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EMBA学员 | 探秘真爱梦想基金:这是一家“极客公益”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3日

智汇长江系列访谈之“潘江雪:唯有爱与公益不能辜负”上周在优酷视频上线后,在不到一周时间内,点击率超过11.5万次,引发了基于公益与理想的广泛而具深度的话题讨论。

 

今天,邀请大家随自媒体人小刀崔的文字,进一步解析支撑潘江雪的真爱梦想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执着与坚持?

 

 

探秘真爱梦想基金:这是一家“极客公益”

作者:自媒体人-小刀崔

 

我的泪点很高,看到台湾大众银行拍摄的微电影《人为什么活着?》,瞬间哭了。这是我在真爱梦想公益基金的官方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我的笑点很低,一位梦想老师告诉我一个段子:话说,小明告诉爸爸,这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飞得很高的鸟,一种是懒惰的鸟,还有一种鸟,下一个蛋,一辈子就巴望着下一代的鸟会飞。小明的爸爸以为儿子嘲笑老子,就扇了孩子一巴掌。这个段子,我笑不出来。

 

在采访真爱梦想的过程中,我一再在问自己,你是哪一种鸟?

 

潘江雪女士是金融圈的资深人士,曾是招商证劵(香港)的董事,后到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做管理层,2005年,为给年轻的父母做生命周期的投资教育,这家公司投资建立了一家教育网站。彼时,潘江雪才初步地了解了中国城市教育的现状,许多焦虑的父母们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又希望自己的孩子适应现代潮流;一方面推崇精英教育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另一方面当面对择校、应试的现实压力时,却又不茫然无所适从。

 

 

2002年始,潘江雪随噶玛仁波切进入藏区,过滤掉喧嚣的都市浮华,来到一个有酥油茶和雪莲花的地方。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她找到一种与都市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你可以凝望一朵花微笑,躺在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丛中遐思。但这里的贫困同样触目惊心:一些藏民的家庭,只有一室一灶一床,孩子五六岁,就去山上挖虫草。这里有自然的大美,但没有多彩的梦想,缺乏素质教育,没有人生的选择,在层山叠嶂的环绕下,藏民的孩子轮流搭乘着一个叫轮回的生命列车,重复着父辈的足迹。

 

2007年夏天,潘江雪随上师几乎走访了马尔康县所有的学校,当她问老师: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哪?

 

老师嗫嚅:大概是图书馆吧。

 

图书馆是上锁的,等了许久,催了几次,才找到开锁的人。图书馆尘封已久,看得出库存的书中几乎没有人借阅。领袖文集、康熙大字典和一些线状书夹杂其中。在昏暗的图书室里,老师悲戚地说:“这里的孩子走不出大山。”

 

怎么走不出大山?孩子是鸟,不是植物,不是小树,决定命运的不是生在哪里长在哪里,要紧的事,有没有一双矫健的翅膀可以飞得高飞得远。知识与互联网就是孩子们的翅膀。马尔康在藏语中有点燃火种的寓意,在马尔康县,潘江雪从雪山高原上捡到一粒有关教育的饱满种子。

 

于是就在2007年,潘江雪与吴冲辞职了,找到几位金融机构的好友共同出资,先在香港注册真爱梦想中国教育基金会的慈善团体,次年在上海注册为真爱梦想公益基金。潘江雪说:“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我要放弃了金饭碗,捧起土钵开始化缘?”所幸的是,几位发起人都是大咖,有资本市场的top sales刘蔓、以经济学家著称的企业家王吉绯,还有作为独立理事身份的律师史俊明,在这些发起人的支持下,她和吴冲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公益领域,换一种活法,重新审视过去被遗忘的角落和被忽略的人群。

 

第一粒种子落在马尔康县。真爱梦想的切入点非常聪明,在尊重九年义务教育的体制框架下,为孩子开拓一片自留地,改造学校的图书馆,成为多媒体网络教室。他们邀请来国家一级建筑师吴宏宇,这位北师大的总工程师、主持过上海东方商厦与飞利浦办公大厦的名匠,牛刀小试,精心设计了第一家70平米的梦想中心。

 

