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项兵 > 案例

美克“海归”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0日

案例编号:CBG-B-08
案例作者:单迎光
出版机构:长江商学院中国商业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完成时间:20097

案例摘要:在2008财年,美克国际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克”)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分别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2.85%、41.03%。公司董事会在年报中分析了业绩下滑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通货膨胀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员工工资上涨、次贷危机与出口受阻……美克所遇到的问题反映了“中国制造”在2008年的普遍境遇。

1990年,32岁的冯东明创建了美克的前身——乌鲁木齐市装饰艺术研究所,从事室内装饰艺术研究。1992年,冯东明通过“整合制造”的方式进入家具制造业,经过7年快速发展为中国最大家具出口制造商之一。

在2000年11月,美克股份(600337.SH)通过首次公开上市募集资金5.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董事会将其中的2亿元用以拓展在国内市场的家具连锁售销网络建设。2001年,美克联手美国著名家具品牌Ethan Allen将全球领先的家具零售模式平移到中国,双方合作创立了“美克•美家”家具连锁零售品牌。

这一决策引起了很大反响。那时,中国出口家具制造业发展大势良好,众多厂商跃跃欲试进入这个行当。冯东明坚持认为,创建美克美家并不是为了在国内市场做零售,而是美克业务的回归,完成“源头”到“尽头”的产业价值链对接。

到2008年,“美克•美家”已在中国内地22个城市拥有29家门店,国内市场销售收入达到7.35亿元,约占公司总收入的38%。受益于国内市场增长,美克在国内市场的零售业务收入在2008年同比增长了24.49%,这与出口制造业务收入下滑13.01%形成鲜明对比。

改革开放30年,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实现方式。近些年,围绕中国经济转型与“中国制造”升级的争论不绝于耳,产业结构矛盾在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中更加凸显,传统的一般出口加工制造企业的转型压力尤为沉重。在“中国制造”向差异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上转型时,尽管创新、服务转型、品牌创新等耳熟能详的策略早为中国企业家所知,但如何实现却并非纸上谈兵般容易。

本案例研究了美克“海归”过程中商业模式重构的战略决策过程,并对公司创始人冯东明所提出的从“源头”到“尽头”的产业价值链对接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我们的研究表明,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做好端对端的整合与产业链价值对接是非常重要的战略。


如需案例全文,请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2座2层
电话:(+86)010-85188858 转1210
电子邮件:ckcsg@ckgsb.edu.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