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8日
严格意义上来说,刘佳勇是一名海归创业者。但他与其他学有所成、回国创业的海归创业者有所不同。2004年,刘佳勇在德国留学毕业之后,创立福能集团,主要提供各类太阳能光伏产品与各种低碳环保生活应用产品。那时他27岁。
2014年,福能集团成为欧洲领先的新能源终端服务提供商。分别在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大陆和香港、加纳和美国设有分公司。此时他37岁。福能集团已经让刘佳勇身价过亿,实现财务自由。
刘佳勇回国之后,在国内招聘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舞台上以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与企业代言人的双重身份嗅到了另外一次创业机遇。于是,同一年,创立PVGO平台,刘佳勇希望通过PVGO平台帮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职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少走弯路。刘佳勇坦言:两次创业动机不同,第一次更多是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当你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回馈社会”。
刘佳勇说:创立PVGO的初衷不是考虑如何赚钱,而更多是帮助大学生。为什么要创立PVGO?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大学生才是决定中国未来的主要群体,服务好这个群体,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这是自己的使命,所以决定做PVGO项目;二是帮助中国社会大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定位,尤其针对国内二本、三本甚至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三是探寻大学生失业背后的原因所在。帮助大学生走出“毕业即失业”的困扰。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学生毕业生达749万,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但相继而来的是大量大学生失业率进一步攀升,大学生真正就业率不到30%。对大学生而言,毕业则意味着失业。
另外一个决定刘佳勇创立PVGO平台的动机是愿意将自己在德国的10年创业经验、人生经历与大学生实打实的与大学生分享出来,希望能为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刘佳勇有一个别称:“任性哥”,他很喜欢这个称呼。他说:自己喜欢两个词,一是认真;二是任性。认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任性能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因为态度改变了,命运就会发生了改变。他坚信:现在回想自己大学时光时,身边朋友、老师甚至父母给出的建议虽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都是错的。当初的自己未曾想到自己会成为现在的自己。但是自己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成为谁。要的就是:成为像李嘉诚一样的企业家。
刘佳勇说:大学期间,自己学的是医生专业,身边人建议将来做一个好医生,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选择,但是自己兴趣不在医生专业上。于是决定出国,在出国之前,去新东方报考托福、雅思,发现身边牛人很多,与他们竞争,自己并不占据上风。于是另辟蹊径报考德语,成功考取德语之后,当在德国留学时,身边人建议自己继续深造,考取硕士与博士学位,未来回国从事学术研究,但是自己并不擅长学术,而是擅长与人打交道。
在刘佳勇看来:在国外,硕士、博士都是为学术准备的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国内更多是一个耀眼光环,求职的通行证。这是国内与国外对学士学位认识的本质不同。而求职更多强调的是你工作经验、知识储备。
刘佳勇是一个不服老并且意志力坚定的人。他说:自己是一个心理年龄17岁,身体年龄27岁,实际年龄37岁的人。两年前,自己体重90公斤,因为自己坚信自己能够减肥成功,坚持跑步,坚持健身,今年体重69公斤。
因为自己的坚定意志力,创业10年,走遍48个国家,尝试过各种事情,各种困难、各种坑坎坎都一步步走过来了。现在自己又开始归零自己,重新出发。这种人生经验与阅历值得与大学生分享。
在德国留学期间,因为擅长与人打交道,刘佳勇当上了当地学校学生会主席,那时的刘佳勇就已经开始创业。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在德国当地主办“中国日”活动。吸引当地德国学生参加。印文化衫,然后将其卖给学生。赚取其中的差价利润;二是向中国企业家提供住宿场所。2004年左右,德国汉威大学城附近,每年都会办一次科技展,那时中国企业家想参展,但因食宿费昂贵,基本很难有机会将自己的产品展露给世界。
其通过其在大学学生会主席号召力,号召学生拼房。以腾出空余房间出租给来德国参展的中国企业家。然后找到科技展参展手册上参展企业名单,通过电话一一打过去,寻求自己的第一笔单子。那时德国当地宾馆每晚300—400欧元,自己学校腾出的宿舍每晚只需30欧元,中国企业家很愿意出这笔费用。刘佳勇说:事实上,这就是目前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但在当时,并没有这个词。
这两次在校创业经历,为刘佳勇接下来创立福能集团打下了基础。他说:一是积累的企业家人脉;二是进一步锻炼了自己意志力。现在回头看自己当初的选择,如果遵从别人的建议,当一名医生,抑或从事科研,抑或打工做其他事情,那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自己可能会感到后悔。但是自己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却很知足。
最后,从两个简单问题,可以看出刘佳勇作为一名成功企业家不为人知另外一面:
创业邦记者:为什么福能集团、PVGO都偏向公益性事业,您很热衷公益性事业吗?
刘佳勇:我说因为“情怀”,你会笑吗?
创业邦记者:为什么会想到我会笑?
刘佳勇:现在“情怀”已经是一个被用烂的词,但是都没有体现出它真正含义。企业家是使命是赚钱,但在满足这个需求之后,就想做一些其他有意义并且回馈社会的事情。这个意义带给你的不仅是财富,更多是内心层面的满足感。这就是一种情怀。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