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观点文章  

长江观点:两会前瞻商业伦理篇

2014年3月3日,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在2014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作为改革洪流中的中坚力量,企业发展无疑将是两会讨论中的重要话题。针对企业商业伦理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战略学教授滕斌圣、经济学教授李伟等都曾提出专业见解。以下为长江教授的精彩观点集锦:

【项兵:道德底线与价值对接】

在利益的诱惑下,有多少企业把持不住,突破道德底线,舍义逐利?这种不顾道德底线牟利的行为,不仅仅局限于一两个行业。

在商业社会初期,由于法制的不完善和监管的缺失,商业规则尚未建立,使一些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约。直到今天,在我们的商业规则逐步建立、法制逐步完善过程中,由于惯性,很多企业仍然无法彻底告别以往突破道德底线的做法。

中国企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不仅仅是技术、管理和创新,而是道德问题。中国企业一直大而不强,难以产生伟大的商业机构,缺少对于道德底线的遵守,也许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如果我们个人与机构漠视道德底线,我们多年构建的商业大厦可能轰然倒塌。几代人奋斗而获得的品牌与声誉,可能会毁于一旦。发自内心的对道德底线的认同与重视,是一个企业被国际商界接受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任何侥幸的心态。也许我们要努力奋斗很多年,才能赢得世界民众对中国产品的接受与信赖。但是,这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然之路。

也许我们对于道德底线的坚持,意味着对于眼前局部利益的牺牲,但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持续而久远的发展,出现一批源自中国的备受全球尊敬的商业机构。近年来我一直强调的是:民族企业应对全球化的最大挑战,不仅仅是管理与技术对接,最难也最重要的是价值的对接,以及中国企业商业道德的重塑。

【滕斌圣:高管应学会尊重商业伦理】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的商业伦理,一方面是要追求商业利益,另一方面要顾及利益相关者。对于任何一名公司的CEO而言,这样的商业伦理,也是他们所必须尊重和遵守的。

美国财长、高盛集团前董事长兼CEO亨利•保尔森曾这样描述CEO的工作:“必须明确的是,CEO的工作就是为公司的发展定下一个恰当的调子。”不难看出,CEO个人道德已成为公司商业伦理的缩影。对于公司来说,CEO的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一旦其行为失当,则会给公司的形象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高管出色的业绩,会被人们认为可以“戴罪立功”。在中国,一些发生过类似问题的高管常常能够顺利脱身。原因在于,中国企业更重视的是CEO的个人业绩,其操守问题常常被忽略。

【李伟:企业社会责任演变须持续规划】

“企业社会责任”(CSR)最早由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提出,旨在强调企业在公益慈善领域的行为。在中国,对CSR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近年来,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不足。目前国家或社会组织尚无制定明确的标准,使得社会责任效果的评估难以实现。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还都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行为,并没有与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结合,并作为其一项可持续的规划。如何运用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竞争力是需要大多数企业思考的问题。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