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长江长 | 25期路妍:我想把这壶绿茶沏到刚刚好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

 

「长江长」2016再度回归!作为长江商学院EMBA出品的访谈栏目,对话各界前沿人物,讲述Ta们的精彩人生。每期将与全新视频栏目《长江TALK》一同放出,深入浅出描绘长江EMBA学员群体画像。>> 本期人物:长江EMBA25期 · 绿茶餐厅创始人,路妍

 

 

采访之际,路妍的微信头像正是一个太极图。我无法把这个黑白的太极图与绿茶餐厅的创始人联系起来,我很想探究这背后的缘由。

 

那天上午,她刚刚从上海飞到北京,匆匆赶到酒店大堂接受采访。牛仔裤,帆布鞋,素面朝天,头发略蓬松。她一手抓过一只抱枕,一手持叉扎住一片苹果,说道:“中医、中餐、易经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越传统,越时尚,传统里有中国人心灵的归宿。”

 

 

天然中成长
 

 

路妍幼年在东北吉林,常随奶奶到大山里采药,奶奶是一个赤脚医生,没有读过太多医书,但似乎与天地相通。村里人有家务纠纷或烦心事,每每找到奶奶倾诉,奶奶便安详地听着。听毕,细语慢言与村人交代几句,众人微笑释然。奶奶挽挽袖子,继续干活,全然不为刚才的纷乱所扰。奶奶将孙女带到山里挖川贝,并告诫:“只取公川贝,留存母川贝。铲了开花的母川贝,就违了万物生长的理儿......”

 

姥姥担挑卖豆腐,总会带葱或酱赠与乡亲。童年,虽然寒苦,但是祖辈的人顺应天地轮回,总有法子把日子过得绵长有味。爷爷耳顺之年,始有孙女路妍,倍加宠爱。春暖花开,树叶还未繁茂,爷爷遍寻山野找鸟巢,给予孙女营养,路妍几乎吃过大山里所有的鸟蛋,小的如琉璃蛋,大的如鸭蛋。爸爸进山打猎,常有斩获,捎来不重样的野味。幼年,煮米以山泉,大锅柴烧,满屋溢香。彼时的猪肉,生肉片切开,即有香气,随便一根黄瓜,一株蘑菇,皆鲜美多味。

 

15岁,路妍离开东北到大连,寻亲在一家舞蹈团当学徒工。舅舅家在岛上,常吃上鲍鱼、海参、生蚝、海蛎子,一网挖下去,那都是天天吃巨鲜的野生鱼。“我真的吃过山珍海味,还不花钱。后来到了城市,哇塞,这么一个东西几百块,我们那儿石头缝一翻开都是啊!”

 

 

砺练中转身
 

 

路妍边打工边学民族舞,相对于口福,学舞遭的罪如同满清十大酷刑。“天不亮起来练功,正腿、旁腿、偏盖腿、后腿轮番踢......我现在给你说,你没概念。早晨踢五百次腿是很幸苦的事儿,巨疼、超级疼,你没有办法体会到的那种疼,别人都是童子功,我是十五岁硬撕出来的。男孩原地飞脚三十五个,我最多打过七十个。我用两年的时间练了别人四年的功夫”。家境不好,才会中途学舞供弟弟读书。姐姐出来谋生,一个月挣270元。

 

虽然有过这样的经历,但路妍却经常对朋友建议,如果生女儿,一定要学舞蹈。你的模样可以妆扮,但你的形体、气质、精气神需要锻炼。

 

舞蹈之旨在于隐忍。“你一定要学会忍耐与控制”,路妍指了指额头,“我们那时候控制腿就放在这里,两分钟哎!然后是后腿从肩膀后面抱着,一分钟呐!那六十秒滴滴答答在心里作响。老师拿着藤条在旁监督着,你疼你吧哒吧哒掉眼泪也没用,必须咬牙等着老师喊停才可以。学舞,可以把一个人的意志力训练得特别坚定。”用功深了就是用心,用心足了才会长进。两年后,她在团里当上主力,时逢西湖博览会,随团从大连来到杭州演出。

 

25岁,路妍借钱筹备,留在杭州开了绿茶青年旅馆,简易旅馆有几张桌子,兼为客人供餐,地点在特偏僻的灵隐寺路31号,环绕树林,孤零零的一个房子。“我想这一辈子都跳不成杨丽萍老师那样了,还要养家糊口呢”。后来,许多顾客赞叹“绿茶”俩字起的有文化,路妍率性地说:“哎呀哪有啊,就是旅馆前面有一片茶园。”

