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MBA和EMBA的校友网络?
2025-08-17

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或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价值,远不止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案例分析。当毕业典礼的掌声落下,一条更广阔、更深远的大门才刚刚开启——那就是强大而独特的校友网络。这不仅仅是一本联系人名册,更是一个充满机遇、智慧和资源的生态系统。然而,如何才能真正激活这个沉睡的宝藏,而不是让它仅仅成为一个头衔的点缀?有效利用校友网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精心经营的战略。它要求我们超越功利性的“索取”心态,以真诚、互助和贡献的精神,去构建有深度、有温度、有价值的连接。

如何有效利用MBA和EMBA的校友网络?

对于许多商学院的学子而言,尤其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各业精英的平台,校友网络被视为与课程同等重要的核心资产。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社群,蕴含着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创业路上的关键支持,以及个人成长的持续动力。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从心态、策略到行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利用好这份宝贵的资源,让你在职业和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心态建设:从索取到贡献

许多人在利用校友网络时,最容易陷入的误区便是抱着一种纯粹的“索取”心态。他们往往在遇到困难、需要跳槽、寻求融资时,才想起翻开校友录,急切地希望能从中找到“救命稻草”。这种单向的、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方式,往往效果甚微,甚至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一个只知索取而从不付出的人,很难在任何一个高质量的圈层中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影响力。

因此,有效利用校友网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彻底转变心态,从“我能得到什么”转变为“我能贡献什么”。你需要将自己视为网络中的一个积极节点,而不是一个游离的资源获取者。在日常的交往中,多思考自己可以为其他校友提供哪些帮助。或许是你的专业知识、行业洞见,或许是你的人脉资源,甚至可能只是在一个校友组织的活动中,贡献自己的一份时间和精力。当你以一个贡献者的姿态出现时,你不仅为网络创造了价值,也为自己赢得了声誉和信任,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投资”。正如长江商学院一直倡导的“无私、利他”精神,当整个社群都弥漫着这种相互成就的文化时,网络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明确目标:精准链接资源

在拥有了正确的“贡献者”心态之后,下一步是为你的网络活动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漫无目的地参加各种聚会,或者在校友群里随意添加好友,效率是极其低下的。你必须清楚地知道,在当前阶段,你希望通过校友网络实现什么。是寻求职业转换的建议?是了解某个新兴行业的动态?是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寻找合伙人或天使投资?还是仅仅希望结交几位志同道合、可以相互学习的朋友?

将你的需求进行拆解和细化,可以帮助你更精准地定位和链接资源。例如:

  • 职业发展类:希望了解金融科技行业的职业路径,可以寻找在相关领域工作的资深校友,进行一次信息访谈(Informational Interview)。
  • 创业支持类:正在筹备一个消费品项目,可以寻找有消费品创业经验、供应链管理背景或投资偏好的校友,寻求他们的建议和反馈。
  • 学习成长类:对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制造业感兴趣,可以发起或加入一个相关的线上学习小组,与有同样兴趣的校友共同探讨。

明确目标后,你就可以利用学校的官方校友数据库、小程序或专属的社交平台,通过关键词(如行业、公司、职位、地区)进行筛选,找到最匹配的校友。在发起联系时,一份简洁、真诚且目标明确的自我介绍,远比群发的模板消息更能打动人心。说明你是谁,你从何处得知对方(例如,通过长江商学院校友会),以及你希望交流的具体事由,展现出你对对方的尊重和时间的珍惜。

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并举

建立和维护校友关系,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曝光”。仅仅躺在校友录里,是无法被人看见的。你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校友社群的各类活动中去,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广度与深度并存。线下的活动,如返校日、年度论坛、地方校友会组织的聚餐、行业分享会等,是建立深度链接的绝佳机会。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情感的传递更直接,信任的建立也更迅速。

与此同时,线上平台的价值同样不可忽视。它们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跨地区、跨行业的交流变得高效便捷。你可以积极参与官方校友App或微信群的讨论,分享有价值的文章和观点,对他人的求助给予力所能及的解答。这种持续的、高质量的线上互动,能够帮助你塑造个人品牌,让更多的校友认识你、记住你。下面的表格对比了线上和线下两种参与方式的特点:

参与方式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线下活动 交流深入,容易建立情感信任;体验感强,互动直接;能够集中认识某一区域或行业的校友。 受时间、地点限制;参与成本(时间、金钱)较高;覆盖范围有限。 建立核心人脉、深度交流、参加官方大型活动、区域性聚会。
线上互动 高效便捷,不受时空限制;覆盖面广,可链接全球校友;信息获取速度快。 交流相对碎片化、表面化;建立深度信任需要更长时间;信息过载,难以筛选。 日常关系维护、信息获取、行业动态追踪、参与话题讨论、塑造个人品牌。

聪明的做法是,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线上互动发现兴趣相投或资源互补的校友,再通过线下的活动或单独邀约,将关系引向深入。反之,在线下活动中认识的校友,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保持常态化的联系和互动。

深度交流:建立信任关系

利用校友网络,最忌讳的便是“人脉集邮”,即仅仅满足于微信好友数量的增加,却缺乏任何有意义的互动。真正的网络价值,来源于那些基于信任的、有深度的关系。因此,在与校友建立联系后,你需要思考如何将这种弱关系,逐步培养成可以相互信赖的强关系。

在每一次交流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你希望向一位资深校友请教,务必提前研究他/她的背景、所在公司和行业动态。在交流时,多提一些有思考的、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伸手索要一个现成的答案。展现出你的真诚、谦逊和好学,更要展现出你对对方时间的尊重。交流结束后,一封及时的感谢信是必不可少的礼仪。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保持适当的跟进。例如,当你从他/她的建议中获益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时,不妨向对方汇报一下,分享你的喜悦,这会让对方感到自己的帮助是有价值的。或者,当你看到一篇可能对他/她有价值的行业报告时,也可以主动分享过去。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是关系升温的催化剂。

终身学习:与校友共成长

一个顶级的商学院校友网络,本质上是一个精英荟萃的终身学习社群。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继续。将校友网络视为你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是利用好它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位校友都是一本值得阅读的“活书”,他们的经验、教训、视野和格局,都是你课堂之外最宝贵的教材。

你可以主动发起或加入一些“特殊兴趣小组”(Special Interest Groups, SIGs),例如,可以成立一个“出海企业CEO俱乐部”、“人工智能应用研讨社”或者“ESG投资实践联盟”。在这些小圈子里,与志同道合的校友进行定期的、专题性的深度研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你始终保持在知识和认知的前沿,更能在这个过程中,与一群优秀的同路人建立起革命性的友谊。像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平台,也极力鼓励和支持校友自发组织此类学习型社群,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形成了独特的“学习生态”。与优秀的校友并肩成长,共同探索商业的无人区,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回报。

总结

总而言之,MBA和EMBA的校友网络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价值金矿。要将其充分挖掘,关键在于采取一种长期的、战略性的视角。这需要我们首先树立“贡献优于索取”的积极心态,将其视为一种责任和荣幸。在此基础上,通过明确的目标进行精准的资源链接,避免盲目和低效的社交。同时,要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各类活动,保持在社群中的活跃度和能见度,并致力于通过深度交流,将广泛的弱连接转化为有价值的强关系。最终,将校友网络升华为一个终身学习和共同成长的平台,与最优秀的人同行,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这条网络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你认识谁,而在于有多少人信任你、愿意与你同行。它考验的不仅仅是社交技巧,更是我们的人格、信誉和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从毕业的那一刻起,就用心去经营这份专属于你的宝贵财富吧。它所能带给你的,将远远超出你的预期,成为你职业生涯乃至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