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长互会走进爱奇艺&开心麻花活动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5日

在“互联网+”带来无限创意的时代,互联网也重构了整个文化娱乐行业,未来任何的娱乐形式都不再独立存在。不管是一个视频,一部电影,还是一个品牌,只要粉丝的热情点燃一个IP,围绕这个IP的所有形态和娱乐体验,都将快速跨界连接和融通共生。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站在更高的视角去把握网络视听行业的脉搏,去探索文化品牌的成长和发展,是每一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与关注者的迫切诉求。


[爱奇艺CEO:龚宇]

作为中国视频行业领先者,爱奇艺一直致力于将“品质“做到极致,随着平台上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粉丝会员的与日俱增,爱奇艺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爱奇艺CEO龚宇看来,网络视听在新十年里,不仅面临着机遇,更需要不断应对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产品是皮毛,技术是骨架,内容是肌肉

爱奇艺马上就6周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感受,今天交流的一方面是创业感受,另一方面也是和业务有关,就是跟影视、视频、文化、传媒等等相关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是产品,这个是想讲的第一个话题。因为不同身份的人,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或者个人兴趣不同的人,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带着自己的这种基因。第一代互联网的人,不可以说全部,但是有大量的是理工科出生的。为什么学中文的,学传媒的,学影视的,在第一代互联网媒体当中不是一个关键角色?最主要的原因,技术是作为一种创新来影响传媒行业的格局,就是在初期的时候,影响大的格局绝对不是内容,还是一个技术产品。从100多年前的电影技术发明,到后来的有声电影,再到彩色电影,人类逐渐将原来舞台剧才可以展现的艺术形态,在一个受限的空间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物理的影象,可以复制,可以重复地播放。然后,逐渐诞生了一种文艺作品,就是电影。正是因为技术的升级变化,随着互联网视频诞生,又产生了新的作品形态,也就是我们目前的网剧。

第二,不可否认产品确实重要,但是,在有一些互联网的领域大家过度强调产品,忽略了技术本身的创新,而这实际上是价值最核心的东西。虽然产品特别的重要,但产品更多的是商业层面,是用户体验层面的事情。但是,技术的创新就像人的骨骼一样支撑产业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对整个世界改变过程当中,技术是骨架。拿我们行业来说,5、6年前爱奇艺刚刚诞生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只有一种视频的播放形态。还有另外一种就是PC客户端,就是P2P软件,有PPS,PPTV,还有暴风,还有风行,还有很多很多。那个是PC客户端的形态,传输用到了P2P技术。但是我们做的时候,当时觉得这些都是一个重度互联网用户,或者中度到重度互联网用户。技术这种创新,无论是VR在视频领域的运用,还是包括能够影响我们大幅度降低综合观看成本的这种核心,其实是技术驱动的。我特别感到一种自信,从技术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是从金融的角度,不是从做内容的角度去思考做视频。这一点对爱奇艺来讲,是我们走到今天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说,我们公司大概48%是技术人员,这个是一个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让工程技术人员在公司里面占足够高的比例,让我们这个企业还是一个技术驱动,主导的一个企业,而不是纯内容主导的。

第三,在未来行业被打穿了,就是变成一个大行业。这个大行业本质上就是两家东西,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渠道。舞台剧也是内容,渠道就是那个剧院,电影院是渠道,内容是电影,互联网更是把这个内容渠道分的很清楚。我们现在说内容的事情。电视行业不会这样想。但是,互联网行业有一种做法就是这样的,以苹果为首的公司就是非常的成功,有用户愿意上传。不管有没有终端,TCL加电视或者创维机顶盒加爱奇艺,这样售后服务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只是跟爱奇艺播放相关的这些软件植入到那个终端里面。并不在应用上获取什么经济利益,也不做资金的投入,我们只是把我们的技术植入进去。让终端可以看爱奇艺的内容,我们做这种开放型的方式。真正来说终端方面我们都是可以做合作。所以,智能电视市场现在不大,信息没有那么透明,而且,还有政府监管的诸多不便。但是,确实可以看到爱奇艺把内容当成了市场份额衡量标准来看,在这个方面爱奇艺是绝对领先的。

未来可预见的逆转

当然,我们需要意识到在这种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障碍,比如盗版的盛行,整个行业亟待提倡的契约精神,内容知识产权薄弱等。爱奇艺App7.0从一月份上线以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视频网站,已经是一个门户了。打开App,看了以后,首页有很多的服务,不光是一个提供视频播放,有很多很多的服务,成为一个门户网站。为什么成为门户网站?就是用户够多,一天有10%的中国人。一个月有50%的中国人都是访问过爱奇艺,占90%网民。渗透率非常高,就是一个门户。这种门户是依靠视频内容吸引过来眼球的。所以,加上了很多的服务。这个服务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价值,这种服务就是保证游戏,包括秀场,包括一大堆。这一句话未必一下子可以理解。因为图跟文都是轻应用,所以是轻应用的应用。比如说,今日头条,比如说,微博,微信,这些东西容易普及开,视频,前几年普及难度很大,对于计算,对于存储,特别是对于传输要求太高了。技术上的难度跟流量费,金钱上的难度,有很多的障碍。现在是大众普及性的应用。当技术能够让视频薄的就像一张纸一样,那市场就会更多,这个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去想象。我们这个行业目前不是特别轻松,很艰难。但是,细看财务模型,未来几年之内肯定有一个大逆转,这个逆转就是让价值爆发起来。所以,我们这几千人一个企业,还会有信心,也是有愿望去投入更多的金钱,把这个产业做大。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

