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EMBA学员 | 27期唐岳: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3日

长江EMBA27期  唐岳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楚天』二字取自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 • 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也是我的追求——今后世界制药设备顶尖领域应有楚天科技一席之地。”

——唐岳

 

面对面畅聊两小时后,我能感受到创建并引领楚天科技的他,不仅仅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哲学家,而长江EMBA推荐我采访的缘由,也正是因为楚天科技“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

 

长江EMBA27期 · 唐岳,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湖南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中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企业家。

 

 

1963年,唐岳出生在湖南东安一个边远贫穷的小村庄,他在家里排行老大,需照顾弟弟妹妹;在学校他是班长,需刻苦学习做表率;在村里他扮演着“孩子王”,带领大伙砍柴放牛和玩耍。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学而优则仕”,他们对“干部”这份职业十分羡慕。

 

大学毕业后,唐岳并未从政而是进了国企,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常务负责人。这时历史机遇降临:去政府经济部门做领导还是下海创业?唐岳选择了后者。

 

2000年初,唐岳带领几位下岗职工赤手空拳从永州来到长沙创业。楚天科技诞生于租赁的长沙市畜牧农场一间养牛棚里,属于“无人才、无资金、无技术”的三无企业。“当时为了引进一位人才,一周之内我五下永州,由于劳累过度,最后一次在路上晕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专家、工程师和技师,相继加入楚天。

 

2007年,楚天科技总资产1.3亿,已成为中国制药机械行业骨干企业之一。

 

医药装备行业的发展根本是技术创新,唐岳提出“要么唯一,要么第一”,坚持“不能在技术上领先的产品不做,不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做”。十多年来,楚天科技共申请了国家专利1700多项,制定颁布了国家行业产品技术标准14项,实现了从技术模仿到技术引领的跨越。

 


2014年初,楚天科技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5年,楚天5.5亿并购长春新华通制药设备有限公司,同年再并购四川省医药设计院,增资控股从事医药计算机认证业务的上海睿想信息科技公司。

 

2016年2月,中国首台医药无菌生产智能机器人预灌封无菌生产系统,在楚天成功下线;4月,楚天与西门子签订战略协议,为制药工厂提供全面数字化解决方案。

 

 

“不要以为楚天的发展一帆风顺,其实早在2010年,楚天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造、筹备上市时就布满荆棘。”

 

 

2011年末,在楚天科技上市审核日,有人实名举报,列举楚天“四大罪状”,审核会被迫临时取消并公告全国,楚天上市进程受阻长达两年多。

 

而在创业之初,楚天曾遭遇竞争对手状告专利和商业秘密侵权,大额索赔,查封现场;也曾遭遇华南某省诈骗团伙的合同欺诈,历经五年,最后惊动了全国人大和最高人民法院,才得以度过险滩。

 

“少数原创团队成员也曾对企业前途失去信心,提出分家并转让股份……每一次挫折和磨难,就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也正因为这些挫折和磨难,我们反而更加勇于面对困难和锐意进取”,唐岳的南方普通话平和而又坚定。

 

 

宁静:作为民营科技公司,您如何看待公司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磨难? 童年的经历和创业过程中的种种磨砺,是否也造就了您创业的必备素质?

 

唐岳:从创业到上市,楚天经历了六次大挫折。十七大之后十八大以前,是中国资本市场生态状况最恶劣的五年,所有人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社会上的投机食利人员,甚至还有个别恶劣的媒体,把记者派到楚天佯装应聘工作,就是为了找茬敲诈,我们是被欺诈最惨烈的一个,否则,不会被耽搁两年才上市。

 

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灾难本身不是好事,但一旦发生就会带来另外一面,促使人反思,防范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楚天就是在一次次挫折后强大起来的。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的家庭环境决定了我必须独立,所以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对后来走向社会,面对复杂环境的决断尤为重要。

 

在医疗行业创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有共性,也有独特之处。我认为医疗行业的创业者应该具备几个素质:

 

第一,责任感,我把责任感定义为品质的构成,品质好的人责任感必须要强,包括对社会、对企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这是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品质之一。

 

第二,勤奋,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第三,毅力,从创业到成功再到持久的兴旺,必须依靠坚强的毅力,没有经过波折的商业故事应该没有。我非常欣赏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教学案例都是讲商业失败的案例,这和别的商学院完全不同,知道如何导致失败,余下就该是成功了。 

 

宁静:您一定经常被问到“为什么创业”,您从农业机械转做制药机械,为了引进人才不惜重金,当时您对自己创业的选择有何预判? 当年一起创业的伙伴现在还在楚天吗?

