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BA  >  MBA新闻  

中国经营网:读商学院,成就最好的自己

2013年11月26日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网 2013年11月22日

  https://www.cb.com.cn/info/2013_1122/1024039.html

  在争吵和妥协中完成共赢,在不可能中实现自我超越,和导师、校友、同学们谈谈做人的智慧…

  2003年,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启动,那时候的教授、员工和学生都有一种使命感,那就是创造一个世界级的优秀商学院。如今,长江商学院的MBA项目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中国的企业家们以能够进入长江商学院读书为荣。

  吴小平是长江商学院第二届MBA项目的学生,他这样描述了当时长江商学院MBA项目的班级成员结构:“班级近50人中,有外国人、女汉子、外企员工、国企职工、个体自谋职业者…这些长江商学院里的早期学生,不管来自于哪里,他们拥有一个同样的学习目标,那就是:希望通过商学院的学习,成就一个最好的自己。”吴小平目前担任中金(CICC) 财富管理执行总经理。

  今天,早期MBA班里的学生早已成为各行业翘楚。“班上唯一一位来自西部某小镇的超市店长,在长江商学院学会了BD和branding,现在他的超市已经实现了全国连锁。”吴小平说道。

  别误会了“混圈子”

  没错!在商学院里,MBA学生们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各类圈子里,有金融圈、快消圈、房地产圈、IT圈、以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娱乐圈等等….

  然而,不要误会了“混圈子”,如果想象成是吃吃喝喝的人际交往,那么就错了。在商学院里,学生们真正学习并努力做到的是“融入团队。”团队的融入是一个过程:从“圈外人”到班级中的一员,从不太熟悉到彼此融洽相处,以至于“混”的好的成为这个菁英班集体的leader。

  其实,在商学院里“混圈子”并不容易,妥协和争吵都会成为这里的生存策略。在班级讨论中,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姑娘或女士们强势霸占话语权、外国人享受长篇的发言时间、而长相英俊的小伙子们则到处妥协。而在会议室中,你或许会听到日本腔调、印度口音、以及尊贵的北美口音,当然,在讨论日常激烈之时,你也可能会偶尔听到北京粗口。网上热传的长江商学院某班的班规里,还列了这么一条“即使你很世故,也要装出一点童心来,尤其在做集体游戏的时候。”

  不管上学之前你是企业的高管,还是行业圈里的大人物。在商学院的圈里,为了面对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你都必须要修炼出一颗强大的心。

  长江商学院的很多课程都需要上台演讲,然而并不是每一次上台演讲,都会迎来喝彩声。如果你在台上半分钟之后还是说不出一句有point的话来,那么这个“圈子”里的人反应就会让台上的人“不淡定”了。

  吴小平就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他说那时候,“友好的姑娘们会冲着台上的我大声鼓掌,而不那么友好的爷们儿在拍着桌子放声大笑。”

  而不同的演讲者站在台上,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内心强大的人也许会和听众们一起哈哈大笑,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而内心柔弱的人,则有可能站在台上满脸通红,头脑一片空白。”吴小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自己其实是后者。

  不过好事是:像吴小平在这个“圈子里”比较羞涩的人,慢慢的接受起了挑战,内心得到了训练,“混圈子”的能力也是日渐提升,以至于最后还能“淡定地”和李嘉诚先生坐下来谈谈商业和做人。

  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课上认真听讲、课下主动完成作业、和同学们相处融洽、与老师们积极交流…..完成了这些,或许你确实能够成为商学院里“乖学生”。然而,商学院的培养目标可不是一群听话、懂事的“乖学生”,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可是要成为未来商场上的领导者。

  对!成为未来的领导者,不能总是在“纸上谈兵”。商学院的教学都在进行这样一个转型:让商业策划书从课堂中走出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更让学生们紧张的是,商学院的实践课程难度正在逐渐的加大。

  给你一个任务,要求是:在两周时间内,让你在美国寻找并选拔10位创业者,在纽约和硅谷分别召开有关于中国创业者的研讨会,其中没有任何的资金支持,就连活动的场地都需要自己想办法。坐在中国教室里的你或许会说,“天呐,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项被称之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学生自主实践计划,是长江商学院美国模块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商学院在有意“刁难”学生。学生要充分利用在美国校园学习的时间,自主策划并完成这项富有挑战的实践任务。

  今年六月,长江商学院2012级MBA学生就接受了并圆满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2012级MBA包杨欢说道, “前期跨国沟通需要我们协调各种会务事宜,基本上处于24小时通讯待命状态;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要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每个同学做自己擅长的分工任务,大家一起努力克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

  幸运的是,尽管顾虑重重,场地、活动经费、投资界嘉宾等问题还是一一得到了解决。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年创业者商业计划研讨会如期在纽约和硅谷成功举办,活动受到当地商学院学生、创业人士、企业家以及媒体的关注。

  MBA项目主管副主任夏莲在解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说道,“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实践能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不是一定不能完成的任务,只是说任务的难度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商学院的实践教学。也正是因为非常之难,才有可能激发学生们的潜力,必须进行有效的、紧密的团队合作,在困难和挫折中实现自我超越。”

  和你的校友导师,聊聊生意、谈谈做人

  哪些你经常在电视和杂志上看到的著名企业家,如果有一天能够坐在你的对面,和他喝着咖啡、聊着天,你可以向他诉说你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烦恼,当然关键是可以问他为什么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样的场景,你会不会感到异常的兴奋?

  事实上,中欧、长江、北大光华等一批中国本土最出色的商学院都一直在努力的完成这样一件事情,并且这事儿还做得很成功。让商学院里最优秀的校友成为MBA学生的导师,这已然成为了商学院的教学策略,一般而言,这些出色的校友都是成功的企业家、政府官员以及一些企业的高管。

  在中欧商学院,这样的校友导师计划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良师益友”项目。项目的名字似乎也在告诉我们,MBA学生与校友导师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师生间谈论的话题或许并不仅限于如何做生意。

  确实,没有一家商学院会放弃掉庞大的校友资源,长江商学院CEO班、EMBA班校友很多自愿担任MBA在读学生的导师。

  2012级长江MBA学生刘星河就是这一校友导师计划的受益者。他在介绍自己在商学院的生活和学习时,始终不忘感激他的校友导师——红星美凯龙前任总裁袁伯银。

  “他是中国零售行业大佬级人物,具有丰富而成功的本土从商经验,在与他的交谈中,他在商业上的所展现出来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 刘星河说,正是导师袁伯银对他在商业上的启发,在关键时刻为他找准了前行的方向。

  袁伯银先生经常会将另外两个小组拉倒一起,3名导师、9名学生常常以大组为单位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交流、讨论、分享人生智慧和做事方法。

  其实,刘星河与导师袁伯银交流的主题并不限于如何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很多时候,导师袁伯银更愿意和学生们谈谈做人之道,以至于家庭婚姻问题,偶尔也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之一。

  “有时候,你真的会觉得导师像是你亲切的家人,你在向他诉说着自己的苦恼,而他会在哪里坐着认真的倾听,然后和你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尽管总有一些内心的苦恼是暂时无法解决的,导师会鼓励你说: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让苦恼成为你人生的财富。”刘星河说道。

相关阅读Related information

申请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