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周其仁教授《经济观察报》专栏文章:医院本位论 ——医改系列评论之三十二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01日

本文的题目是借来的。原作“企业本位论”,作者为已故改革理论家、时任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一韦,论文发表于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屈指一算,27年过去了。 

当时改革开放起步,庞大的国营企业究竟按什么思路改,人们意见不同。蒋一韦立论鲜明,认为国企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发挥直接掌握生产力的企业与劳动者的积极性”,为此,改革绝不能限于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管理国企的权限,必须直击“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这一核心,打破政企合一,承认企业的独立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成为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细胞。蒋先生用“企业本位论”概括他自己的主张,区别于“国家本位论”(主张强化中央主管部门的 “条条为主”)和“地方本位论”(扩大地方权力的“块块为主”)。 

讲过了,传统的中央计划国有制把整个国家作为一间超级大企业来对待,所以政企不分本是题中应有之意。既然政企不分,国企的本位是“国家”还是“企业”,想分辨也难。不过,传统体制在形式上也是把“政府机关”与“国有企业”分开来的:前者是头脑和神经控制系统,后者是执行系统——被动执行计划指令的工厂而已。这样看,蒋一韦的改革方略实在了不起,他以“手脚”为“本位”,不但向“头脑”——政府的主管部门——争自主权,而且还要长出自己的头脑和神经系统来! 

撇开细节不谈,国企改革还真的走向了企业本位!一个完全不知道1980年代早期意见分歧的 “今人”,还会觉得“企业本位论”惊世骇俗吗?我以为,不会了。整体看,国企大体实现了企业本位,改革推进到了更深层面,即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所有权,如何界定再界定、合约再合约、重组再重组。说来令人气短,这就是理论家的命运?一旦他说准了什么,他的“影响”就此消失了! 

以国企改革作为参照,我怀疑被很多人批评为“市场化改革过了头”的医改,究竟真的改了多少?简单测试一下:如果借用蒋一韦先生27年前改革国企的主张,把“医院本位论”作为医改的一项基本主张提出来,专家们是什么意见?舆论是什么意见?负责全国医改的决策机构又是什么意见? 

也许要面对漫天的狐疑:工业是工业,医疗是医疗,医疗改革怎么可以参考工业改革?问题是,医疗服务固然有其特性,但是医疗服务究竟具备了哪些特性,才真的特殊到完全不可以、不应该、也不准许借鉴工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的改革经验?具体问,医疗服务的哪些特性,可以拿来作为拒绝“医院本位论”的理由? 

找不到这样的理由。讲到底,公共卫生以外的一般医疗服务并不是“公用品”,因此没有必然的逻辑,非要由政府直接生产和供给。讲过了,对于严格意义上的“公用品”,政府若放弃独家拥有的合法强制力来直接介入,“市场”自发达成交易的代价过大,经济社会就要受损失。也讲过了,“公用品”只是从需求和消费角度看才成立,从生产和供给的角度看,天下没有公用品这回事。这带来一个有趣的结果,像国防、治安、公共卫生这样从需求看是公用品、但从生产和供给看又不是公用品的服务,政府与民间就可以合作生产了。 

一般的医疗服务呢?你病痛不连带别人也病痛,而治疗感冒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不能同时治疗胃炎和心脏病——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看,医疗服务都是非公用品。就是说,从经济性质看,一般医疗服务与工业品制造无异。工业以企业为本,医疗服务为什么就不能医院本位呢? 

说“医疗服务的特殊在于涉及生命和健康”,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由。难道工业品就无关生命和健康了?不说“药品”、“医疗器械”和“医护用品”本身都是工业制造产品,就是非医用工业产品,比如眼镜、香烟、打火机、服饰、鞋袜、摩托车、汽车和房屋连同装修产品,哪样又真的无涉生命和健康?这么说好了,凡是供人类用的产品,多少都要涉及生命和健康的。 

要辩论的问题是,为什么涉及生命和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就不能以“企业(医院)”为本位、非采用“政府本位”的体制不可呢?我的答案是,除非这些产品和服务具备公用品的性质,除非公用品的生产没有非政府的组织愿意或能够提供,“企业本位”——或更准确地说市场合约本位——都可以大行其道。工业如此,农业如此,商业如此,餐饮业如此,医疗、教育、文化也如此。 

政府不直接从事生产,不等于政府什么也不管。在所有利害相关的经济活动中,欺诈、恶意损害他人生命财产、以及由于知识不足而无意造成对他人的侵害,都需要拥有合法强制力的政府提供适当的法律、司法和管制来解决和防止。“企业(医院)本位论”承认并保护的企业(医院)的独立利益,只能以不侵犯他人利益——包括股东、债权人、工人、供货商、顾客的利益——为前提。这一点除了诉诸道德和企业自律,还必须诉诸法治与政府执法。因此,“企业(医院)本位”不但不排斥政府的执法行动,而且要求完善法治和有效的政府执法。 

宿迁医改的经验倒是说明,恰恰是政医合一、管办不分,才妨碍政府在一般医疗服务领域有效执法。要害就是那套“管自己人”的体制,很容易成为官官相护、掩盖问题、推诿责任的温床。宿迁医改果断地从“政府办医院”的巢穴中退出,政府不再扮演运动员兼裁判员的尴尬角色,有利于重建医疗服务领域的法制。 

至于 “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性”,更不是拒绝“医院本位论”的理由。一般地说,分工体系里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患者对药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的知识和信息,当然远不如医生和医院。不过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与他或她作为一个顾客,对奶粉、饮料、皮鞋、服装面料、各色电子产品、汽车等产品和服务,与店家和厂商在知识和信息方面同样的不对称,只有程度的区别而已。要辩论的问题是,为什么信息不对称就不可以“企业(医院)本位”、非“政府本位”不可呢? 

我们乐意同意,医患之间在医疗服务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上比较高。这可能既是医学科学更复杂、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结果,也是患者作为当事人身在其中、不容易客观利用医学知识的结果。为了方便辩论,我们甚至乐意接受,医疗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是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即使是最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就非要排除“医院本位”吗? 

答案是反的。医疗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不能靠望文生义的“降低信息不对称”去对付——那无非是要把患者都变成医生,根本就是背离专业化方向的“反动理想”。医疗服务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不但依赖法治,而且依赖掌握信息优势的专家系统的品质竞争。这是为什么从古到今,医生的医德和医院的声誉,从来就是医疗服务最重要的资产,也一直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声誉”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实体为形成良好传统充当载体。 

在这个意义上,“医院本位论”——“学校本位论”也一样——本来是比“企业本位论”更紧迫和重要的命题。至于它为什么晚了这许多年,一时我倒没有好的答案。非要写一句,也许是那里没有一个蒋一韦吧。 

(原文发表于2007年10月1日《经济观察报》)

 

关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21日,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建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 (EFMD) 成员,并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学院总部位于北京,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及全球独角兽项目。

长江商学院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 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全球价值对接能力及全球担当、具备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通过新视野、新思维、新格局、新境界与新商业文明,培养重视社会创新的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为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