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7日
长江EMBA11期学员
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总裁·韩小红
您对“互联网+”怎么看?未来几年哪些领域会因为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
产生大的机遇?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特别强调了“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是大势所趋,也是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战略选择和重大机遇。从最早的关注互联网企业和基于互联的虚拟产品,到以互联网为平台和工具,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的相互连通,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配置资源、提升效率、分析数据、方便快捷、个性定制等方面的优势,深度融合、改造、改良甚至颠覆传统产业,将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缔造了中国经济“弯道超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我认为它可以和工业革命相提并论,其影响和意义将是非常深远的。
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想象空间不可限量,任何领域与互联网相加,都将产生乘积效应。如果非要在时间上分出个先后,我认为最早的机遇在现代服务业,包括通讯、商品流通、金融、餐饮、健康医疗等领域,有的已经成为现实,比如阿里巴巴、京东,有的正在发生如移动医疗等。未来将渐渐深入到工业、农业等领域,目前大家热衷研究的德国4.0工业正是互联网+深入到工业制造业的先进典型。
传统企业转型的挑战我想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观念转变,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以我的企业为例,事实上慈铭体检作为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一直努力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客户体验与互动,但是在传统工具下,要么无法实现,要么成本很高效率很低,观念到效果的转化率很低。互联网+模式将使这一局面得以完全改观。但还有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习惯于产品导向思维,在转型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思维障碍。二是技术和人才。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技术是一个需要从头学习的新事物,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互联网建设团队的建设、管理等也都是一个崭新的过程。三是组织形式改造。拥抱互联网要求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形式更加趋向协同、扁平、高效,对旧有的层级管理构成挑战。四是盈利模式的革命。在这里我用了革命一词,因为有些互联网+对固有的盈利模式是颠覆性的,而且颠覆的恰恰是传统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转型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资源优势。传统企业长期以来积累形成的资源优势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里难以撼动,包括技术、设备、人才、客户、材料等等。二是不可替代优势。有些传统产品、服务是难以移动的或虚拟的,在这些领域,互联网更多发挥的是平台和工具作用。
正是因为这些优劣势的存在,才使得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之间产生更多的互补性。两者相加,对于互联网可以突破目前已经初露端倪的单纯线上发展瓶颈,对于传统企业也找到了新的发展引擎。李克强总理在他的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线上线下结合的O2O经济模式,可谓一语中的。
移动医疗对于中国还刚刚起步,前景不可限量。这么说,一方面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健康医疗需求。另一方,更因为现实中健康医疗服务存在着诸多痛点,普遍存在就医难、就医贵等,互联网+恰恰能在其中起到很好的效率倍增器作用。
就当前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的移动医疗存在线上热、线下冷的现象,一边是互联网出身的企业伸手健康医疗服务的热潮,一边是线下专业资源不为所动的寒流。健康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是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换句话说就是,对专业性资源依赖性极强。单纯的线上发展从而倒逼转型的初衷是良好的,但实现起来非常艰难。其实,现在,有很多源自互联网的移动医疗企业和热钱已意识到这其中的水深,开始重视线下资源的整合和建设。
在我看来,只有传统的专业性资源在风口舞动起来,才是移动医疗的真正春天。慈铭体检在互联网+方面已有很多的有益尝试,旗下的“记健康O2O健康管理”充分整合慈铭体检的线下优势资源,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全时互通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