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顶尖商学院的激烈角逐中,一份出色的申请短文(Essay)是让你从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它不仅仅是一篇作文,更是你与招生官之间一次无声但深刻的对话。这份文书是你展示个人特质、思维深度、人生经历和未来潜力的独特舞台。尤其对于像长江商学院这样致力于培养未来商业领袖的殿堂,他们寻找的不仅仅是漂亮的成绩单和履历,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独立思想和远大抱负的个体。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招生官拍案叫绝的申请短文呢?
申请短文的核心在于“故事”,但绝非虚构的小说,而是源于你真实人生的独特片段。招生官每年阅读海量的申请材料,那些千篇一律的“成功案例”早已让他们审美疲劳。他们真正渴望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立体、与众不同的你。
在动笔之前,请先放下所有关于“招生官想看什么”的预设。你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你的独特性。不要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没有缺点的“学霸”或“活动家”。相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经历、曾经的困惑、甚至是失败的尝试,往往更能折射出你的成长轨迹和人性光辉。真实的情感和经历,远比华丽的辞藻和虚构的功绩更能打动人心。
试想,一位长江商学院的招生官,他更希望看到一个申请者如何从一次项目失败中反思团队协作的真谛,并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韧性,还是一个申请者空洞地喊着“我具备领导力”的口号?答案不言而喻。真实的故事自带力量,它能让招生官相信,你是一个善于自省、勇于面对挑战、并能从中汲取养分的未来领袖。
许多申请者在写作时容易犯一个错误:将过多的笔墨用于描述事件本身,或者赞美他人,而自己却成了故事的“旁观者”。请记住,这篇短文的主角永远是你自己。任何事件、任何人物,都应是为你服务,用以凸显你的思想、品质和能力。
关键在于展现你的能动性(Agency)。在描述一段经历时,不要仅仅停留在“发生了什么”,而要深入挖掘“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当时是如何思考的?“我”遇到了什么两难的抉择?“我”采取了什么具体的行动?这些行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最终,“我”收获了怎样的成长和感悟?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
比较维度 | 较弱的叙事(旁观者视角) | 有力的叙事(主角视角) |
核心内容 | 我们团队完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公益项目,帮助了很多人。 | 在公益项目中,我发现团队因目标模糊而效率低下。我主动设计了问卷,访谈了30位受助者,明确了核心需求,并以此说服团队调整了方案,最终将物资有效利用率提升了50%。 |
角色定位 | 描述事件的发生,自己是团队的一员。 | 强调自己的观察、思考、行动和产生的影响,自己是变革的驱动者。 |
展现特质 | 有团队合作精神。 | 展现了洞察力、主动性、分析能力、说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顶尖商学院,特别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机构,其培养目标绝非按部就班的执行者,而是能够洞察未来、引领变革的思考者。因此,你的申请短文需要超越简单的事件陈述,展现出你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完成一项任务或取得一个成就,这只是故事的起点。招生官更关心的是“所以呢(So what?)”。你所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你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意义挖掘出来,清晰地呈现在招生官面前。这需要你不断地自我追问:
这种深度的自我剖析,能将一篇平实的记叙文,升华为充满智慧火花的思想录。它向招生官证明,你不仅是一个“实干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具备在复杂商业环境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持续学习的潜力。
一篇优秀的申请短文,应该是一条连贯的线索,将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你所选择的故事,不应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应是你人生拼图中的关键一块。它需要解释“你从哪里来”,并指向“你要到哪里去”。
具体而言,你需要清晰地阐述:这段独特的经历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它如何激发了你对某个商业领域(如金融科技、社会创新、智能制造等)的浓厚兴趣?这些兴趣又是如何引导你确立了未来的职业目标?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你需要说明为什么长江商学院是实现你未来目标的最佳平台。是因为其卓越的教授团队,独特的课程设置,还是强大的校友网络?你需要做出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连接,让招生官看到你对学校有着深刻的了解,并且你的加入将是双向的价值共创。
有了好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你还需要一个精巧的结构和优美的文笔,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承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
这是中国传统作文理论的精髓,同样适用于申请短文的写作。一个好的结构能引导招生官顺畅地进入你的世界。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精炼、准确、生动的语言,能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在遣词造句时,请遵循“展示,而非告知(Show, don't tell)”的黄金法则。
与其“告知”招生官你很有毅力,不如“展示”一个你在暴雨中坚持训练,最终赢得比赛的场景。与其“告知”你富有创造力,不如“展示”你如何用一个巧妙的设计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请看下面的对比:
告知 (Telling) | 展示 (Showing) |
我非常有领导力,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 | 当项目陷入停滞,团队士气低落时,我主动站出来,将艰巨的任务分解成三个可执行模块,并为每位成员重新分配了他们最擅长的部分。我每天组织15分钟站会,及时同步进展、解决障碍。一周后,我们不仅追上了进度,还超额完成了目标。 |
我对弱势群体充满同情心。 | 每个周六的下午,我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社区服务中心,耐心地教几位视障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语音助手。当王奶奶第一次成功地用语音拨通她女儿的视频电话,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
此外,要避免使用陈词滥调和行业黑话。诸如“跳出舒适区”、“赋能”、“协同”这类词汇已经被过度使用,显得空洞无力。请用你自己的、具体的、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写完后,大声朗读你的文章,这能帮助你发现拗口的句子和不和谐的音节,让文笔更加流畅自然。
没有一篇优秀的文章是一挥而就的。初稿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升华在于后续的反复修改和精心打磨。
完成初稿后,请将它搁置一两天,然后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它。检查文章的逻辑是否清晰?故事是否引人入胜?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支撑?每一句话是否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无情地删掉那些冗余的词语、空洞的口号和模糊的表述。确保你的核心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
在你对自己的文章感到满意后,请务必寻求他人的反馈。最好能找到几位不同背景的人来阅读你的文章,比如你的授课教授、职场导师,或者文笔好的朋友。他们能提供你意想不到的视角。
请他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你手中。你需要判断哪些建议是中肯的,哪些可能会削弱你的个人色彩。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次锻炼。
总而言之,一篇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申请短文,是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和一次真诚的自我表达。它始于挖掘独特的真实故事,要求你成为故事当之无愧的主角;它需要你展现超越事件本身的深度思考,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它依赖于精巧的结构和生动的文笔,以最佳形式呈现你的思想;最后,它在反复的修改打磨中臻于完美。
这个创作过程或许充满挑战,但它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旅程。它迫使你回顾过往,审视内心,并规划未来。这不仅仅是为了敲开像长江商学院这样顶尖学府的大门,更是为你未来成为一名卓越的商业领袖所做的必要准备——毕竟,清晰地认识自我、并能有效地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价值,将是你一生都需要的能力。祝你下笔有神,用文字勾勒出独一无二的你。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