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0日
自可口可乐公司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以来,消息引起强烈而一边倒的反响:据新浪网调查,超过80%的网友反对该收购,理由是又一个民族品牌将要消亡。
事实真有那么险恶吗?对于外资收购国内企业,近年来反对的声音逐渐占据主流,并随着徐工、苏泊尔、大宝等收购案的“公众化”而成为社会焦点,主要的反对理由包括:国有资产被贱卖;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受威胁;跨国公司形成垄断;民族品牌被丢失。
前两个论点,与本案无关,先按下不表。至于第三点,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反垄断法》,相信跨国公司不会傻到“以身试法”,去尝试明显违规的收购。事实上,这次收购将申报商务部的审查;作为《反垄断法》今年8月1日实行以来的第一个大收购案,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的决心。前瞻一下,就会发现这次收购被批准的概率极高,原因是双方的市场份额有限:在整个中国果汁业,汇源和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0.3%和9.7%,离垄断份额相去甚远。同时,在细分领域双方的互补性较好:可口可乐缺乏果汁饮料产品,而纯果汁方面群雄逐鹿,双方合并后的市场份额仍不占压倒优势。
那么品牌流失的问题呢?这些年来,反对外资收购者所津津乐道的,不外乎以下几个例子:美加净牙膏、中华牙膏、活力28、南孚电池、小护士、乐凯胶卷、乐百氏。总的指责是,当这些品牌落到了跨国公司手里,就成了“后娘养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若非即刻打入冷宫,也是逐步使其消亡。其实,这些企业的情况根本不同,比如南孚电池,直到现在仍是国内领先的电池品牌;乐凯胶卷只卖了20%的股权给柯达,年初柯达已将股份转让给一家中国民企;乐百氏的逐步沦落,与其说是达能处心积虑自戗,毋宁说是经营无能,败在了同门的娃哈哈手下。
退一步讲,就算这些品牌都是跨国公司刻意毁灭的,他们与20多年来所消亡的其他民族品牌比不过是沧海一粟。两本《大败局》,几行英雄泪!请容我罗列一些书中描述的消亡衰退的民族品牌:秦池、爱多、巨人、三株、太阳神、亚细亚、科龙、三九、托普,这个名单可以很长很长。可见,在自由的市场经济里,品牌的起伏存亡是高度动态的,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外资并购充其量只是众多“死法”里不重要的一种。
有人会说,宁可民族品牌自然死亡,也不愿在老外手里受辱。骨气虽可嘉,但没有看出两者间极大的区别——自然死亡颗粒无收,可能还像史玉柱一样欠一屁股债;出售给老外,有机会得个高价,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一部分出售的品牌是有内伤的,比如大宝,虽然知名度很高,但业绩徘徊不前:当整个化妆品行业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成长,大宝的销售额几年来却原地踏步,市场份额降到1%。大宝总经理坦率表示“十八的姑娘好嫁人”,现在还是“靓”的时候,再等,春暮迟迟,就麻烦了。
汇源的情况当然不同,它的成长性还很好,但与大宝案的相同之处都是两个字 ——划算!可口可乐的出价好得令人怦然心动:每股12.2港元较汇源上周五停牌前的收市价4.14港元溢价近3倍。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汇源恐怕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使自己的业绩翻3倍。所以,我们不必责难朱新礼,没有把民族品牌“做到底”。什么才是底呢?将中国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不算底吗?老外的钱到了朱总手里,正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就好像乐百氏的何伯权,成了天使投资人,用赚老外的钱帮助更多的民族品牌成长起来,哪一天再卖给老外,这样的循环难道不比抱残守缺“做到底”妙得多吗?
那些反对外资并购的人,大体上是把民族品牌当作文物对待——国粹、高度稀缺、不可再生,意味着要保护起来,禁止外流。问题是,民族品牌绝不等同文物,它们虽然稀缺,但往往是当代所创造,而且可以再创造。看看中国知名品牌的历史,联想、海尔属于80年代,汇源、蒙牛属于90年代,更多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创始于新的世纪。
当今的企业家,意识到做企业有“养猪”和“养孩子”之分。后者是把企业当孩子,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前者则是把企业当猪,养肥了价钱合适就出售。显然,我们不应指望所有企业家都“养孩子”,因为这不利资源流通和效率最大化。如果跨国公司也都抱这种狭隘想法,中国企业就无法买到外国的“民族品牌”,包括IBM PC、汤姆逊电视机、阿尔卡特手机、德国科堡机床,也许还有GE白色家电。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老的思维模式不打破,我们将只能在文物里寻找未来。
(原文发表于2008年9月10日《上海证券报》)
关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21日,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建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 (EFMD) 成员,并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学院总部位于北京,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及全球独角兽项目。
长江商学院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 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全球价值对接能力及全球担当、具备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通过新视野、新思维、新格局、新境界与新商业文明,培养重视社会创新的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为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