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 ——长江商学院第六届中日CEO圆桌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4日

2015年12月01中国 北京——“中日韩虽然差异比较大,但我们更应当看到共同点。越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弘扬‘和而不同’的理念就越发重要——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梦想,可能才是不同人才产生的一个先决条件。”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在长江商学院第六届中日CEO圆桌会议发表题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几大变革与面向未来的创业与创新》的主题演讲时表示。

始于2009年的长江商学院“中日CEO圆桌会议”致力于为两国商业领袖搭建分享经验、激发创意的平台。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创新和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欧阳辉博士,以及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与中日企业领军人物代表一起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主题,围绕两国企业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图1,长江商学院第六届中日CEO圆桌会议现场

项兵:弘扬“和而不同”,正面看待文化间差异

以发展模式的转变、颠覆性技术、中国的再次崛起、中美全球博弈、全球治理的理念等为标志的变革性力量正在改变着世界格局。项兵院长认为,发展模式会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多元交融也是大趋势。

“过去30多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的战略‘被全球化’,成为最开放的经济体,”他说,“面向未来十年、二十年,也许更长的时间,全球经济‘被中国化’必定会成为大趋势。尽管挑战巨大,我对中国经济仍充满乐观,城镇化、服务业、二次人口红利,以及可以放松管制的多个行业,都将给我们创造巨大发展空间。除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些非经济的因素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具信心——比如文化的开放、包容、豁达、多元、好奇心。”

项兵院长在演讲中强调,要正面看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越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弘扬‘和而不同’的理念就越发重要,”他认为,“正如精细、专注的性格培育了日本国民的‘工匠精神’;俄罗斯‘慢工出细活’的闲暇生活方式也可能成就了他们在艺术上的辉煌以及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梦想,可能才是不同人才产生的先决条件。”

项兵院长还指出,中日韩虽然差异比较大,但我们更应当看到共同点。他说:“大中华地区、新加坡、日、韩等亚洲各国家与地区所构成的‘儒家经济圈’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尽管在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儒家经济圈’的经济都有过不俗的表现。面向未来,我认为‘儒商圈’经济体会有更大的作为,可以为世界经济发展以及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可以彻底改变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主导一切的格局,开启以东西方双向交流为特征的新一轮文艺复兴与启蒙。”

 

图2,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

中国商业“新景观”与合作共赢“新机遇”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长江商学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创新和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欧阳辉博士,和日本经济新闻社高级编委关口和一分别主持了题为“新趋势下的中国商业‘新景观’”和“中日企业的合作共赢‘新机遇’”的专题讨论,中日嘉宾从各自对两国文化差异和企业管理实践的理解等角度,展开了对话。

 

图3,专题讨论现场

欧阳辉教授在讨论中发表观点认为,日本人的精细、责任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中国和日本比起来,中国更敢“闯”,这点则是日本可以借鉴的。“中国现在最难的,是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我们脑袋是聪明的,我们是有技术的,我们的人造卫星可以上天,我们的宇航员可以到太空去,可为什么汽车却造不好?这是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的,”他说,“我们敢想、敢干、猛冲、猛打,以至于野蛮生长,这些其实是美国人的精神;现阶段的中国,最应该学习的是日本,而不一定是美国。崇尚‘西部精神’的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提高个人素质,要兢兢业业学日本的技术,学他们的工匠精神,真正一步一个台阶走上去。”

图4,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长江商学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创新和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欧阳辉博士

野村证券高级董事总经理、野村亚洲控股公司CEO饭山俊康:野村证券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培养了上千人才,在大中华区有2000个员工;现在中国企业在海外存在感越来越强,我们也非常支持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中国中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对外投资会越来越多,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住友商事股份公司常务执行董事、东亚总代表、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井上弘毅:中国经济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日本的技术和一些思路能对中国企业有所启发;例如日本在质量合规等领域的重视等。两国在这个基础之上设计、生产出优秀的产品,会加速整个亚洲的发展;

复星集团东京首席代表松田华织:日本企业的运营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嫁接到中国的产业链;同时我们也在将复星所强调的“投资加产业”的理念嫁接到日本;

思多励株式会社CEO刘海涛(长江校友):日本在开放性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其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每年接收的游客不超过1000万,去年仅排在全球26位;相比之下,香港每年要接收6000万游客。因此,未来日本的“开国政策”会为亚洲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机会;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委员会主席德地立人:中日之间由于历史、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等原因,开展合作并不是很简单,需要的不仅仅是能讲对方的语言,和对对方生活习惯了解的人——能够为两国企业建立沟通渠道的平台更加重要;

网利宝董事长及CEO 赵润龙:中日之间文化的促进和互动非常重要;中国和日本在沟通过程当中传统的思维、传统的文化,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时间、交流和努力去改变的;

