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摄影师,他在秦岭的深山里碰到一位70岁的独居老人,他发现他的饭量特别大,一次要吃四大碗面条。他赞扬老人说:饭量真棒。老人却无奈地回答:没有办法,我只有拼命填饱自己的肚子,我才能活着。
后来他才了解到,这位老人唯一的生活来源,是每天上山割毛竹,然后编成扫帚卖给城里的环卫工人。他每天要爬上海拔2000多米的山腰,然后背着百十斤的毛竹下山,往返几十公里。
老人说,等有一天,我吃不动饭的时候,我也就爬不上山了,也就是我快要死了的时候。
这个心酸的故事,引起了长江商学院EMBA26期5班同学的注意,他们随同这位摄影师前往山里调研发现,所见令人心酸。
在大山深处,有很多这样的独居老人,早已到了应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因无人照顾,依然不得不自食其力。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对于他们将是致命的威胁。因为离集市太远,腿脚不方便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去采购生活用品;有的连最基本的饮食起居都无法完成,只能在柴火上架着最原始的吊锅,煮一些土豆充饥。
有很多独居老人,是孩子外出打工没有了消息,也有因车祸、疾病或者矿难等原因而失去了孩子。
2016年4月,长江商学院EMBA26期5班的同学以及班主任周颖老师,共同成立长江265公益基金,发起“关怀深山独居老人”的公益项目,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减少冷漠、消除隔阂,传递责任和感恩。
2016年8月,长江265公益基金组织了“红纺文化—亲子公益秦岭行”活动,有10多位同学和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参与了这次公益活动,亲身参与,让大家有了更多的感受。
一位“从民国以来都没有电”的老人,我们帮助他装上了太阳能电板,当电灯亮起来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老人脸上欣喜的笑容。
这位母亲抱着我们的志愿者说:从来没有人这样用心对我。
上图是26期5班同学们的孩子,最小的才5岁。在这次公益远行中,山路崎岖,没有上山的台阶,只有野路,都靠自己爬,没有一个孩子要大人抱,都坚持了下来。
“关怀深山独居老人”的公益活动刚刚开始,我们所能照顾到的老人,针对这个庞大的群体来说,几乎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有一个理念,帮助多少老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是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去参与和行动。只有更多人的参与和行动,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公益是更多人的参与。长江265公益基金近一年来,共获得班级同学捐款近80万元,同时,已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筹款逾百万元,近5万人次参与捐助。
为了号召更多人参与,我们通过媒体报道、演讲等不同形式对此公益项目进行了传播,获得超过百万人次的关注。有一位读者留言,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不仅仅是看这个国家的大人们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更要看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对老人的尊重与感恩,前者是希望,后者是责任和担当;还有人说,看了这些照片,特别内疚,以后一定会对自己的父母好一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他们的思考与行动,是我们目标之一。
半年多来,265公益基金,在当地的四个志愿者团队的支持下,对陕西、贵州、云南等地的6个项目点共计326户服务对象进行了入户走访,共服务了267位深山独居老人,包括为他们提供基础生活物资(米面油被服)、发放棉衣棉裤冬靴、安装太阳能供电系统、安装居住的活动板房,组织老人团聚,以及聘请当地村民为老人提供上门陪伴服务等。另外,我们目前已经确定了两个驻村人员,照顾并实现90位老人实现居家养老!
2017新年上班第一天,长江265公益基金召开理事会,决定尽快在上海注册公益机构,并同步筹建社会企业,用商业的方式推动公益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社会问题。
长江商学院EMBA26期5班已于2016年11月结课,但同学们一致决定,课程结束了,但是公益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将长江265公益基金打造成后长江时代连结同学的情感平台,并规范且可持续性地运作。长江265公益基金,是长江商学院公益文化的一颗种子,也是长江学子实现公益梦想的平台,我们不仅出钱出力,更是出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成为同学们的光荣、长江的骄傲。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将265公益基金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公益IP之一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爱人者,人恒爱之”——长江265公益,建设爱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