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研究 > 研究中心 > 中国发展方式研究中心

白药创可贴:与“邦迪”的竞争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14日

案例编号:CBG-B-01
案例作者:林琳
出版机构:长江商学院中国商业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完成时间:20085

案例摘要:1992年,当美国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的明星产品——邦迪创可贴(Band-Aid)——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时,云南白药“散剂”逐渐淡出了城市消费者的视野。从原理上讲,“邦迪”并不是一种药品。因此,作为在快速止血产品领域的直接竞争对手,“邦迪”对传统白药的“取代”,更像是市场理念的胜利——它抓住了都市消费者方便、易用的消费心态。

此后数年,“邦迪”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似乎也为小面积开放性外科创伤的快速治疗建立了一套“标准”方法,这让众多竞争对手纷纷黯然离去。在2004年《中国医药报》的一份市场调查中,“邦迪创可贴”的购买率高达44.5%,是排名第二的“云南白药气雾剂”的2.29倍,是“云南白药外用散剂”的20.19倍,显示了其无与伦比的领导地位。在中国创可贴市场,“邦迪”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70%左右。

大约八年后,“白药”找到了挑战“邦迪”的竞争策略。说起来,云南白药的这些策略有点意思。简单讲就是往“邦迪”里加点“白药”。公司董事长、总裁王明辉对此竞争策略不无自信。到2006年,云南白药创可贴与“邦迪”的市场份额比由2000年的1:10升至为1:2.5,成为国内市场第二大品牌。在含药领域,云南白药创可贴市场份额高居首位。

在创可贴市场突破,对于云南白药公司而言意义非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这家传统中药“贵族”企业致力于白药生产。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末期单一白药产品结构下的放缓发展后,云南白药从1999年开始努力变革创新。在新任总经理王明辉的带领下,公司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架构。通过对管理、产品与技术、品牌等创新经营,“百年老药”焕发了“青春”。王明辉对此不以为然,他指出:“产品创新不仅仅是创造新产品,还应创造出新市场。因此,产品创新应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商业模式创新搞好了,产品创新才会有好的载体,新产品才具有生命力。”

做好商业模式创新,王明辉强调转变思维方式至关重要。白药创可贴是王明辉思维方式超越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例证。本案例旨在说明,云南白药如何用强生的“方法”,结合白药更明显的疗效,实现了“以强制强”的竞争手段,并颠覆了创可贴市场的竞争格局。

如需案例全文,请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2座2层
电话:(+86)010-85188858 转1210
电子邮件:ckcsg@ckgsb.edu.cn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