 

借钱闯路,没日没夜的干活,十指纤纤的舞蹈演员如今成了厨娘,路妍的母亲心疼惋惜女儿:“用功学了十年舞蹈,没有留在舞台上,真想不到你天天在这里洗盘子洗碗。”

 

懵懂创业,开店的时候尚不知营业执照一说。有人来查,质问她开张有执照吗?路妍无辜地晃脑袋:“什么执照啊,不知道啊?”又被告知,你一定要办执照。路妍弱弱地问:“哥,你能告诉我去哪儿办吗?”

 

那年五一长假,杭州天气湿冷,第一批客人来自上海,几位小伙伴游杭州,偏逢凉雨霏霏,爬山兜头淋湿发高烧。歇住青年宾馆四天,“我不是小时候跟着奶奶挖草药嘛,知道些医理。”路妍沉浸在往日旧事中,她理了理发髻,双手击掌,“这几个小孩就是湿了,寒气入侵,马上!路姐的自然学识开始用上了。”她每晚煮姜汤,一一敲门送去。每一个客人都视作衣食父母,珍惜的很。

 

春去夏至,绿茶青年宾馆爆棚,多是上海人。路妍纳闷,问来客这么找到这里的?原来,五一爬山的那批游客,其中一位是《申报》的记者,回沪后撰写游记提及绿茶青年宾馆,写到:“这里有一只狗,有一位不像老板娘的小女生……”

 

用心无须刻意,无心插柳,偶有机缘柳成荫。2008年,绿茶餐厅正式开张。绿茶是年轻人的餐厅,“我打小是这样一路过来的,我可以体会到年轻人那种为钱犯愁的感觉,至少,来绿茶吃饭是件特有面儿的事。每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哪怕月薪两千,也吃得起绿茶”。

 

 

寻常中滋味
 

 

我问路妍,为什么年轻人喜欢以吃货自居?对美食甚或有宗教般的热情,不惜在雾霾的天气穿越一座城市吃某种美味。

 

路妍反问:“没觉得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吗?比如说一个女孩子失恋了,她也许会放纵自己的胃口吃大餐。”现代人压力大,忙碌且浮躁,许多人在寻找归宿感。什么可以迅速提升幸福感?美食其一,运动其二,美食比跑步还来的快。美食是一条寻根、寻找幸福感的奇妙之旅。一个人的口味往往曝光了他的老家在哪里,在类似移民的都市里,大家通过饕餮,抚慰时光流逝匆匆,在美味女神的指引下,穿越到故乡与童年,或频频举杯陶然引醉,却把异乡当故乡。

 

路妍提议易经与中餐应是世界文化遗产,好吃的东西全天下的人都是认可的。她来长江商学院学习,就是谋求希望把中餐带出国门之道。

 

她不解:为什么中餐在国外做得那么难吃?过去,中国人移民海外,不见得是每个人都会做菜,在异国他乡开个中餐厅,无奈的过渡也就是谋生而已,不是专业开餐厅的。路妍在美国,自己下厨实验一把,滋味与中国无异,不是食材的问题,不是水土的问题,核心的问题是会不会用不用心。“生意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生意不是做的,而是生出来的”。

 

在大众点评上,许多顾客夸绿茶的菜有家常的味道,其实这些菜品就是来自家常,或是婆婆的煲汤,或是小叔家的拿手菜,请亲人到店里授予厨师的。餐厅的主打菜,老板娘路妍都会做——为什么这样做、菜的精髓是什么......了然于胸。她经常跑到后厨,招呼员工:哎,宝贝,帮姐怎么怎么着。他们吐吐舌头,讶异什么情况啊,觉得这老板娘够性情的。

 

 

思索中前行
 

 

白鹿、外婆家、海底捞与西贝莜面,这四家餐厅是当下中餐连锁的翘楚,也是绿茶的榜样。“看到他们,我觉得中餐走向世界挺有希望的”。中餐国际化,先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绿茶在探索机器人炒菜等前沿技术

 

