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年07月31日
春节后第一天,已经习惯用优步打车的杭州人打开软件的时候,发现右下角多了一个选项,uber小优。这是陈峰在年前跟杭州优步的员工在聊天聊起的一个合作,时空虽然是造汽车的,可是陈峰一直强调他们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显然,这跟uber的理念是一致的。
现在一共有150辆时空电动汽车跑在路上,司机全是时空电动汽车的员工,收益自然也归公司所有。因为电动汽车的用车费用是传统汽车的1/8,所以,总体收益还是不错的。
长江EMBA25期学员、浙江时空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峰说,他们现在还有一个“时空壹人梦”的计划。那就是把车以比较便宜的价格租给类似于提供上门美甲服务的美甲师之类的服务业者。有了车之后,他们每天的服务人次就会增多,而中间等客人的空隙还可以做做小优,想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吧。
我第一次见到陈峰的时候,问他你最想成为怎样的企业家,他说“钢铁侠”那样的,做一些对世界有益的投资。时隔3个月,再次见到他比上次胖了一点,不多,1-1.2公斤之间。他的时空电动汽车刚刚结束B轮融资,市值估价超过60亿元。公司从雏形开始算至多也就成立4年半,今年的目标利润是4个亿。几个月的时间,发展速度叫人咋舌,快到“COO要下个月才到岗,董事长秘书都还没找到。”
我说你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耶,他没有回答。此时的陈峰正坐在胜利河美食街,白色Polo衫、牛仔裤,一个黑色的大双肩包随手丢在旁边的凳子上;小龙虾点了辣的和不辣的2盆,并没有像传说中的有钱人一样吃一盆倒一盆,正相反,他哼哧哼哧地吃得很高兴,压根儿没空回答我关于亿万富翁的话题,只在一只小龙虾和另一只小龙虾的空隙之间抽空给我推荐了另一家“更好吃的小龙虾,那家真的棒”;不一会儿工夫吃出一大堆空壳,似乎战斗力很强的样子。
陈峰的时空电动汽车,在开始的时候,他说,他的电动车要做电动车界的小米。
这个场景令我想起很多硅谷电影,或是扎克伯格穿着买酸奶附送的广告T恤去麦当劳的著名街拍照。似乎互联网出身的企业家普遍不太讲究打扮,T恤衫和方便放笔记本电脑的双肩包几乎是标配,陈峰的很多好友也都是互联网大咖,像是“51信用管家”的CEO孙海涛、“快的打车”的创始人陈伟星,“互联网赚钱本来就很快,爆炸式的,所以都不在乎钱”,朋友间的攀比从来不涉及钱,而是“我做的事情对世界的贡献大”“我做的事情对世界的贡献更大”脑补一下相当幼稚的对话,不过如若了解陈峰其人,却是实在的。
2000年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系学生会主席,陈峰首先加入了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管些造房子相关的事还不如直接去做房地产,这么着就转行了。后来的很多事情,像是去年不花一分钱却刷爆朋友圈的“一元租车”项目灵感何来,或是问及他做投资人时如何快速分辨真实可行的计划和徒有其表的设想,陈峰都用一句“我做过房地产啊”来回答。表情之复杂,似乎额头上真的有个写着“房地产”三个字的空气烙印。事实上房地产业带给陈峰许多积累,起初时空电动汽车想做市场运营,后来发现续航里程跟不上,他就去投资电池,“现在我们的电池密度很高,可以达到300公里”。游刃有余地处理事务性的,或是琐碎的困难,对公司架构信心爆棚……和当初一砖一瓦筑楼、一寸一米结构,是同样的逻辑方式。
不过“最初做的事,不一定是最想做的事”。
很快,带着一定的资本积累,他离开房地产业,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2010年,国家推出了“十城千辆”计划,政策性推动新能源汽车。陈峰有了一个新鲜的灵感,清洁能源无疑是让世界变好的方向,时机也正好,他着手开始投资电动汽车的各种零部件公司,并且在2013年整合了所有的小公司,开始研发完整的时空电动汽车。
2013年4月,投资人说要给他5000万元的天使投资,条件是陈峰自己来做CEO。“过往的投资人最关注的是产品本身,而要我来就是要关注终端客户”,按照客户需求定制车。
通过前几年的工作,陈峰接触了市面上有的各大汽车厂家。“接触得越多,越觉得,哦,我们可以做。”传统卖车的人,发布各种技术参数,它们都很重要,但是很烦人。顾客会拿到一本印刷精良的宣传册,同一款车的不同型号参数被做成精密的表格,极其令人晃神,这时4S店的工作人员会帮你圈出“排量”等几个重要的差别,告诉你看这几个就好,其他不重要。既然“不重要”,为何又并列印在表格上,应该困扰了不少买车的人。
陈峰觉得没错,这些汽车参数并不是客户关心的,“难道客户第一眼看见的不是这辆车好不好看、炫不炫酷吗?”为什么传统4S店没有人会主动跟顾客介绍“这个刹车紧不紧”这样真实的需求呢,陈峰想,这就是他的机会。
如果只是这样,时空电动汽车还不算“用互联网思维造车”。什么叫商业模式?你在所有的链条里面每个人都能赚到钱,这叫商业模式。“既然现在正常存在的商业模式,这么多环节,比方说100个环节,一辆车从原材料到销售中间的钱是100个人在分的,通过互联网思维就可以把中间的环节干掉,现在变成20个人分,那每个人是不是分到的更多一点?但是20个人不要分完,分一半,剩下的分给客户,这样会更好,我觉得这是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东西。”
分配方式的改变,是陈峰笃定的变革。从他投资的项目里我们也能多少看出一些端倪。陈峰说他很忙,被琐碎的事情围绕,这话不假。我曾经约过他一次,陈峰准点到的,但是在门口打了1个多小时的电话才进来。“抱歉,”他说,“有好多不打不行的电话。”最近尤其,“时空电动汽车这么大一盘棋,不忙不行。”
他另外的项目,像是福地创业园——一个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孵化器,在2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张出4个园区,“全权交给信任的CEO了。”而天使投资人的身份,自然没有忘,但陈峰也只能忙里偷闲地投上几个。
“以前是吃饭买东西不用愁,现在是天使投资不用愁。”财富增长不经意间改变了陈峰的消费习惯。他的公司依然是门庭若市的景象,怀揣着梦想和计划的、更年轻的人找上门来,“看不过来”,陈峰说。最近投的项目是一个理发师平台,把理发师“手工艺人”从发廊老板拿走大头的分配方式里解脱出来,陈峰觉得值得,就投了,其他的细节也没有时间过问太多,“让匠人和手工艺人赚到更多的钱,算是一种尊重吧。”
又说到时空电动汽车“以租代买”的商业模式——抵押10万元便可只花1元租车一年,一年后本金悉数奉还,推出市场后速度被订购一空,这“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还能顺手赚钱,一辈子能有几件这样的事情。”中国每年销售的汽车大约有2300万台,而清洁能源的,比方说电动汽车,去年只占了8万台。由此看来,陈峰和他的公司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去年估价12亿元,今年变成60亿元,所以明年的目标是多少亿呢,我问。
“明年的目标……是希望在《变形金刚5》里看见我们的汽车。”说话间,陈峰还是无龄感地在喝他的冰可乐。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