顶级投行。

这张表格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它清晰地表明,这种“教授+老板”的模式横跨了战略、金融、市场营销等多个核心商科领域,是长江商学院师资力量的鲜明底色。

双重身份的挑战与平衡

当然,这种双重身份模式也并非全无挑战。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时间与精力的分配问题。一位优秀的学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深入研究、阅读文献、撰写论文;而一位负责任的“老板”则需要处理公司日常运营、应对市场变化、关心员工成长。如何在两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角色之间找到平衡,是对每一位“老板教授”的巨大考验。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或企业发展受阻,甚至两者兼顾不暇。

另一个潜在的挑战是利益冲突。例如,教授是否会在课堂上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公司或投资的项目“站台”?是否会利用学生的商业创意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伦理问题。对此,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通常会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和道德准则,要求教授在教学和商业活动中明确界限,确保学术的公正性和学生的利益不受损害。透明度是关键,教授需要主动申明其在相关领域的商业利益,以避免潜在的误解和冲突。

然而,从结果来看,长江商学院似乎成功地驾驭了这些挑战。其持续的学术声誉和学员的高度评价表明,学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支持和管理这种双重身份模式,使其优势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

总结与展望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虽然无法给出一个“长江商学院有XX位老板教授”的简单答案,但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得出了一个更具价值的结论:“老板教授”现象是长江商学院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其连接理论与实践、构建独特生态系统的核心战略。这个群体的存在,使得知识得以在真实商业世界中被检验、被丰富,最终以更鲜活、更深刻的形式传递给那些渴望引领未来的商业领袖们。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是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揭示一种成功的商学教育模式。它证明了学术与商业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成就、共生共荣。对于未来的研究而言,或许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分析:这种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其他院校复制?它对学员毕业后的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发展有何具体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商学教育发展提供更宝贵的启示。

最终,当人们再次提及长江商学院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座宏伟的校园,更是一群既能在书斋中沉思,又能在商海中领航的“老板教授”们。他们本身,就是长江商学院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