众所周知,餐饮业是劳动力密集产业,科技时代,机器或可担当后厨主力。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机器人做中餐的例子?同样的问题,不是机器人不会,而是西方人不懂中餐,自然无法开发烹饪中餐的程序,未来需要专业的中餐从业者,来操控机器人工作。

 

绿茶餐厅有回请一些美国人尝菜,其中有道菜是绿茶鱼饼,把鱼肉鱼骨头粉碎了,沾上面粉过油炸一下,外脆里嫩,佐以葱花。那次,一道寻常的中国菜,震住了美国人,纷纷赞其美味。老外大多不吃鱼,不吃的原因很简单,竟然是不会吐骨头。说到根上,就是一个做法的问题。

 

路妍有次失败的美食体验,朋友引荐她到法国的一家百年老店,站着排队一小时才等到号,坐下来,侍者送来一块牛排,一堆土豆条,一碟沙拉。路妍左顾右看,还在等菜,侍者摊手说没了。她大跌眼镜,觉得欧洲的美食神话不过如此,在吃这件事上,他们太不幸福了。

 

餐饮是体验式消费,除了美味,还有环境。创业初期,同行有意垄断市场,与圈里的设计师签约,不准与绿茶合作。“没人敢接我们的单子,充其量找人画画图纸,软装设计都是我和先生的想法,把我们逼成了这样”。

 

绿茶餐厅的灯是路妍的代表作,粉红色的灯罩,配以老旧的橡木,光线不明亮,但柔和。光线的处理,须洞察人心。如去商场试衣服,很搭很靓,回家了就觉得不对了。这是光的因素。都市里,女生外出吃饭,或约男友或携闺蜜,很在乎今天妆如何气色怎么样。餐厅如果是直射的白光,会给客人以压力。

 

环境即是场景,中国的美是婉约含蓄的美,空间讲究曲径通幽,你看不到太多的人,但又隐约听到人语响。一个人不孤单,两个人有情调,一堆朋友聚也很热闹。身在绿茶,你常常瞥见隔壁屏风闪过一角裙裾,高跟鞋的声音由远及近而来。

 

开餐厅,说浅了是菜的酸甜苦辣,说深了是对人性的理解。每个创业者,尤其是女性老板,都是一个大数据专家,你要明白顾客要什么,才能创造一个快乐放松的消费场景。路妍和先生满世界跑,在英国的古堡看到一个鹿角灯,拍图回国交付香港的设计师制作,陈列在餐厅。“设计也是混搭的艺术,全世界看,看完了,你把好的东西有序地拼在一起,这就是设计,所有的创造就是智慧的凝聚。”说到这里,路妍一手托腮,露出甜美的笑:“牛吧,千万不要崇拜我哦。”

 

路妍笃信万物有灵且美,一座房子有它的灵魂,那是建筑师缜密的思想;一碟美食有它的灵魂,那是大厨精湛的技艺。

 

她是爱书人,觉得书有书魂,看一本书,敏锐的人可以“嗅”到他的书魂。路妍亲昵地把书的这个“它”叫作“他”,用爱、珍惜、投入感情的方式去阅读一本书。一年内,四季更迭,你可能没有太多闲静的阅读时间,但每看一本书,就能非常透彻地理解书的内涵。

 

路妍钟爱台版书,她到台湾的诚品书店淘书,收藏李宗盛出品的吉他。台版书是繁体竖排,刚开始不习惯,你要多看几遍,然后看着看着就沉醉了,越看越迷恋,人与书与字有种奇妙的衔接。她经常把一个字拆下来来读,把偏旁部首一一分解,咀嚼其中的隽永。书中的文字是活的,你如果爱“他”的话,他就溢满激情。如果不爱的话,他就会枯萎凋零。

 

今年十一月底,台湾诚品书店正式落户苏州,其中就有绿茶的牵线引进之功。我问:“如果把全国的绿茶餐厅比作一壶绿茶,水温、茶色、器皿、滋味如何?”

 

路妍十指交叉,沉思须臾,说道:“中餐有固定的参数,但也有变数。水为母,器皿为父。”她曾对照三种水,一是八马的水、农夫山泉与虎跑泉的山泉,硬度柔和各不同。“一个地域的餐厅,和当地的水土有关,我想做到每家餐厅都能入乡随俗。绿茶餐厅缺的还是时间的沉淀,绿茶是奢侈品,也是艺术品,我想把这壶绿茶泡到刚刚好。”

 

文/小刀崔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