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项兵院长论剑珠三角镇域经济发展论坛: 全球化只给民族企业留了5到10年时间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4日

“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品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企业如何打造国际化品牌?如何处理自有品牌与并购品牌的关系……”广东省德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冠雄恳切地向台上的专家求教。昨日,“2006珠三角镇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顺德容桂成功召开,众多学者、企业家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镇域经济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并非所有东西都需要自主创新”

民营企业是珠三角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以它为代表的珠三角民企如何全球化是论坛上的热点话题。“经济全球化真正的问题不是‘世界是平的’,真正的问题世界已经是平的,全球已经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和中国的民族企业如何定位,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这样开题。 

项兵指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现有的产业资源和现有的主流行业基本上被瓜分了,这样的竞争形势要求企业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家到企业层面,这个核心能力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以全球应对全球,而不是以中国应对世界。中国的企业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人才等一系列资源的整合,美国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典范。 

项兵教授认为,全球化竞争留给中国民族企业的时间只有5至10年,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企业的业务模式还是以价格战为基础,我们应该反思民企这种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与模式。中国的企业要融入国际,不必所有的东西都去靠自主创新,而走吸引外资的道路最终也不会有出路,民族企业应该学会“傍大款”,与国外的大公司合作,利用国际资源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对此,广东省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教授提出,“傍大款”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民族企业要想吸引“大款”,首先必须要练好内功。 

提升经济建设中的文化因素 

论坛上,在总结珠三角镇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时,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倪鹏飞博士提到,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企业家的坚守精神是容桂镇域经济成绩瞩目的深层次原因,政府应该把文化建设当作一个伟大事业来推动。 

倪博士说,容桂有着各种企业家成长的深厚土壤,可以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好融合,这是支持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之一。这样的发展除了需要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支持之外,文化支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目前珠三角区镇一级行政区域中,文化层面的建设还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加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与非传统文化的建设。 

这样的说法得到不少企业家的认同,他们认为容桂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坚守自己的行业以及形成不断创新的精神,这都和容桂独有的文化分不开。 

黄冠雄董事长说,以人为本、以人为荣的文化环境,形成了容桂温和而富有激情的政府服务风格,这给了容桂企业家非常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 

企业外迁并不完全是坏事 

目前,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第二次产业转移的浪潮,不少企业将工厂迁出了出生地,特别是在一批以容桂为代表的镇域经济中,不少企业为了应对当地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纷纷外迁。 

丁力认为,不但广东这种外源型的镇域经济存在工厂搬迁的“候鸟型”性格,内地经济同样存在此类秉性,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将导致暂时的GDP下滑,我们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避免对当地经济伤筋动骨。从补救的角度来讲,这涉及到如何打造为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体系,也就是“总部经济”,企业的出走可以迫使政府去培养留住企业的沃土,把这片沃土培养起来了,企业想走都不会走了。 

(原文发表于2006年12月11日《南方日报》)

 

关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21日,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建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 (EFMD) 成员,并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学院总部位于北京,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及全球独角兽项目。

长江商学院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 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全球价值对接能力及全球担当、具备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通过新视野、新思维、新格局、新境界与新商业文明,培养重视社会创新的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为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