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2日
毛泽东1965年对卫生工作大不满意,当然不是因为全盘公医制。尽人皆知,普天下最坚持“一大二公”理想和改造纲领的,非毛主席本人莫属。问题是,在已实现全盘公医制的条件下,广大农村的医疗服务状况,为什么还是落后得令他老人家感到忍无可忍?是年6月26日,毛泽东关于卫生工作的谈话,要问的就是这件事情的究竟。
说来不容易相信,当年震动天下的“626指示”,于今居然找不到一个官方文本。《毛选》和《毛泽东文集》各卷,收选的著作都不到1965年,当然不会有这篇谈话。中央文献研究室1996年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收入毛泽东从1964年1月到1965年12月底的批语、文电和谈话记录,其中倒有一篇“关于卫生工作的重点问题”,并注明“这是毛泽东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同医务人员谈话”。可是印出来的,全篇只剩一句话——“要把医疗服务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见《文稿》11册,387页)!
可是同一册《文稿》,第428页的一条注释里却又交代,“今年六月二十六日,主席对卫生部提出了严格的批评”。无须考据,那一句“要把医疗服务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是怎样读也读不出“严格批评”的意思来的。看来,毛主席的那次谈话并没有被完整收入《文稿》出版。
好在“626指示”在当年广为流传,有不少民间版本。杨念祖用的版本,来自《红卫兵资料续编》,藏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张开宁等编写的《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则用了中央卫生部办公厅当时下发到卫生系统的文件,在不少医学机构和地方档案里都可以找到的。还有网上多个版本可以互相对照,可知毛泽东的那篇谈话,不只讲了一句话,14个字,而是讲了20句话,足有557个字。
本文并不关心,为什么毛主席的那篇“最高指示”,在几十年之后还不能正式刊发公布天下。
我们这里关注的是,在当年毛泽东对卫生工作的意见里,还有没有什么内容值得今天部署医改的时候也加以考虑和注意的?我的看法,还是有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当年毛主席和他的卫生部长之间关于卫生工作的认识分歧,反映了我国医疗服务事业长期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矛盾,即以城市为基础发育而成的现代医学成果,怎样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分享,如何向居住极其分散、经济文化极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辐射和扩展?
“626指示”从劈头盖脑的批评开始:“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这明显超出了“严格的批评”范畴,而是上纲很高的严厉批判。不过,谁让毛泽东抓到了最要害的事实——占人口85%的农民无医无药,得不到治疗?
讲过了,毛主席当然不可能从反省、怀疑全盘公医制来分析问题。不过,全盘公医就是政府全盘控制卫生医疗事业。既然行政全面控制,那么出了问题,还不就是惟你卫生部是问?这一点重要。今天一些人主张“政府主导”的医疗模式,应该不仅仅就是给主管部门增拨款和扩权力吧?搞“政府主导”首先要加重行政责任,总不能管头管脚的权力集中于行政部门,出了问题却拿什么“市场化”来做替罪羊。
怎么解决问题呢?毛泽东找到的切入点,居然是改革医学教育。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陀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的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农民。”
这里讲的,其实是医疗服务准入。因为政府规划一切卫生医疗服务事业,包括了决定什么人、够什么资格才能行医。任何一位现代的卫生部长,都不可能想象,到20世纪60年代,还可以允许任何未经现代医学训练的人就执照行医。可是要论现代医学人才培养,就是“高中毕业”也要选佼佼者才行。“高小毕业”不过也就是刚刚脱离了文盲,连“学医”的基础知识也不具备,怎么“学三年就够了”?
毛泽东不是这么想问题的。他看重的是结果:按现代标准培养的医生,中国有那么多吗?他们能去农村吗?就算去了,农民们养得起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与其曲高和寡,还不如从实际出发,大幅度降低学医门槛,进而大幅度降低合法行医的资格门槛。毛主席不是不知道,这样培养出来的乡医水平低,可是他认定,“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的要好”吧!
我认为,这是“626谈话”最令人欣赏之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从经济条件想,几十户、上百户农家积聚而成的村落,以传统农业为生,交通又是马那落后,怎么养的起现代医生为之服务呢?!做不到的事情非要坚持高标准,结局还不就是“农民缺医少药,得不到医疗”?两相权衡,还是允许“高小毕业学三年”、就算本事不大也聊胜于无的赤脚医生上阵吧。
甚至连那句“书读得越多越蠢”的激愤之词,放到农村的背景里也有几分道理。今天我们都知道,分工无非就是知识的分工。传统农村人口积聚水平低下,分工不可能深化,知识分工也就没有条件展开。我自己算是在乡下生活过多年的,每每想到,像今天这样集中于知识的一个小小分支为生,在农村怕连生活都没着落的。看在农民眼里,不是蠢,又是什么?
但是毛主席的那次谈话,还有今天在我看来脱离实际的一面。那就是对于城市医院的发展、以及医学高精尖难题的攻关,差不多一概采取轻视、排斥甚至蔑视的态度。最离谱的也许是,“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后一年、二年的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从这点看,当时被批评的卫生部长可能还掌握着部分真理。因为离开了基于城市的现代医学的发展、辐射和带动,农村的医疗服务和人才培养,讲到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离开了基于城市的现代医学的发展、辐射和带动,农村的医疗服务和人才培养,讲到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段公案留给我们的另一面教益,下次再谈吧。
(原文发表于2007年6月18日《经济观察报》)
关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21日,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建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 (EFMD) 成员,并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学院总部位于北京,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及全球独角兽项目。
长江商学院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 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全球价值对接能力及全球担当、具备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通过新视野、新思维、新格局、新境界与新商业文明,培养重视社会创新的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为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