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长江商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1日

2016年11月30日 中国 北京  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长江商学院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经济新风向:远见与决策”,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新潜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由长江商学院主办,新浪新闻、中英商会、英中贸易协会协办。这是长江商学院第三次举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前两届论坛分别在北京、伦敦举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企业家、媒体的一致好评。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教授、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教授、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成钢、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十游、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IMF中国区负责人Raphael Lam、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 中国区经理Tom Rafferty、MGA中国经济研究专家Andrew Polk、《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创始人兼主编何刚、彭博电视台主持人Tom Mackenzie等, 来自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uters、FT、新华社、中新社、Global Times、China Daily、财新、第一财经日报、新浪、凤凰网等近30家媒体的代表以及长江商学院的同学、校友、社会各界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致辞

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致开幕词,他介绍到,前两届长江商学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分别在一年和半年前举行,时至今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这些事件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在脱欧公投以后和美国大选的过程中,大家听到了很多’逆全球化’的声音。但是,我们也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就是’再全球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再全球化’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因此,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请长江的教授和国内知名的行业专家们共同讨论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非常有意义,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

甘洁:产业经济总体状况仍未真正企稳

围绕“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题,甘洁教授发表演讲,并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产业经济报告》。这是甘洁教授自2014年第二季度起连续第10次发布《中国产业经济报告》。该报告样本通过对国家统计局2008年经营普查规模以上(即年度销售额大于500万元)的48.8万家企业进行以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的随机抽样产生,样本在行业、地区、规模及企业财务指标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报告得出的产业经济景气指数能较全面地、前瞻性地反映产业经济整体状况,揭示经济表现背后的内在机制。

甘洁教授发表演讲

甘洁教授《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产业经济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产业经济最大的挑战仍是产能过剩,其覆盖面和严重程度均处历史高位,且企业也不认为下季度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去产能步伐在三季度明显放缓,这并非由于产能已经出清,更多的是由于生产量的企稳让企业能够勉强维持。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融资仍然不是现阶段发展的瓶颈。三季度经济也有两个亮点,一是生产量经历了5个季度的收缩开始企稳,二是三季度消费品生产开始扩张,带动了整体生产量的企稳。尽管三季度产业经济走出了长达七个季度的通缩,这一方面与经济局部回暖有关,但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可能更反映了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胀压力,对产业恢复不利。甘教授认为,“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升级过剩、落后产能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总体而言,尽管经济面临困难,中国经济仍有相当多的新增长点,如新兴行业的发展、国企改革和城镇化。在政府对经济转型的政策支持下,我们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持乐观态度。”

李伟:经济增速近期提速显著

李伟教授在论坛上发布了2016年11月《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BCI指数由4个分指数以算术平均的方式构成,分别为企业销售前瞻指数、企业利润前瞻指数、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和企业库存前瞻指数。BCI报告所涉指数均为扩散指数,其中绝大部分为前瞻指数,因此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2011年6月,李伟教授和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中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始调研“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简称BCI),调查样本以长江商学院学员及校友所属企业为主,截至目前,该调研已进行了58轮问卷调查,公布了53次数据调研结果,时间跨度为2012年的5月至2016年11月。

李伟教授发表演讲

李伟教授分析说,2016年11月的BCI 指数为 60.8 ,与上月 58.5 的相比有小幅上升,且BCI 已连续三个月上扬。这说明样本企业对未来半年企业运行状况的看法更趋乐观。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有所缓解,但依旧严重。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结构性降成本是关键。改革的要点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李伟教授认为有一揽子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比如在地方政府从“商业公司”转型为地方公共服务的“供应商”的过程中,财税体制应鼓励公共服务的供给、土地财政逐步退出、推出房地产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再比如户籍政策改革应对常住居民一视同仁,金融体制改革应逐渐开放资本管制、市场化汇率和利率,“推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经济体制等。

