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关于“中国股”的几点解释 ——刘劲教授《第一财经日报》撰文再度阐释“中国股”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05日

我的发行“中国股”(国家股票)构想,在5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评论版发表后,引起一些反响。学术界和业界的不少朋友,致电给我,讨论其理论依据和操作问题;也有人表现出对此的些许疑问抑或误读。这都有助于对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现在,我除了表示感谢之外,特作以下几点解释。 

总体构想 

简单地来说,“中国股”是一种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挂钩的金融证券。这就是把国家看成一个上市公司,“中国股”就是中国国家这个特殊公司的股票。此股的持有人,可根据合约,定期获得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成正相关的股票红利。“中国股”这个构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在于给央行提供一个有效的稳定金融市场的工具。在目前股市急趋泡沫化的情况下,“中国股”这个工具就显得更有必要性。央行现有的工具都只能调节货币的供应量或基本利率,而“中国股”却可以用来调节金融市场的风险溢价。 

红利与控制权 

有人诘问:国家怎么能像公司一样分股卖掉呢?有人甚至担心,国家会不会受控于“中国股”的股东们。可以看出,持这种疑虑的人,是对股票的经济理解心存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所有股票都应同时拥有对现金流(红利)的拥有权和投票权(或控制权)。但我们知道,没有任何经济理论说这两种权利,在任何情况下,都缺一不可,必须共存。就像公司可以发行没有投票权的股票一样,“中国股”当然也可以,而且一定会这样。我们所设想的“中国股”,只保留对现金流的拥有权,而不含任何控制权。红利能不能发下来唯一的保障,是国家和政府的信誉。在这点上,“中国股”和国债没有区别。 

与国债的区别 

既然“中国股”的红利由发行合约来决定,国债的利息也由发行的合约来决定,那么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根本的不同在于有无风险。国债的利息和回报都没有风险,持债人如果长期持有,所有的利息和回报都是事先约定好的,既不可能多拿,也不可能少拿。所以国债利率是“无风险”利率。“中国股”则不同,它有风险,因为它的红利,是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上涨而涨,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下跌而跌的。在这点上,“中国股”和上市公司的股票没有质的区别。但因为投资人在“中国股”上承担了风险,在市场定价上就会要求它比国债利率更高的回报,多出的这部分就是风险溢价。

央行一个重要的调息手段是对国债的市场买卖。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央行出手买国债,国债的价格就上升,利率就下降;如果央行出手卖国债,国债的价格就下降,利率就上升。加上“中国股”的市场买卖,央行可以分别调节基本利率和基本利率之上的市场总体风险溢价。此所谓用两条腿走路。

因为“中国股”是股票,相对发行国债来说,可以减低国家财政的风险。如果经济增长快,分红的能力就大,红利就发得多;如果经济增长慢,分红的能力就低,红利就发得少。因此,“中国股”的投资人将会和国家财政共担经济增长的风险。 

风险波动的可调性 

“中国股”的具体操作可以有很多方式。上次我在文章里只提出一个具体的构想:比如,:我们可以设定每股每年获得国民生产总值的十万亿分之一作为红利,2006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20万亿元,十万亿分之一就是2元。如果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到22万亿元,这一年的红利就是2.2元。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涨跌,中国股的红利也跟着涨跌。

对此有人认为,因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涨跌幅度有限,这样可能导致“中国股”的风险波动太小,从而不能吸引风险投资者。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首先,虽然短期的红利波动会比较小,但长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会带来正常的股票式的价格波动。再者,如果想增大“中国股”波动性,我们可以轻易地在合约里加一点金融杠杆。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中国股”的红利只有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在7%(中国长期增长的底线)以上才发放,如果增长在7%以下,当年红利为零,就不发放了。这样,通过金融杠杆,我们可以轻易地使“中国股”达到理想的波动性。 

“中国股”保留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中国股”的构想,是充分考虑了政府对于经济应该介入多少和怎样介入的问题。政府应尽量少用直接的行政手段,应尽量用市场的办法来进行宏观调控。直接的行政手段必然造成价格的扭曲,从而引起对资源的低效率利用以及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对经济里的微观问题,很难想象政府官员能比市场里的行家里手做出更好的决定,因此微观的经济问题都应留给市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最好是在宏观的层面上。

同样的道理,对市场风险溢价的宏观调控不应使用个股或股指。原因是,个股甚至股指,在经济体中都太具体,占的权重都太小。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市场操作,必然带来价格的扭曲和经济利益的不公正分配。而有了“中国股”,却可以通过对它的市场操作,调节市场的总体风险溢价,为各种具体的风险投资提供一个定价基准。这和债券市场的宏观调控没有什么两样。当各国央行在调节利率时,除行政手段外,市场操作的首选对象都是国债,而不是公司或其他的非国有债券。(作者 刘劲 

(原文发表于2007年6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链接:

 

关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21日,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建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 (EFMD) 成员,并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学院总部位于北京,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及全球独角兽项目。

长江商学院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 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全球价值对接能力及全球担当、具备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通过新视野、新思维、新格局、新境界与新商业文明,培养重视社会创新的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为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