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年03月31日
长江EMBA27期 · 璞至医疗创始人 陈春玲
陈春玲,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亚洲妇科肿瘤协会中国理事,曾任北大医院妇产科医生、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妇产科执行主任、北京某民营三甲医院副院长、北京某新建高端民营医院副院长,现为璞至医疗创始人。
“我马上就要离开这里,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在长安街旁开业不久的一家高端民营医院,刚准备采访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让人意外的话。我索性关掉了录音,两个女人,天马行空。
她有很多故事。学生时代,她是从北京四中考入北医的学霸;30岁出头,去香港大学用三年时间取得妇科肿瘤硕士博士学位;如今,年近50岁的她,已跨入长江商学院,在读健康管理EMBA......
畅聊两个小时后,我们已不再陌生,临别时相约,几个月后再会。
三个月之后再次见面,是在她位于CBD的新办公室。“我刚刚收购了东直门附近的一家综合门诊部”,她的开场白和执行力再次让我意外。
2006年,40岁的陈春玲离开北大医院到了清华二附院玉泉医院。“当时,我的老师在那儿做中心主任,让我去做妇科主任,我很喜欢有个自己的舞台,就没有犹豫。”
当时的她,已在香港和英国学习工作过,期待把国外好的医疗理念和做法带回国内,但北大医院作为国内一流公立医院,执业环境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北大医院的老专家很惋惜地劝我再磨练几年,但我不想等到六十岁从这儿充满遗憾地退休,就这样,我从三甲医院到了二甲医院。”
当时的陈春玲并不知道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真正的区别,“过去一看,玉泉医院病房里只有三个病人,都是做计划生育的,没办法,一切从零开始。”
四年时间,她从妇科主任做到妇产中心执行主任,“妇产科做得风风火火,招了研究生和博士后,做全国的手术演示学习班,创办清华妇产科论坛,和三甲医院联合做妇科肿瘤病理论坛,建西部妇科肿瘤疑难病症讨论,建全国会诊中心,病房都住不下了……”
多年之后,她的助手在璞至医疗梅奥主题读书会上,回忆起她们当时在玉泉医院的理念和做法,她说“与梅奥诊所的做法其实实质是相通的。”
四年,玉泉医院的妇产科从默默无闻逐渐在业内颇有名气,但体制所囿,她想要更大更自由的舞台。
2011年,陈春玲离开体制,加入私立三级医院W,做主管医疗的副院长。
“刚去的时候,W医院只开放门诊六层楼,门诊量每天一百多,住院病房只有十几个病人。半年内,我搬了六次办公室,随着病房一层层地开,医护团队也成批地增长。”
两年时间,这个原先只开放门诊六层楼的三级民营医院,建起了8间标准手术间、ICU、CCU、血透中心、血库、CT/核磁,建立了产科,十二层住院楼也高速运转。
她还兼任了一年人力资源部主任,招了165人。“我们快速高效引进团队和管理体系,我曾经盯一个主任,盯了十个月,最后人家放弃所有来了……现在想起来依然很有成就感。”
作为负责人,陈春玲带领全院上下准备半年多,2012年底,W医院成为北京第一家民营三甲医院,并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私立医院。
“把药品灰色收入全部打掉,改成集中采购,按业绩来激励医生。业绩是什么?就是值了多少班,做了多少手术,看了多少病人,写了多少好的病历等专业性的成长指标。在这儿根本没有医药代表,所有的大夫都踏踏实实做临床”。她感觉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了。
2013年,W医院大股东开始介入医院的管理,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陈春玲选择出国充电。
在美国半年,她去了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纽约的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四个月,学习妇科肿瘤专业,了解美国医院管理;又用两个月时间参加了哈佛医学院的院长管理班,并申请到了麻省总医院的医院管理实践学习,在医院管理和临床各部门轮转,深入了解哈佛医疗管理体系。
“我几乎可以到任何感兴趣的部门交流访谈,最多的时候一天见了16个人”,由主管副院长做导师,她在质控中心参与质控管理和品管圈活动,在财务部门参与医院的全年预算,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员工培训,参与护理培训和护理查房,与JCI部门主任交流,甚至可以参加医院的董事会,院长、科主任例会,医生集团的活动。在对等交流、相互帮助的情况下,对方更加坦诚而热情,那半年成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2014年4月,陈春玲回国后不久,加入新建的高端综合民营医院H。
