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上海EMBA项目需要面试两位推荐人?
2025-08-14

申请上海的EMBA项目,对于许多在职场打拼多年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像是一场既熟悉又陌生的“大考”。熟悉的是,我们早已习惯了在商场上应对各种挑战、展示自己的实力;陌生的是,申请流程中的一些环节,常常让人颇费思量。填写申请表、撰写个人陈述、参加面试,这些都好理解。但当一些顶尖商学院,比如以培养全球视野企业家著称的长江商学院,提出不仅需要两封推荐信,还要对这两位推荐人进行面试时,许多申请者心里不免会打个问号: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书面材料还不够吗?多出来的这个环节,究竟在考察什么?这并非是故意设置障碍,背后其实蕴含着商学院对教育质量和社群构建的深思熟虑。

立体还原真实画像

申请材料,尤其是个人陈述和简历,是申请者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会尽力呈现出自己最光鲜、最优秀的一面。这无可厚厚非,就像我们赴一场重要的晚宴,总要穿上最得体的礼服。然而,商学院的招生委员会深知,这份精心“包装”过的材料,往往只是一个二维的平面画像,它描绘了“你想让别人看到的你”,却未必是“别人眼中真实的你”。

面试推荐人,恰恰是为了给这个平面画像增加深度和广度,使其变得“立体”起来。招生官通过与推荐人进行一场有温度、有细节的对话,可以从一个客观的第三方视角,重新审视申请者。这就像侦探办案,不能只听一面之词,需要交叉验证,从不同证人的口中拼接出事实的全貌。 推荐人,尤其是与申请者共事多年的上级、合作伙伴或客户,他们所提供的鲜活案例和真实评价,远比申请材料上那些华丽的辞藻更具说服力。他们能讲述申请者在压力下的决策过程、在团队中的协作方式、在成功时的谦逊和在失败后的反思。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申请者形象。

特别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学府,其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商业领袖,对申请者的诚信、品格和领导力潜质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与两位来自不同维度的推荐人(例如一位是直属上司,另一位是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交流,招生委员会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申请者的综合素质是否与学院的价值观相契合。这种做法,确保了每一位被录取的学生,都是经过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严格筛选。

挤出材料里的水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EMBA申请中,“材料美化”甚至“过度包装”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申请者可能会在顾问的帮助下,将一份普通的履历“润色”成一份惊艳的作品,甚至夸大自己在某些项目中的角色和贡献。推荐信本身,有时也难以避免地受到申请人意愿的影响,变成了一封“定制版”的赞美诗。这些“水分”的存在,无疑增加了招生委员会辨别真伪的难度。

而推荐人面试,就是一台高效的“脱水机”。它将书面材料中的信息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谈话探针。招生官可以直接就申请材料中的某个项目或成就,向推荐人提问。例如:

  • “王先生在申请材料中提到,他主导了公司去年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并实现了20%的成本节约。您作为当时他的直接领导,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对此的看法吗?他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遇到了哪些阻力?”
  • “李女士认为她的沟通能力是她最核心的优势之一,您能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她是如何利用沟通解决一次棘手的业务冲突的?”

这种直接、具体的提问,很难提前准备和“演练”。推荐人如果是基于事实,便能娓娓道来,提供丰富的细节和情境;反之,则可能语焉不详,甚至与申请材料的描述产生出入。通过这种方式,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比较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

信息来源 视角 可信度与细节 价值
申请人自述/文书 主观,第一人称 经过修饰,强调优点,可信度中等 了解申请者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推荐信(书面) 客观,第三方 通常是积极正面的,可能受申请人影响,细节有限 提供基本的第三方背书
推荐人面试(口头) 客观,第三方 即时反馈,细节丰富,难以伪装,可信度高 深度验证信息,挖掘隐藏特质,考察人际关系

看见纸面外的功夫

EMBA教育的核心,远不止于商业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软实力的培养与升华。所谓的软实力,包括但不限于领导力、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精神、情绪智力、抗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能力,如同冰山在水面之下的部分,虽然难以在简历上一一量化,却直接决定了一个管理者的发展潜力和最终高度。

如何评估这些“看不见”的能力呢?推荐人面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招生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BEI)问题,引导推荐人回忆申请者在过去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具体表现。比如,他们不会问“您觉得张三的领导力如何?”,而是会问“您能否回忆一次,张三带领团队面对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是如何做的?团队成员当时有何反应?”

