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管理基础
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
基本组成部分:
供应商:供应各种需要资源的企业,供应包括原材料、在制品、设备、能源、服务等。
制造商:负责产品制造,包括产品开发、生产和售后服务等。
分销商:将产品送到经营地理范围每一角落,在某一区域和领域,拥有商品的所有权,承担的是渠道销售的业务。
零售商: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企业。
三流: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必须包含“三流”,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供应链策略
供应链战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规划,确定原材料的获取和运输,产品的制造或服务的提供,以及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方式与特点。
战略匹配: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战略需要一个前提,即只有对于既定的竞争战略,才存在正确的供应链战略。这便是企业如何获取战略匹配的问题。
常见策略:
有效性供应链战略:适用于功能性产品,能够以最低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反应性供应链战略:适用于创新性产品,强调快速对需求做出反应。
供应链运营
信息系统的作用:
数据集成:集成来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包括供应商、生产、物流、分销和客户反馈等,为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流程自动化:通过自动化的订单处理、库存管理、运输调度等流程,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实时监控:提供实时的库存和物流跟踪功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
决策支持: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工具,支持企业进行更准确的需求预测、库存优化和资源规划。
协同工作:促进供应链各方的协同工作,通过共享平台和通信工具,加强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技术趋势与创新:
云计算: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计算资源,使得供应链信息系统能够快速适应业务变化和增长。
物联网(IoT):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对货物和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
大数据分析: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供应链数据,揭示深层次的模式和趋势,为企业带来更深入的洞察力。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供应链的预测、优化和自动化水平,通过智能算法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安全、透明、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和共享机制,有望彻底改变供应链的信任和合作模式。
供应链技术与创新
技术整合: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IoT)、区块链和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可以彻底改变供应链的运作。这些技术实现了实时可见性、预测分析和自动化,从而使决策更加明智,流程更加简化。
数据驱动决策:利用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工具,企业可以收集、分析和解释整个供应链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这种以数据为导向的方法有助于做出明智的决策、优化库存水平和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区块链促进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区块链技术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它创建了一个记录交易的去中心化安全分类账,使追踪产品来源、验证真伪和确保遵守法规变得更加容易。
供应链风险管理
定义:供应链风险管理 (SCRM) 是发现和解决公司供应链中潜在漏洞的过程。SCRM 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风险对公司运营、声誉和财务业绩的影响。
重要性:供应链管理对于业务运营至关重要。但在全球化过程中,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且相互关联。公司依靠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物流专业人员组成的庞大生态系统,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实施供应链风险管理战略是公司增强弹性抵御不确定性并确保业务连续性的一种方式。
风险类型:
全局事件:地震、飓风或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扰乱供应链。政治和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包括战争和地缘政治不稳定、贸易争端、罢工以及从货币估值到燃料价格的各种波动。
供应商风险:健康的供应链依赖于健康的供应商合伙关系。提供商的财务稳定性欠缺、产能限制或其他问题可能会导致不稳定。
网络安全威胁:数字系统和通信技术通常用于管理订单、库存和分销,这使得供应链越来越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勒索软件攻击和恶意软件可能会停止生产、延迟分发并证明代价高昂。敏感供应链数据的泄露可能会暴露专有信息或,从而导致声誉受损和法律后果。
需求波动:随着需求、偏好和选择的演变,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且更难以预测)。准确预测需求可能会对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