如果说在W医院是从1到10,那在H医院就是从0到1。陈春玲最初见到的H医院,除了地下室积深水的待装修建筑,只有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她牵头负责验收,规划设计、团队建设、人员培训、医护管理等等一切从零开始。2015年初,H医院通过验收,获得医疗执业许可。
“有一次,政府主管领导指着我问医院股东是怎么把我请来的,因为他们都了解我的行事风格,我做的事可以让他们放心。”
在H医院一年半,陈春玲作为负责医疗的副院长,经历了H医院从无到有、完成验收并开业,从一医一护到医护团队初成规模。“但依然有些理念和做法不合拍”,H医院仍然不是她的终身舞台。
“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想做女强人、女企业家的人。我自己的小家挺幸福,先生的事业做得很好,儿子在加拿大工作,家里既不缺钱也不缺温暖,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但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纯正的医疗,既然在机构做事这条路总是不顺,那就自己试试吧。”
她自觉在医疗背景、管理经验方面有了一定积累,但欠缺全方位的经验和眼光。机缘巧合,她碰到了现在的合伙人,她笑着提起长江商学院同学的名言“找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比找老婆还难”,律师和投资背景的合伙人和她非常互补,新事业有了坚实的合伙人基础。
2015年10月,璞至医疗正式创立。“璞,抱璞归真,寓意还医疗本真;至,至善至美,意即把好的医疗提供给所要服务的人群。”
“成与不成,看结果吧”,她说。
宁静:“找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比找老婆还难”,尽管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缘于您在多年的职业经历中对团队合作的深刻理解吧?
陈春玲:我和合伙人是在北大院长班上认识的,同学一年,相互都比较了解,关键是我们价值观相同,这对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的合伙人没有医学背景,律师出身,在投资、并购、上市等方面很有经验。我们之间完全互补,我负责医院管理、医疗、团队建设,他关注资本、对外合作、整体发展以及未来的上市事宜。非常难得的是,他看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愿意全身心投入到我们所构想的医疗事业中,所以决定一起创业。
搭建最强的团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现在我们有自己的核心团队,也有外围专家顾问团队,随着医院投资与合作的深入,我们会层层向外扩展医护和管理团队。
宁静:您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目前公司的架构是否能达成您的构想?
陈春玲:我们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平台来完成规划的业务。首先,璞至医疗是以妇产科为主线的医疗投资公司,以女性和妇产为主,是我们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是我的强项,也是我和合伙人控股的公司。
公司刚创立3个月,我们已收购了一家位于东直门的综合门诊部。我想把它打造成一个环境优雅、服务完善的综合性会员式女性诊疗和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空间。春节后开始软装,很快就可以投入运营。
我可以从这个小门诊部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后,从一个个门诊部/诊所到一家家医院,逐渐建立贯彻着我们管理理念的连锁医疗机构,可以是妇产医院也可以是妇产为主的综合医院,由我们自投自管自营。
第二个平台是璞信医院管理公司,拟为其他医院或医院投资机构提供管理服务,比如管理咨询、托管、培训等等。
第三个平台是璞信资本,专注于筹建医疗产业基金和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主要由我的合伙人负责。
现在我们还属于初创阶段,经常有人问我“你需不需要钱啊,我给你投”,我说缺但我不要,我希望更强大的时候由合适的合作伙伴来投资,在公司股权层面,不能轻易稀释。
这些年我辗转过很多地方,北大、清华、港大、牛津、哈佛这些有名的大学以及北京、香港、英国、美国、意大利等知名医院我都学习工作过,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医疗。我希望把经验心得融在我的医疗体系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不是理想被金钱融掉。我要坚持做自己认可的东西,这是我心里的坚守。
宁静:按照这样的公司架构,寻找合适的医院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业务环节。对于目标医院,目前是否有明确的标准?
