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观点文章  

滕斌圣:外企再寻“中国梦”

文章来源:《商界评论》 2014年3月

■文/滕斌圣,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国内70后那代人的“中国梦”,是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供职外资企业。整个1990年代,是外企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外企就意味着体面工作和不菲收入,外企成就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中产阶级。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外企逐渐显露颓势。

前些年百思买、家得宝退出中国,最近露华浓、卡尼尔等化妆品相继撤出。从计算机、快消品、制造业,到电信、金融服务,外企纷纷加入裁员和撤离的行列。

人们不禁疑问,外企将成为一枝明日黄花?

部分外企经营状况恶化,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几方面。

首先是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原材料、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于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外企,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其中传统低科技行业如纺织鞋帽,已经大规模向东南亚转移,而较高科技含量行业如设备和家电,因为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出现,则有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

其次,投资软环境正在变化。随着内外资企业统一税率,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当年外资所享有的土地和税收优惠日渐式微。加上新的《劳动合同法》,去年在医疗制药行业进行的反商业贿赂行动,让部分外企感觉优势不再,难以应对。

同时,中国本土企业艰苦奋斗,内外兼修,竞争力持续提高,在包括零售、通信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瞄准中国市场的外企正受到空前挑战,比如百思买不敌国美和苏宁、家乐福败给物美。

以上种种,反映了中国市场在过去十年的巨大变化,开放市场、国际接轨和激烈竞争成为中国大部分产业的基本格局。比如汽车制造业,正是国内市场的相对开放,聚集了全球的优秀技术和品牌,路虎、萨博等一批曾经衰落的汽车品牌在中国又焕发青春。向前看,中国市场将只会变得更具挑战性,跨国公司要继续辉煌,必须在以下方面有清醒认识。

首先,未来10年中国将力争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让劳工阶层收入显著提高,这意味着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将持续走高。对于把普通制造业放到中国来单纯追求低成本的外企,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从沿海搬到内陆,从一线退到三四线,可以帮助维持,但难以持久。出路在于往高端走,把更多的高科技环节放到中国,使中国成为其全球引擎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个轮子。比如,通用汽车将在华组建全球化中心,三星投资70亿美元在西安建立芯片工厂,这些都颇具前瞻性。

第二,外企绝不能再把中国当成二流市场,把中国消费者当冤大头。有些外企的技术创新不够,把过时产品拿到中国卖,结果铩羽而归,比如曾经的广州标致和南京菲亚特。一些日本企业,把最好的产品放在本国销售,在中国则降低产品标准,久而久之,只会自绝于中国消费者。星巴克咖啡,在中国市场价格高企,三星手机,在华的保修条款比在其他市场苛刻很多,曝光以后,它们的形象都蒙上阴影。

第三,外企必须更加重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曾几何时,外企基本不把国内企业放在眼里,当年大量的合资,往往是政策的要求,或是获取资源的权宜之计,一旦上手往往就从合资改为独资。但是,中国企业不断转型升级,竞争力空前提高,有的富可敌国,有的掌握核心科技,对于国内环境的适应性,远超外企。如何与它们共存共赢,将是决定很多外企命运的关键。也许,第二轮中外联盟,将要兴起,英国的乐购,眼见日渐窘迫,索性和华润万家联姻以自保。

第四,外企必须赋予在华子公司更大的管理灵活性。受制于总部的全球化战略,在华外企很难因地制宜,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对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当年eBay中国正因为全球收费模式,无法回应淘宝在中国的免费战略,结果步步挨打,直到痛失市场。北电、诺基亚等电信企业溃败中国,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新的“中国梦”强调开放,政府正在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对外资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这些都是机会,如果正视现实,调整策略,加大投入,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好日子,远远没有到头。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