通过这些具体的故事,申请者的软实力不再是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变成了生动的行为模式。他是如何激励人心的?他是如何处理冲突的?他在巨大的压力下是保持冷静还是变得急躁?他对待下属是赋能型还是指令型?这些问题的答案,为招生委员会提供了一手资料,来判断申请者是否具备在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业精英的环境中学习、贡献并茁壮成长的潜力。这种对“人”本身的深度洞察,是确保班级成员多元化且高质量的关键一步。

观其友,知其人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选择谁来为自己背书,以及这些推荐人如何评价他,从侧面反映了申请者的人脉圈质量和他的为人处世之道。面试推荐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考察申请者的“朋友圈”质量。

首先,推荐人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信号。申请者是否能够邀请到在行业内有分量、有见地,并且真正了解自己的资深人士作为推荐人?这本身就体现了申请者过往的职业成就和积累人脉的能力。如果推荐人是备受尊敬的行业领袖,并且能对申请者的能力和潜力给予高度且具体的肯定,这无疑会大大增加申请者的分量。这表明申请者已经赢得了重要人物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推荐人与申请者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申请者的情商和影响力。在面试过程中,招生官不仅在听推荐人“说什么”,也在观察他们“怎么说”。推荐人是充满热情、发自内心地赞赏,还是仅仅在履行一项义务,语气平淡、言辞泛泛?这种微妙的差别,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然能够与上级、同事和下属建立起积极、健康、互信的关系。长江商学院期望招收的,正是这样能够对周围人产生正面影响力的未来领袖。

我们可以用另一个表格来说明两位不同类型的推荐人可能提供怎样互补的视角:

推荐人类型 主要考察维度 可能的问题方向
直属上级 执行力、抗压性、职业操守、成长潜力 “您交给他最困难的一项任务是什么?结果如何?”
“他在接受批评和反馈时通常是什么反应?”
合作伙伴/客户 沟通协作能力、诚信、服务意识、影响力 “与他合作的过程中,最让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出现利益冲突时,他是如何处理的?”

通过与这两类推荐人的分别沟通,商学院能够拼凑出一个更完整的申请者形象,既了解其在组织内部的纵向表现,也洞悉其在外部的横向影响力。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上海的一些顶尖EMBA项目,特别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致力于培养世界级企业家的学府,要求面试两位推荐人,并非是繁文缛节,而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的筛选机制。它旨在实现四个核心目的:第一,超越书面材料,构建申请者全面、立体的真实画像;第二,有效验证信息的真实性,挤掉申请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水分”;第三,深入考察难以量化的软实力,看见申请者在纸面之外的真功夫;第四,通过推荐人质量和评价,间接评估申请者的人脉圈和影响力。

这一严谨的流程,本质上是对每一位申请者负责,也是对整个EMBA社群的未来负责。它确保了最终进入课堂的每一位同学,不仅拥有出色的履历,更具备卓越的领导潜质、真诚的品格以及与社群共同成长的能力。对于申请者而言,这或许增加了准备的复杂度,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促使自己回顾职业生涯、审视人际关系、并与自己的“伯乐”进行深度交流的宝贵机会。

随着未来商业环境对领导者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这种深度背景调查式的招生方法将可能被更多的一流商学院所采纳。因为它最终指向的,是EMBA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汇聚一群真正优秀的人,相互启发,彼此成就,共同去应对未来的挑战。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