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4日
2013年4月16日,中国北京 长江商学院人文系列讲座“文化中国与世界公民”在北京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杜维明教授主持,对话在杜维明教授和卢森堡大公国驻中国大使柯意赫(Carlo Krieger)先生之间展开。活动中,两位人文大家从宗教历史和经济贸易的视角透视中国与欧洲,通过卢森堡所推动的从区域贸易联盟到“欧盟”的发展进程,探讨世界公民的含义。近100名长江学员、校友以及外交和文化界专业人士参加了活动,现场观众与柯意赫大使和杜维明教授就欧元区经济现状、中外宗教信仰、世界公民含义以及中外跨文化交流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互动。
图1,卢森堡大公国驻中国大使柯意赫(Carlo Krieger)先生(左),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杜维明教授(右)
卢森堡是现今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西欧重要的军事要塞,它虽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但人均GDP居世界前列。柯意赫大使首先从介绍卢森堡的历史与国情开始,他谈到卢森堡从一战后为寻找出口市场与周边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到二战后与欧洲几个大国提议建立煤钢联盟,这两个联盟成为了今天欧盟的前身。如今欧盟组织不断扩大,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削弱,地理边境逐渐消失,货币趋向统一,柯意赫认为这样的设计为欧洲带来繁荣与和平。
在回答听众有关欧元对欧盟经济影响时,柯意赫大使认为欧元的贡献在于使欧元区乃至整个欧洲的经济更加稳定。“因为欧元的建立,使得欧洲很多经济体较小的国家不容易被外部势力所袭击或操控”,他谈到,“此外,欧洲共同货币的所有决策都是由代表每一个国家的欧洲央行成员来共同决定的,各成员国的财长也参与到对于欧元的监管当中,欧元的管理机制非常复杂,但非常民主,双重组织组成的共同管理机制,使得欧元的使用更加安全和规范。”
谈起世界公民,柯意赫大使认为世界公民首先应立足本国,同时深入了解各国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才能将人文的精神传递至全球。他提到,卢森堡注重基础教育中的语言教育,每个学生都必须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法语和德语,到高年级还需要学习英语。对此,杜维明教授也指出,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但从广义的“对话”角度来看可分为狭义的沟通和更高层次的理念间的交流。首先从实际语言来看,为了消除沟通障碍而创造“世界语”是不太现实的,语言生命力的显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上升至另一个层次,“语言”还意味着具有不同文化、宗教的人群间交流的共通理念,即以“世界公民的语言”所传达的思想。
图2,“文化中国与世界公民”活动现场
杜维明教授在介绍“文化中国”概念时说,“文化中国”不仅包括了大陆和港澳台地区,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全球华人社区,除此之外,还有所有关注中国长远发展的外国人,他们可以是外交官、商人或媒体人士,甚至包括旅游者,这些都被杜教授定义在“文化中国”的范围内。在回应听众提问时,杜维明教授还以宗教为起点阐述了东西方慈善理念的发展和现状,从儒家、道家等对博爱的态度,引申至以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对慈善的看法。他还表示,“正义论”的问题现在在中国影响很大,体现了人们对公平的渴望,因此需要将慈善、公益、正义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合理的秩序。
作为长江品牌人文活动,“文化中国和世界公民”系列讲座由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杜维明博士发起,每次活动邀请具有世界公民精神代表性的中外企业家、外交家和学者做客长江,与长江学员和校友共同分享其在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等角度的独到见地,借助长江商学院在人文领域的领导地位,推动相关学科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的思想、文明建设。首期活动邀请到土耳其驻中国大使穆拉特•埃森利(Murat S. Esenli)先生,通过杜维明教授与埃森利大使所代表的儒家和伊斯兰两大文明透视中国和土耳其两国文化,倡导文明间的包容与对话,呼唤世界公民意识。
关于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长江商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培养新一代的世界级企业家为己任,为打造享誉全球的新一代商学院不断探索与创新。取势于中国经济之崛起,借助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坚持教授治校的治理结构,长江商学院经过十年发展,现已培养出数以万计备受尊敬的商界领袖。作为第一家全球化的中国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已成功启动欧洲、北美等市场运营,致力于促进东西方在管理思想与商业实践的双向交流与学习,成为融贯中西、整合全球优质管理教育资源的高端学习平台。长江商学院现有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在职金融MBA项目(FMBA)四个项目。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https://cn.ckg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