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CIGS)研究总监濑口清之:中国的经济规模是日本的2.7倍,未来会越来越超过日本,因此如果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会对周边的日韩等国带来巨大影响。日本企业应该积极对中国加强技术转让,维持中国企业竞争力;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永良(DBA在读):近几年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少,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日本市场去开拓;中国企业很少考虑在日本上市,根本的原因是日本资本市场要求非常严格,还要面对一到两年的严格审查;

NE·TIGER(东北虎)品牌创始人张志峰(长江校友):我们研究日本的企业,但很少有人知道上千年的企业日本就有七家;日本企业的精神中有一种坚守理念的匠人精神:把一件事情要做就做到极致,同时还要传承创新;

三菱东京日联銀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柳冈广和:我们应在金融领域加强对创新的推动,例如法国一部分银行已经在使用机器人给客户提供服务,此外对大数据的应用、虚拟货币等都要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必须拥抱这样时代的到来;

小赢理财创始人、艺龙旅行网联合创始人、蓝山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越(长江校友):中国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行业都在进行“割喉式”的竞争,不太注重价值竞争和生态圈,弄得很多人很癫狂,也有很多人很惶恐;

罗森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载、海外事业部总载山田哲:中日两国已经有很多商贸联系,合作关系的提升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改革得以实现。我们面向中国展开业务,非常关注中国消费者对什么感兴趣,比如他们去日本的时候会怎样买东西。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很多中国游客希望光顾我们的商店,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适合他们的产品,而且办理免税等手续要花很长时间,因此需要在公司的海外、国内部门之间,对内部信息流程进行调整;

日本通运株式会社执行董事、东亚地区总裁杉山龙雄:我认为日本和中国企业除了在对方国家开展业务外,更应该联手走到第三国——中国现在有丰富的资金,而中亚、非洲等地区很多领域的合作蓄势待发;同时,在推动海外扩展时还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觉得日本的媒体报道没有能够抓住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需要改进,包括《日经》在内也是如此;坦率地说,很多报道方式如果不改变,会给大家造成误解,给联系紧密的中日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东亚地区总裁松井俊一:媒体的态度问题不仅仅反映在《日经》,日本媒体介绍中国时容易把问题都说得过于严重,产生太多令人不安的报道,对中日关系来说很不好,新闻媒体今后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我对中国最近两三年比较严峻的形势很关注,但相信未来会更好:首先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举措,城市化等相关产业的具体政策也已出台,中国的潜力会有更大的发挥,对此我很期待;

日本经济新闻社高级编委关口和一:媒体经常容易去报负面的东西,这一点日本媒体和西方媒体是一样的。另外还需要关注的是,在日本有一些所谓的“中国派”,凭借他们早年对中国的了解就自称是中国专家,但忽视了中国日新月异,发展变化非常之快,他们对现在中国的理解已经非常脱节,因而他们的观点也容易使日本民众被误导。日本相对封闭的模式正在有所改变——12月1日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收购了英国的《金融时报》,目前正在为其制定全球化和数码化层面的战略。日本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是急速老龄化。今后日本的人口还会继续减少,如果日本企业只局限在本国市场将很难生存,所以它们要走向海外,尤其要到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中来;

浙江建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祥(DBA在读):日本做事非常讲究规则,也特别认真,我们要求快和效率——因为文化的不同,开始的合作可能是有冲突的,要慢慢磨合,这些文化的冲突最终就会变成双方的共赢;

长石基金管理合伙人李侃(长江校友):日本高科技技术新模式在中国的暴光率是比较低的,因此从风险投资角度来讲,特别希望日本的前沿技术能够和中国市场结合,这也是许多中国企业家非常关心的;

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谈到: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虽然经历了起起伏伏、冷冷暖暖,但我们坚信中日两国的长期关系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正是对这份心愿的坚持,长江商学院自2009年首次举办中日CEO论坛,到本次已经是第六届。

关于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教育机构,采用全球顶级商学院通用的治理架构,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人文关怀、社会担当和创新思维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致力于通过新视野、新思维、新格局、新境界和新价值取向,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并积极推动与引领新商业文明。

取势于中国经济之崛起,借助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长江商学院经过十余年发展,拥有40多位全职的世界级教授队伍,贡献了一系列源自本土、被认为对中国乃至全球管理实践影响重大的原创思想。2004年,长江商学院首创性地将人文课程与公益实践系统引入商学管理教育,成为全球首家提出培养企业家“人文关怀”的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拥有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菁英校友群体,9000多位校友中超过一半担任CEO或总裁职位。学院校区位于北京,在上海、深圳有授课点,在香港、伦敦及纽约有办事处,致力于成为东西方双向交流、整合全球优质管理教育资源的高端学习平台。

长江商学院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成员,并获得EQUIS认证;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学院现设有英文MBA、中文MBA项目、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含与瑞士IMD商学院合作开设的EMBA双学位项目、中国商业EMBA韩国领袖课程)、企业家学者项目(DBA)和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更多详情请登陆长江商学院官网:https://www.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