随着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的一炮而红,让原本只是活跃在话剧舞台这个“小众市场”的开心麻花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个资深的媒体人,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为我们讲述了从话剧到电影,一个喜剧品牌的成长之路。

关于品牌的成长

首先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创业过程,当然这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初两个创始人张晨和遇凯,在做一个项目,但是正好赶上03年非典,事情做不下去。后来大家做了一个话剧,是一个喜剧。这一部剧出来,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个新团队,没有品牌影响力,市场也特别的冷淡。后来有一次演出后,大家安排了一个会议室,欢迎观众们来交流,来提意见,当时剧场旁边有一个会议室可容纳50多人。后来演出结束以后,现场500多人没有人走。剧组就站在舞台上跟大家交流。有一个观众说了一句话,你们的话剧不装,说人话,以后还会来看。也正因为这样一句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后来一直到2010年我们开始畅想未来,其实2010年之前我们的收入很低。直到去年收入有3个多亿,那未来呢,也许我们会进入资本市场,我们怎么提前做准备?我也在思考,也在想怎样去选择适合商业演出的剧场,怎样选择和培养当地的营销团队。随着我们整个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地方要求演出,我们北京剧组完成不了那么多演出,所以我们也在上海、深圳等地分公司培养演员筹备剧组。但是大家知道喜剧演员特别难得,培养起来也是很难,但大家还是一步步地坚持到了今天,看到了开心麻花更好的时候。从最早的几十场,到2011年的330场,到2013年的718场,再到2014年900,去年2149场大剧场演出。在话剧小众领域里面我们做到了在全国遥遥领先,第二名年度演出不会超过300场,我们已经是领先很大的一个数字。我们演出城市也从北京扩展到现在每年差不多有50座城市在演出。

然后,解释一下影视板块。2010年我们开始做网络剧,当时也是考虑演员演网络剧火了,是不是让话剧票更好卖?但网络剧没有像电影那样一炮而红。后来我分析了一下有两类网络剧比较受欢迎。第一类,大投入,大IP,大制作。还有一类,碎片化的,像是《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这种。但是我们的作品不是这两类,既不是大投入,也不是碎片化。这个和我们的基因有关系,我们是做戏剧出身,特别讲究戏剧结构、人物和铺垫。这种东西在今天这样一个碎片化消费的网络环境里面,可能是不占便宜的。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思考做什么样子网络产品能够抓住观众。说到电影,可能大家对于电影特别的关注。2011年我们就在讨论,将来会不会把我们的年底的贺岁剧做成第二年的贺岁片。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开始讨论电影剧本,这整个过程也是耗费了很大精力和时间。正因为在喜剧风格创作上的不断追求,《夏洛特烦恼》我们又做了一个创新——温暖喜剧——让大家一边儿流眼泪,一边儿笑,一边儿感动。我们是希望有不同的东西,给观众一些新的惊喜,这也就是我们在电影方面希望带给观众的东西。

关于企业文化

说到开心麻花的企业文化,有很多重要的点。比如真诚,当创作喜剧的时候,需要发自内心说一个笑话感染周围的人,就像第一届喜剧人,很多人对我们团队评价是什么?做喜剧是认真的,不认真无喜剧,不真诚无喜剧;比如勤奋,其实说到排练的过程,是很辛苦的,很多人一天都没有休息的时间,而每一个包袱都是编剧的心血;比如实时创新,在演出现场有一些实时发生的事情会做一些包袱,而很多实时的新闻我们都是弄到剧情里面去了;在我们心中也一直有这样一个追求,就是希望这部永远超过上一部,这个是大家内心的一个要求,虽然艺术创作是很难保证永远高水准的,可能有起伏,但是至少我们在心态上,我们努力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其他的许多,比如团队意识,比如企业民主自由的氛围,这些也都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开心麻花对自己定位就是一个喜剧公司,一个推出优秀的喜剧作品、一个推出优秀喜剧人才的喜剧公司。以前是话剧,去年看到了电影;今年也会推出全新的东西,明年又会推出不一样的东西;去年看到沈腾、马丽,接下来大家又会看到新导演、新主演出来。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智慧的喜剧,我们希望这里面可以传达出一些有助于人的情怀,希望在看完我们的喜剧以后,还可以有一些想法,有一些思考,这个是我们想追求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做一个推出优秀喜剧内容的公司。

*文章来源:长江校友互联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