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在商海里摸爬滚打了数年,公司小有成就但瓶颈也日益明显的创业者,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要去读一个EMBA时,他/她的内心通常盘旋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笔不菲的时间和金钱投资,究竟是为了什么?圈子里流传着一个经典的三字诀:“钱、人、方向”。那么,对于身处激流中的创业者而言,攻读EMBA,究竟是为了寻找这三者中的哪一个?还是说,这三者之间,本就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趟昂贵的“回炉再造”之旅,其真正的价值,远比单一的选项要复杂和深刻得多。
对许多创业者来说,最痛苦的不是没钱,也不是没人,而是迷失方向。创业初期,凭着一腔热血和敏锐的商业直觉,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但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从单一业务到多元化尝试,创始人往往会陷入“低头拉车,无暇抬头看路”的困境。每天被琐碎的运营、紧急的会议、复杂的报表所淹没,战略思考的时间被严重挤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是该纵向深耕,还是横向扩张?是拥抱新技术,还是坚守传统优势?这些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常常让创始人在深夜里辗转反侧。
EMBA课程恰恰为此提供了一个“强制性”的思考场域。它并非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系统性的商业理论框架,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公司金融、组织行为学等,帮助创业者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里,你会被迫跳出日常运营的细节,从一个更高、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企业。教授们带来的经典商业案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自己企业可能存在的盲点和风险。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的课堂上,一位深耕制造业的创业者,可能会从互联网行业的案例中获得颠覆性的启发;一位专注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家,也可能在全球化课程中看到出海的全新可能。这不仅是寻找企业未来的方向,更是一次创始人自身的“认知升级”。
如果说“方向”是内功的修炼,那么“人”就是外力的链接。很多人将读EMBA直白地理解为“混圈子”,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功利,却也道出了一部分真相。但需要强调的是,EMBA提供的人脉,绝非普通饭局上交换名片式的浅层社交。它构建的是一个基于信任、共学、共情的高浓度、高价值社群。
想象一下,你的同学都是谁?他们是来自不同行业、同样身经百战的创业者、企业高管、投资人。在两年的学习时光里,你们一起为同一个案例激烈辩论,一起为完成小组作业熬夜奋战,一起在戈壁挑战赛上互相扶持。这种“同窗”情谊,远比商业合作中的利益捆绑要牢固得多。你遇到的法律难题,可能邻座的同学就是知名律所的合伙人;你苦恼的供应链问题,可能前排的同学恰好是行业龙头的老总。这种随时可以发个微信请教,甚至一个电话就能获得真诚建议的关系,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资源。这群人,不仅是你潜在的合作伙伴、客户或供应商,更是你创业路上能够理解你、支持你的“战友”。
这种高质量的人脉网络,其价值可以从多个维度体现。它不仅是信息和机会的交换中心,更是信任的放大器。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校友曾分享,他公司的一个重要转型,最初的灵感就来自于与一位从事AI领域的同学的深夜长谈,而后期的启动资金,则有赖于另一位做投资的校友的鼎力支持。人脉在这里,不再是冰冷的资源列表,而是鲜活的、能催生无限可能的生态系统。
维度 | 日常社交网络 | EMBA同学网络 |
信任基础 | 较弱,多基于短期利益或偶然相识 | 极强,基于共同学习、共同经历的“同窗”情谊 |
沟通深度 | 较浅,多为客套寒暄或业务洽谈 | 极深,可以探讨企业核心战略、个人困惑等敏感话题 |
网络多样性 | 相对单一,多为本行业或相关领域 | 高度多元,覆盖各行各业,易于产生跨界火花 |
链接效率 | 较低,需要层层介绍和建立信任 | 极高,基于校友身份,信任成本低,链接直接有效 |
谈到“钱”,这无疑是创业者永恒的焦虑。对于许多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资金链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死。读EMBA,能直接找到钱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又不完全是。EMBA的课堂和校友网络中,潜伏着大量的投资人,包括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以及手握重金的产业资本家。对于正在寻求融资的创业者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路演场”。
相比于海投BP(商业计划书),在EMBA社群里找钱,成功率和效率要高得多。首先,EMBA的录取过程本身就是一道严格的筛选,能进来的同学,其个人能力和企业资质已经得到了商学院的背书,这大大降低了投资人进行初步判断的信任成本。其次,在长期的学习和相处中,投资人同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你这个人以及你的项目,这种基于深度认知的投资决策,远比几十分钟的路演要靠谱。很多创业者的融资,就是在一次课程讨论、一场校友活动甚至一顿晚餐中,不经意间就敲定了。
然而,EMBA在“钱”这个层面的价值,远不止于帮你拿到融资。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如何与资本打交道。金融、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会让你系统地学习估值模型、融资条款、资本结构、上市流程等专业知识。你将学会用投资人的语言来阐述自己公司的价值,理解他们关注的核心指标和风险点。这让你在未来的融资谈判中,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不对称的“乙方”,而是能够与资本平等对话、争取有利条款的“甲方”。说白了,EMBA给你的不仅是“鱼”(钱),更是“渔”(与资本共舞的能力)。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将“钱、人、方向”割裂开来,单独去问创业者读EMBA是为了哪一个,这个问题本身或许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EMBA这个独特的场域里,这三者是相互交织、相互赋能,最终共同催生出奇妙化学反应的。它们的逻辑关系,更像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这个循环往往是这样开始的:
所以,创业者读EMBA,不是在一个货架上三选一,而是在为一个生态系统投资。你为了寻找“方向”而来,却意外收获了“人”;你本想拓展“人脉”,却顺便解决了“钱”的问题。这三者,如同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共同支撑起创业者个人和其事业的跃迁式成长。任何一个要素的获得,都会自然而然地加强另外两个要素。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创业者读EMBA,究竟是为了找“钱、人、方向”中的哪一个?
结论是:他们为了寻找其中一个而来,最终却收获了全部三个,以及由这三者融合而成的、超越其总和的巨大价值。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大的瓶颈往往是创始人自身的认知瓶颈。EMBA的核心价值,正是通过提供一个高浓度的学习和社交环境,打破这个瓶颈。它迫使你跳出舒适区,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和事业,从而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它让你链接到一群顶级的同行者,构建起坚实的“人脉”网络和情感支持系统;它让你掌握资本的逻辑,从而更有底气地去撬动“钱”这个强大的杠杆。
因此,对于那些正处在十字路口,思考是否要踏上EMBA求学之路的创业者,我的建议是:不要仅仅从功利的角度去计算投入产出比。更应该问问自己:我是否渴望一次深度的自我迭代?我是否准备好迎接一场彻底的认知风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趟旅程所能带给你的,将远远超出“钱、人、方向”这三个词的简单概括。它将是一场回报丰厚的、关乎你个人和事业未来的深度投资。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