第一家梦想中心有别于一般教室,中心颜色以藏区孩子喜欢的臧红和淡黄为主,木质的书架和地板,温暖舒适;老师的讲台不是在梦想中心的正前面,而是在课堂的对角线上,多媒体活动区是孩子表演和互动的地方,类似学生的T型台。课桌不是成行排列,而是分组团坐。传统的教室延续了中国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其中有老师与学生的等级森严,也有私塾课堂的庄重与严谨。这样的教室照顾了教育的面子,但损害了教育的里子。

 

 

小刀崔初次与潘江雪交流,是在长江商学院的下课间隙。我向她诉说了一个多年的心底困惑:我从小在山东的农村长大,高中阶段才来到城市,即使现在身在都市,对城市始终有一种隔膜,对故乡始终有一种眷恋。我为骨子里的寻根情节所缠绕,而潘江雪不然,她在北京天安门边上长大,1976年,中国换新颜,当时她还懵懂,举个小苕帚一起随大人参加庆贺。她认为“平等是我骨子里东西”,中国的发展应该与己有关,“过去我们的教育太注重田园文明,现在的教育应该以城市文明为主”。中国教育的鸿沟就是,城乡教育的距离大,中心城市与边远城市不匹配,民工子弟与中产阶层的孩子教育环境,更是迥异。

 

平等是教育的原旨,梦想中心的空间设计也遵循了这一点。如果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一座金字塔的话,真爱梦想没有仰望金字塔尖,而是甘作塔底的一块基石。潘江雪女士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她视公益教育事业为一次热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跟自己的国家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已经成年的我们,都知道即使受到很多约束,仍然可以挪动自己所在的支点,让天平倾向最需要帮助的一方。”

 

甘肃会宁是西北闻名的高考状元县。因为穷困,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分数高,能力低,这些状元们到了大学后,诸多不适应,断梦都市,毕业即失业。一个贫苦的家庭,全家举债攻读孩子上学,末了,一张大学文凭别说反哺家庭,就连自立都做不到,寒门学子的路为什么越来越窄?命门就是缺乏系统的素质教育。为此,真爱梦想与会宁县教育局联手,开启了企业捐赠、政府配资、真爱梦想执行的全面覆盖入驻的合作模式,弥补会宁县素质教育这块短板。

 

春节前后,我正在读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文集,我想起上世纪四十年代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提出的公民教育概念,唤醒,平等,改变,知行合一,难得的是,过了几十载,这些关键词再次走入中国的小学。

 

我做过多年记者,跑过许多地方,看到过乡村基础教育的薄弱,甚或是千疮百孔。春节前,我回乡村老家过年,看到我的小学母校已残破,也许二十多年未曾翻修复新过,只见高矮不平的桌凳与陈陋的黑板,教室后面悬有《小学生守则》,标有各种“不准”和“遵守”。中国乡村基层教育之殇,是我们这个民族最薄弱的一环。

 

我在我的母校伫立许久,感怀那些在偏远地区受惠于真爱梦想的孩子们,他们通过梦想中心,好奇心得以呵护而绽放自信。那一刻,我也明白了自己对于都市的不安从何而来?根源就是我的童年没有接纳过系统的品格能力教育。而我又是有福的,今天可以通过采访,追溯成长,对照田园与城市之别,来完成一次心理上的修复。那么其他孩子呢?

 

真爱梦想基金会的新任秘书长胡斌讲述他的见闻,某次他参加梦想中心的启动仪式,校长讲话,反复强调尔等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真爱梦想云云。胡斌老师反对这种说法,公益也是一种投资,是对社会的投资,但教育就是回报吗?教育的目的,让每一个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认知美与人生。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经常遇到有人央求:我们这里穷,多捐点钱吧。基金会做慈善的首要法则是,帮助那些向上、向善的人群。慈善不消费廉价的眼泪,不咀嚼悲情,公益教育也不是简单地扶贫与帮扶,而是孕育希望,推动改变。潘江雪说的好:“我们不是给没有床的孩子提供床铺,而是为没床和有床的孩子提供做梦的自由。”

 

有梦想是美好的,但一颗柔软的公益之心,仍然需要强健的躯干与四肢去行走在大地上。

 