 

唐岳:就创业条件来说,当时肯定不如今天,但就社会环境而言,当时政府还是很支持和提倡大家出来创业。我从农机转做制药装备很偶然,其实不论是什么专业,最关键的是一旦进入某个行业后,就必须专注,需要掌握必然规律,不能再凭运气发财

 

我后来得出一个经验:凡是做商业的必须做哲学思考。专业解决科学的问题,但看方向、选道路必须靠哲学。但凡成功的商人,都有很强的哲学思考能力,否则就会钻牛角尖、失去包容心,走入死胡同。华为任正非讲的灰度理论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楚天最初是“三无”企业,无资金、无人才、无技术,那怎么创业?他们之间又形成一个闭环,应该先启动谁?这时就需要进行哲学思考:最迫切的是什么?我们想做医疗装备,没有技术怎么做?所以必须首先找到技术,要么用钱买,要么找到技术人才,我选择了后者。从技术到人再到钱,我们就需要先落实资金。

 

刚开始创业时十多个人,月薪总共一万多,但是为了引进人才,一个专家一次性花费120万,这就需要哲学思考和决断。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无论什么样的投入都没有意义,所以解决技术是绕不过的坎,想清楚了就去做,不要犹豫。

 

最初创业的伙伴,绝大部分都还在楚天,都是楚天的大股东。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想到,16年后楚天会有这么好的局面。我非常欣慰的是,当时一起创业的伙伴,今天无论个人财富还是事业成就,在当地都是令人羡慕的。

 


 2015年11月,唐岳在牛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国际论坛”发表演讲

 

宁静:制药机械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楚天处于怎样的行业地位?

 

唐岳:过去十年是中国医药装备飞速发展的十年。十年前,中国和欧洲的差距在30年以上,今天我们的差距是5-10年,从30年缩短到10年,你想想中国进步了多少?全球一流水平的医药装备现在主要由欧洲供应,我相信5-10年后,中国会和欧洲平分秋色。

 

在需求数量上,中国是全球医药装备最大的市场,但从价值来说,欧洲是最大的市场,中国排第二,中国的需求分高中低三个档次,而欧洲只有高档。中国医药企业数量多造成了一个假象,比如中国有5000家药企,就有5000个相互没有关联的独立法人;而欧美药企数量听起来很少,但全球到处都是它的工厂,比如欧洲可能只有几十个独立法人药企,却拥有几千个工厂。要提升竞争力,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一定是这样。

 

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智能化、自动化需求特别强烈。制药工厂如果能做到智能化、数据管理,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效率和效益也会有很大提升;另外,药厂如果能把数据上传到监管部门的云端,那监管也会更到位。

 

从体量、技术、品牌来看,楚天目前在国内属于领先企业,但国内企业的智能化还在起点,至少再过十年才可能完成。当然现在国外也和我们差不多,从这一点看,中国和他们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宁静:楚天正步入“医药工业4.0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时代,要做“平台”企业,您能否解读这两个概念?楚天的未来规划如何?

 

唐岳:首先,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楚天科技未来将为客户提供从方案咨询、医药工程设计、装备选型生产、工艺认证检测等全流程的服务,这就是“整体解决方案”,楚天要做系统供应商。

 

第二,现在我们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设备,未来我们将根据客户的药品,帮助他们研究生产工艺,做出几个方案供客户选择。

 

第三,现在客户投产后会出现验证、设备售后服务、员工培训的需求,比如,在监管部门验证前需要找咨询机构预验,以后楚天可以提供预验服务;售后服务、人员培训,甚至楚天培训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提前培训好熟练的工人。

 

现在,楚天的布局已经开始,一是内生式增长,二靠外延式并购。系列并购还将进行,除了新华通,未来5年楚天科技还将并购国内外各两三家企业,将继续深耕制药装备主业,但也不排除进入医包材、医疗器械、食品包装设备等相近行业。

 

楚天的十年规划是:技术、品质达到世界一流,到2025年,远期规划产值达到200亿元,这将接近欧洲一流制药企业的规模。

 

 

宁静:企业要达到世界一流离不开创新和竞争,楚天的创新机制如何?

