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5日
中:长江EMBA28期 来超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8月9日,由长江EMBA28期拓展11队合力搭建的公益助学项目——“阳光童趣园”新疆首所园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赛马场社区启幕。“阳光童趣园”是长江公益生所在的西部阳光基金会为偏远地区留守儿童及贫困社区流动儿童早期阅读与游戏支持的极具创造力项目,旨在为社区的父母与孩子建立可以一起读绘本,一起游戏的趣味空间,也让孩子从收拾玩具起学会社会规则,从读绘本起爱上读书。有故事、有游戏的童年就不会孤单。
以前孩子们只能在沙堆中刨来刨去
在路边停放的汽车下捉迷藏
现在孩子们有了更有趣味、更安全的娱乐场地
2016年8月9日,新疆首所阳光童趣园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赛马场社区正式落成。同时标志着长江商学院公益助学项目在新疆地区正式启动。这项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提供早期阅读和启智游戏支持的公益项目,是由长江EMBA28期公益生来超所在的西部阳光基金会发起的。
该项目积极响应和贯彻习主席的“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讲话精神,扶贫启智从娃娃抓起。把马路上、社区里的追风少年们汇聚到童趣园里,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利用童趣园这个触点,让受扶助的孩子能与先进的文化接轨。以保证他们现在不掉队,将来更容易融入社会。
此次赛马场社区童趣园项目将惠及近800名学龄前儿童。这些孩子可以分期分批地进入童趣园体验有趣的“环境即教育”的全新理念。孩子的父母也可以进入童趣园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游戏,弥补之前的关爱缺失,重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根据2011年全国妇联留守儿童现状白皮书显示,童趣园项目所关注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数量分别高达2340万和980万。 0至6岁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不涉及到义务教育,全社会对于他们的关注相对较少。一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调查显示,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所以此次新疆童趣园项目对于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校友资助和支持童趣园的建设,让“童趣园”的公益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新疆首所阳光童趣园启动现场
参与此次公益项目的长江EMBA28期学员、来自新疆键龙房产公司的周玉龙同学说:“以前我们企业每年也做公益,经常是钱捐出去了也不知道做了什么,这次太不一样了,我们用行动参与了整个过程,无论是一起扛300斤的板子,还是细致的打玻璃胶,感觉都带着我们可以预见的希望在奋斗;建设童趣园前,我们到社区来过几次,孩子们满街跑,脏得不得了,满车底下钻,一点安全意识也没有,我们这个社区也非常特别,90%都是南疆来乌鲁木齐打工的家庭,一家4、5个孩子,都很难接受好的教育。童趣园的搭建为孩子们提供了成长的快乐小巢,让这些相对在社会边缘的孩子们打开了视野,打开了创造力,也打开了社会认知。未来,国民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个好素养的孩子组成的,现在的童趣园,就是将来的好素养。”
童趣园可移动、防风、保温、抗震,重要的是,它尝试实现“环境即教育”“环境即陪伴”。这个童趣园孩子们进去一整天都舍不得出来,童年对于玩具的渴望让童趣园有了持续的吸引力。童趣园的墙面上盯着双语的绘本和玩具借阅规则,借五次可以换得一个小贴纸,集三个小贴纸可以参加一次童趣园游戏比赛,比赛获胜的可以奖励一个玩具或者一本绘本,这样的规则连成人都觉得很有意思。
阳光童趣园的外部和内部
童趣园的内部由或大或小、或凸起或凹陷的格子组成,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儿童‘空间敏感期’需要——0至6岁是儿童的空间敏感期,这一时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儿童第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同时,无论是房屋还是稻田,格子的设计蕴含着世界组成的肌理,千变万化,认识格子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园内还配备了几十盒适合学龄前儿童的玩教具,还贴心的把玩具盒上的图案标识剪下来贴在透明的收纳盒上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至6岁是人一生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目前有近900万的流动儿童,他们主要是从偏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儿童因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无法很好的融合到城市之中。
0至6岁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不涉及到义务教育,全社会对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关注相对较少,这次童趣园的建设为新疆赛马场社区800名0-6岁的流动儿童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看孩子们惊讶、兴奋、幸福的神情,就看见了童趣园的未来,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
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长江校友资助和支持新疆童趣园的建设,给偏远农村地区的儿童带来缤纷的童年。
10年来,长江EMBA28期公益生来超所在的西部阳光基金会一直聚焦在西部地区农村儿童教育质量改善、解决西部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学前教育缺失问题。起初,通过批量建园、改建旧园、硬件配给、教师培训、教材研发、家园互动等各种方式促进当地学前教育发展,帮助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就近享受学前教育服务,为儿童的未来发展铺垫良好的基础。
后来,基金会又关注到更加贫困偏远地区以及相对贫困的流动儿童社区里的孩子们急切需要学前教育支持,而这些地方也无法吸引和留住好教师,他们便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朱竞翔教授的团队以及许多的学前教育和心理学领域专家一起探讨出了现在童趣园的方案。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