梦想课程的首席顾问是华东师大的崔允漷教授,崔教授所率领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有“中国基础教育研究的国家队”之称。早在2008年4月,在去纽约的一艘轮渡上,潘江雪向偶遇的金融届朋友分享新的公益体会和为什么选择公益教育?她的热情与博爱精神,感染了周围的游客,其中就有崔允漷教授。崔教授回国后,没有潘江雪的联系方式,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一个邮箱地址,与她沟通,愿意挂帅亲自督导设计梦想课程。《一代宗师》有句热门的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想。一位专注公益的人,最终会得到同道者的呼应。

 

梦想课程包括家乡特产、远方的城市、我和你、野孩子、全人教育、多元实用才能、理财等11个板块共30个课时,分别纳入“我是谁”、“去哪里”、“怎么去”三个课题框架下。基金会的吴冲曾笑称,做一位梦想教师,如同门卫保安,天天要问孩子们三个问题:我是谁、去哪里、怎么去。其实,核心在于唤醒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

 

观察梦想课程,有两个内核。一是以教师为核心。小刀崔过去采访过一些支教的志愿者,我赞同支教的善念,这些老师空降到边缘偏僻城市,带来新的理论与方法,毕竟支教的时间不是终身制,待到外来的老师离开,剩下的乡村土著教师无疑失去了师道尊严和孩子的热爱,无法建立一以贯之的教学规则。真爱梦想则选择与当地的教育局合作,以参与式的培训和梦想盒子等网络手段,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和帮助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在现有的教师队伍寻找合适的人选,作为梦想种子教师,辐射和影响更多的梦想领路人。

 

真爱梦想的第二个特质是科技化。梦想课程会播放BBC的城市建设的纪录片,教孩子们使用网络地图,在线预订车票与酒店,制定去其他城市的旅游攻略,甚至与阿里公司沟通,制作专门的网商教材,教会孩子们在网上销售家乡的土特产。而这些,平板电脑是重要的移动学习工具。

 

遥想,iPad面世后,乔布斯和传媒大亨默多克共进晚餐。他们俩一致认为,纸质教科书业务将会被数字学习材料淘汰。乔布斯逝世之前,还专门向美国总统谏言:解放孩子的书包,让iPad进入课堂。

 

今天,在欧美国家的小学教育,Pad教学司空见惯,但在国内的教育中,还远未普及。在学校,孩子们面对的是黑板、粉笔与试卷;但回到家里,可以在Pad玩游戏看视频。教育与娱乐,学习与家庭如此割裂,实属罕见。我相信,避免孩子上网成瘾的唯一方法就是,引导孩子学会使用科技产品。

 

2015年,真爱梦想的公益创业之路进入第七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183万名师生提供素质教育课程和服务的公募基金会。

 

当公益遇到科技,会碰撞出什么火花?春节期间,真爱梦想的刘蔓理事与长江EMBA25期的校友共同号召号召过年不要红包要公益,运用腾讯公益“一起捐”的功能,大家发现公益还可以这么简单,这么好玩,于是纷纷申领任务,发动朋友圈的劝募……十天内,超过1.6万人参与“真爱梦想•梦想课堂一起捐”,捐款逾120万元。这些参与者中既包括真爱梦想的理事、长期铁杆支持者、还有来自志愿者、捐赠人的孩子们、偏远地区梦想中心受益的老师和校长们。

 

真爱梦想连续4年蝉联《福布斯》中国慈善基金榜第一名,是国内极为难得拥有极客范儿的公益基金会。他们用上市公司的标准规范财务,用知识连锁店的概念打包推广梦想中心,每一个梦想中心是2.5吨、6立方米的物资,运到目的地后,只需要电工、漆工、木工各两名,一周的工作量即可组建新的梦想中心。

 

如果问及梦想中心的投入?潘江雪准确地说出每个插座的价格是5.3元。

 

回顾这几年的基金会年会,汪峰的《存在》、电影《云图》都会出现在基金会的年会中,他们的招聘也会寻找喜欢KK《失控》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同道。2014年,时任秘书长吴冲关注了硅谷流行的一本畅销书《奇点临近》。在他的倡导下,真爱梦想基金会开始了反思:未来的公益教育要走开源之路,当我们为孩子打游戏上瘾头疼不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操作游戏有可能成为未来某一个时代的基本生活技能?当素质教育成为大众诉求后,我们是不是也要保留应试教育的一些精华?当奇点来临,如果20-30年内,信息的采集、存储和运算都可以借由类似人脑外挂U盘这样的接口实现,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真正有价值?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