陈春玲:如果让我为目标医院排序,第一是妇产专科医院,第二是妇产为重点的综合医院,目前限于收购私立医院,暂不会考虑公立医院。这些医院突出妇产科,但不限于此。医疗毕竟是综合的,即使都是妇产医院也会有所不同,可以补充内科体系、外科体系、康复科室等,我希望把生命健康理念融合到我的医院里。
除了北京,希望能在外地找一些由医生筹建、经营多年却遇到发展瓶颈的医院,通过我们的投资、控股,快速嫁接医疗资源和我们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让这些医院快速得到提升。
第一年,我们的任务就是建样板,不管是高端、中端、低端还是社区、社保医院都可以,我不在乎医院的级别,我在乎所有者的理念,期待能选择理念相同的人一起做事。
我们强调医院应有的品质,医疗不应该因为钱多少而改变,改变的只是环境,比如,在社区医院住五人间,在高端医院住单人套间,但医疗本质应该是相同的,医疗本身不应该有贫富差距。
宁静:和以前工作相比,创业后在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吗?
陈春玲: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想法,现在我能理智平静地面对创业初期的一系列问题,但很多事情不是钱能解决的。
无论以前在公立还是私立医院,或者现在自己创业,我基本都是每天七点前到办公室,但是心态完全不同。以前我做事经常犹豫,不是想不想做,而是该不该做、能不能做,要顾及是不是我职权范围内的事情。现在,只要我和合伙人认为正确,我想做能做就可以做,合伙人间的互相信任和支持,是我们可以快速高效做事的根基。
我希望核心团队是长期共事、甚至相伴终身的,这和谈婚论嫁一样,我们已设计相关激励机制以保证团队的稳定。
体制外这五年我走得磕磕绊绊,但回头看都是很好的经验和历练。现在从大环境上又赶上创业的好时期,应该说天时地利人和吧。我从一个妇产科医生走向管理者、投资者,我要去选址、挖坑、栽培、扶植,给予阳光和雨露,然后茁壮成长,我非常期待和享受这个过程。
宁静:您现在做管理者和投资人,很难再做回医生了吧?遗憾吗?
陈春玲:我从来没有放弃做医生。为什么我有团队?他们都是我在手术中带出来的,能埋头做医生做手术在我看来是最幸福的。看病人、做手术永远是正事,我现在天天被陷在办公室,有时真有点儿心慌。
别的投资人一定希望自己在资本市场上快速运作,我更希望快速把医院建起来,我就去当医生、做手术。别看我现在风风火火,白大褂一穿,状态马上就不一样,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医生职业素养。
经历了这么多曲曲折折,我想创造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和我有同类想法的医生有很多,我相信我的医疗体系建成后,一定会有很多好的医生加盟。
目前医改政策为什么鼓励社会办医和促进医生多点执业?我理解就是鼓励我们这样的医生走出来。我在国外走访了大大小小几十家非常好的医院,很多都是几个医生合伙做的。
医疗市场大门敞开了,希望有更多的医生对医院有话语权、股权甚至控制权,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对医疗公益性的尊崇来做。只有深知医疗本质的人,才能建出像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以及台湾长庚那样高品质的医院。
大家都期待和认可的医疗服务,希望能在我们璞至医疗的医院里开花结果。
访谈后记
在陈春玲的微信朋友圈里,去年10月25日,她写下一句话,“从北医出发,长江入海,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未来,值得纪念的日子还有很多。我忽然想起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一句话: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文/编自公众号 宁静访谈录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