 

唐岳:经常有客户上新项目时坚持要进口设备,国产的不考虑。作为国内企业,我们为什么被拒之门外?无非就是技术落后、质量低、品牌差。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肯定要技术创新,严把质量关,提倡工匠精神。

 

创新就要有行动,敢于资源投入,中国最好的样板就是华为。早在2013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就占收入的12.8%,现在有8万多研发人员,每年研发经费中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70%用于产品开发......任正非提出要敢于研发浪费,事实上就是要敢于投入。楚天的研发投入也超过10%,下一步还会增加,技术创新是源泉,不能只喊口号。当然,管理和体制的创新要并行。

 

未来,进入第一梯队的医药装备企业应该有3-5家,这样才能形成竞争。竞争对手现在改称竞争伙伴,如何理解?竞争伙伴就是鞭策人,鞭策你前进;是牵引器,牵引你向前奔;是参照物,可以为设定目标提供参考。

 

宁静:在准备采访资料时,我特意请教了紫竹药业的高管朋友,巧合的是他们的水针洗灌封联动线正是楚天制造。从设备使用者的角度,她提了两个问题:您认为中国制造与国外真正的差距在哪里?楚天有可能引领和带动制药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吗?

 

唐岳:我们与欧洲的主要差距有三个:原创技术、制造品质、品牌。事实上,很多单个产品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卖不到欧洲的价格,因为品牌不行。技术和质量的追赶,可能5-10年就能做到,但树立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功夫。

 

为什么德国、日本的产品在中国很流行呢?只要是这两个国家的,不论哪个领域的产品大家都认可。所以,单一产品的突破不够,比如我们的高铁、核电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不能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只有当中国制造的系列产品长时间占据世界市场时,品牌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作为制药装备企业的楚天,是否可能引领和带动制药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过去,为什么医药装备业不研究医药工艺?因为过去只是卖机器,而未来我们将提供方案给客户选择。楚天现在已经有一批药学专家在做工艺研究,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和市场开拓是药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些中间环节就交给我们来解决。

 

为药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楚天提出的,欧美并没有这样的提法,我们敢提出,也敢于去实践。我们目前的双重任务是:缩短差距,用自己的新思路新思维引领行业。

 

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总把自己定位成追赶别人的角色,那要追到哪一年?该创新就创新,该超越就超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这个实力。

 

宁静:长江EMBA推荐采访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缘于楚天“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您何时开始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听起来“形而上”,如何落地?

 

唐岳:我2000年创业,2001年就有了楚天价值观的表述“做受尊敬的人,造受尊敬的产品,办受尊敬的企业”。

 

我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大型国企高层,上过大学、读过研究生,在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后来创业也不仅仅为了赚点钱,我想另寻实现理想的途径。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成长的灵魂,灵魂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不能没有灵魂,企业也一样。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最终决定因素一定是核心价值观,而不是所谓的管理水平决定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信仰,是指导思想,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楚天的员工在社会上见义勇为,只要情况属实,薪酬奖励马上跟进。为什么?我认为能到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人,一旦楚天的利益受到侵害,他也一定会挺身而出,我们需要这样价值观的人。

 

再比如,楚天的一个员工下雨天骑摩托车撞了人,逃逸了,因为他穿着楚天的制服,交警就找到了楚天,我们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开除了他,绝不留情。一个不受尊敬的人,怎么能做好产品呢?

 

楚天的文化不是写在墙上的,一定要内化在每个员工的点滴行为中。

 

我希望楚天在培育竞争力的同时,也始终坚持将自己培育成优秀的企业公民:在内部受员工热爱与拥戴,在市场受客户欢迎与信赖,在外部受社会认同与赞赏。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