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25日
短短两周的中国模块,向学生们呈现了一副最完整、细致、深刻的中国画卷,不仅让外国学生懂中国、知中国,更让中国学生从顶级教授的观点,外国同学的视角中,跳出惯性思维,重新认识了自己生于兹长于兹、也骄傲也忧患的这片土地。
2015年5月的前两周,2014级MBA学生徐静波,与中国、美国、巴西、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学生,一起完成了为期两周的“中国模块”课程。
徐静波入学前一直在世界500强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管理韩国、日本、台湾十几家合资工厂的总账和报表工作。他还是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简称ACCA)会员。在2015年的中国模块期间,徐静波的收获是全局观:“站在全球和历史的角度去认识现在中国。”
中国模块是长江商学院面向全球MBA学生开设的深度聚焦中国的项目,它由一系列课程组成,从政策、历史、文化、法律、社会体制等全方位视角,深入解读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从2014年开始,中国模块每年都吸引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MBA学生和巴西著名商学院Fundação Dom Cabral (FDC)的EMBA学生越洋参加。今年选修中国模块的国际学生中,有三名来自巴西FDC,14名来自美国罗斯商学院。
尽管中国模块探讨的许多问题对本土学生并不陌生,但教授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探讨的新颖角度,却让他们更客观地重识中国。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博士是中国模块授课教授之一,他在课堂上对比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之处。徐静波说,“很多事情我以前看得有点绝对,一边倒,听完课后,发现很多看似问题重重的现象,必须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去分析。”
注重人文教育是长江商学院的特色之一,在中国模块中自然不会缺席。本届“中国模块”,长江商学院邀请到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杜维明教授讲授中国文化,以及哈佛大学领导力发展中心创始人萨思洛(Shalom Saar)教授解读中西方经典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杜维明教授冷静、客观而深刻的讲述中,学生们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当今中国170年间惊心动魄的变局,并了解到这些事件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中国人。“杜教授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人现在的样子。”陈柯文表示,作为当代鸿儒,杜教授提出中国人需要重新寻回“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质,让他非常认同。
萨教授则站在西方视角看中国,提出许多非常独特、新颖的见解。他对中国著名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有自己的新解——中国人从小就知道愚公移山代表着一个人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而萨教授则认为愚公移山说明中国人更执着于过程,而非结果。“现在的中国人比较短视、急功近利、又浮躁,西方人反而能够重视我们以前的价值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很有收获,”舒明霏说道。
除了从教授的观点中汲取新知,长江课堂氛围和案例讨论也非常活跃。在相互的交流中,许多初次到访中国的外国学生,觉得中国比自己原来想象的更好。中国学生也开始反思对于自己国家的认知,是否保持了足够客观的视角和宽广的尺度。
比如,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食品安全问题背后是企业道德败坏和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而美国学生则非常好奇“法律是否允许地沟油的存在”;同为金砖四国的巴西的制造业相对落后,因此,巴西学生希望了解,“商品质量相对低劣的中国,为何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级MBA学生叶轶表示,“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问题,不仅帮我们理解了中国现状,也让我们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要参与国际贸易,走入海外市场,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不论是人文还是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的发展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慢,或者是媒体宣传的那么落后。相反从外国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中国已经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有机会和外国人沟通的话,我希望向他们传递一个更真实的中国,”李欣旋表示,“中国模块”让她有了种去传播中国的责任感。
(文/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