许成钢教授发表演讲

许成钢:中国经济新潜能

许成钢教授与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 中国区经理Tom Rafferty就“中国经济新潜能”的话题进行了对话。谈及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未来,许教授认为主要是两个基本问题:“一个问题是稳定性问题,一个是增长问题。假定我们只看增长问题,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要素就是产能过剩。下面的问题就是怎么对付产能过剩,我认为产生产能过剩有两个基本原因,哪个不解决这个问题都不能解决。基本原因一: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最基本原因,是因为全体中国家庭住户可支配收入占中国GDP的比例远远过低。翻译成最简单的白话,老百姓钱太少。经过中国的改革,所有人都变得比以前富裕一些了,这都是事实,但是占GDP的比例太低,就使得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当然生产过剩,就这么简单。另一层基本原因,软预算约束。软预算约束为什么会产生产能过剩?因为在软预算约束情况下,国有机构不害怕破产,于是,便可以很疯狂地去投资,在显然没有足够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很疯狂的投资,这样疯狂的投资,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所以,这两个问题不从基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只要有产能过剩,经济增长率就会受到限制。”

 “中国经济新潜能” 对话嘉宾(从左到右):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 中国区经理Tom Rafferty、许成钢教授

主题讨论“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嘉宾分别是(从左到右):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十游、IMF中国区负责人Raphael Lam、彭博电视台主持人Tom Mackenzie和甘洁教授

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十游、IMF中国区负责人Raphael Lam、彭博电视台主持人Tom Mackenzie和甘洁教授共同参与了“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讨论。关于产能过剩,Raphael Lam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企业负债的解决都很关键,正确的政策组合、有效的改革效果才能更好帮助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到中国的企业债水平,他认为现在累计的速度非常快,占GDP的120%、140%,可能会影响GDP健康增长。希望政府能以更积极的、前瞻性的方法来确保债务的水平可控,比如把企业债做金融层面的改革和“去杠杆化”。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机遇的问题时,陈十游表示下一代的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化、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动车、新能源、环保技术及可替代能源等新兴行业和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等行业非常有前景。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行业增长非常快,平均年度增速在10%以上,目前已占整体GDP增速的50%以上。

主题讨论“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嘉宾分别为(从左到右):MGA中国经济研究专家Andrew Polk、李伟教授、《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创始人兼主编何刚、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

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MGA中国经济研究专家Andrew Polk、《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创始人兼主编何刚和李伟教授共同参与了“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讨论。在谈到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是否已经明确的问题时,高占军说,“如果我们用RE这个指标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民营企业的RE是7%左右,国有企业只有3%。所以,如果民营企业效率高的话,杠杆就可以高一点,国有企业如果效率低,有应该降一点,尤其是那些周期性的行业。”何刚也认为,不同行业对杠杆的承受和效率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口径的统计数据可能实际参考价值是有限的。关于中国目前为止面临的最大挑战,Andrew Polk认为中国的问题并不是生产力的提高,获得企业的持续增长以及生产率的提升更加关键,这也就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李伟教授最后谈到中国经济的前景,表示“我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势头还是非常好的。我们现在缺的东西,就是我们将来会有比较大增长的地方,主要是一些高端的服务行业,我们国家应该从投资型经济转到消费型经济。”

论坛现场

 

关于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采用世界商学院通用的治理架构,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以及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新一代商学院,以新视野与新思维应对商业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管理研究及商学教育的发展,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商界领袖。

取势于中国经济之崛起,依托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长江商学院经过十余年发展,拥有40多位全职的世界级教授队伍,贡献了一系列源自中国、引领世界的原创管理思想。2005年,长江商学院首创性地将人文课程与公益实践系统引入商学管理教育,成为全球首家提出培养企业家“人文关怀”的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拥有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菁英校友群体,10000多位校友中超过一半担任CEO或总裁职位。学院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深圳有授课点,在香港、伦敦及纽约有办事处,率先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启动高层管理课程,把对新兴市场和世界商业格局影响重大的原创管理思想输送到西方,成为东西方双向交流、整合全球管理教育资源的高端学习平台之一。

长江商学院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成员,并获得EQUIS认证;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金融MBA项目(F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DBA)和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更多详情请登陆长江商学院官网:https://www.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