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8日
案例编号:CSG-C-030
案例作者:李梦军
出版机构:长江商学院中国商业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完成时间:2012年4月
案例摘要:在2012年初,即正式开幕4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大剧院(National Centre of the Performing Arts)对外公布了一系列运营数据。在2008~2011年间,国家大剧院总计经营3061场商业演出,售票349.2万张,演出收入约12.1亿元。共有481家演出团体登台国家大剧院,其中55.5%是海外团体,涉及5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台)。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评价说,“过去几年,在高水平演出方面,国家大剧院做得非常好,成就非凡。”
事实上,在历时十余年的规划建设期间,国家大剧院始终陷于争议之中,焦点问题涵盖了建筑位置、设计方案、投资额、功能用途、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在国家大剧院行将竣工之际,各方关于大剧院日后经营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仍未形成统一的认知,比如究竟采取哪一种经营模式、上演什么样的节目、面向什么样的观众群体、票价高低等。2007年2月,陈平出任国家大剧院院长,此时距离正式开幕不足八个月,他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经营定位,并据此制定国家大剧院的发展战略。
院长陈平提出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是“打造国家大剧院在全球化中的一极”,即成为世界较为知名、具有较高艺术影响力的国家级歌剧院,同时兼顾人民性宗旨。为达成目标,陈平提出了“替代战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与再创造替代引入的海外演艺资源。“替代战略”有别于传统中国制造业的“市场换技术”思路。陈平强调,在引入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挖掘自身优势,在替代过程中要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拓展,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本案例研究了陈平对国家大剧院战略定位的思考与决策过程,以及“替代战略”的内容与战略执行过程。透过这些研究,我们找到了一些超越行业边界、可为多数中国企业借鉴与思考的全球化运营之道。
如需案例全文,请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2座2层
电话:(+86)010-85188858 转1210
电子邮件:ckcsg@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