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新 博士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主任
2015年4月24日,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孙志新在东方广场东2座20层开展了主题为“中华艺术: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的讲座。
在讲座中,孙志新主任凭着自己在艺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就中外文化比较、中国文化特色、历朝文化特点及其代表艺术等进行了分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纵观历史长河,孙志新主任讲述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东周后期以漆器为代表的艺术品,到中央集权大大增强的秦汉时期的石雕建筑,南北朝王羲之的墨宝、精致的瓷器,再到盛世大唐的文墨篆刻、宋代的山水书画、元朝的青花瓷以及明清的陶器玉雕,在一幅幅艺术品图片的展示中,每一个朝代多姿多彩的文化风貌和艺术特色,都从孙志新专家的口中道来。
当谈起中外文化比较,孙志新博士则着重强调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青铜器的制造,中国以分铸法为主,而西方采用的是失蜡法。当然,除了这些差异,碰撞是一种更为显著的表现,例如战乱期间,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冲突。在文化的交融方面,孙志新博士提到,由于交通的日益便捷,早在战国时代,就从西亚波斯地区传来了青铜器镶嵌金银的工艺;汉代的丝绸之路从海上和陆上两个方向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烽火连棉的南北朝更是带动了国内南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乃至东西方的文化交融;强盛的大唐文明则胸襟开阔,兼容并包,说到这里,他为大家展示了一副鹿形金银器的图片,这其中,鹿的形状和装饰都有明显的西域特色,但是中国工匠吸收了欧洲各国装饰物的特点,通过创新塑造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艺术臻品。宋元时期的瓷器,成为了中华艺术的典型代表,在海外贸易和文化输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孙志新博士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让听众们明白了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受到各国文化的影响,并在碰撞与融汇之中探寻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讲座的最后,孙志新博士再一次回到中华文化特点这样一个问题上来。他说,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没有玉雕,因此玉雕是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的东西,而中国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在于它的线条轮廓,不管是玉雕还是雕塑,都能很好的印证这一观点。
孙志新博士极富感染力的演讲和严谨的台风,为这次讲座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带领着听众们一同穿越历史长河,去体会千百年积淀下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真正去发现和感悟艺术的美妙。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