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观点文章  

滕斌圣:对国美永乐收购案的观察

国美收购永乐的事最近搅得满城风雨,我想分析几点。第一,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到家电零售业是在快速集约化。有人担心会产生寡头垄断,有人认为这不是垄断,因为两家加起来不过是15%的份额,远不到垄断。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所谓的15%市场份额是指整个家电零售业,这并不能真正反映国美和永乐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其实相关的是他们在家电连锁这个细分市场的份额,这个数字超过50%。Office Depot 和 Staples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文具连锁零售店,他们曾想合并却遭到政府反对,因为有垄断的嫌疑。两家公司在上诉中指出自己在整个文具零售行业里占的份额无几,美国司法部却认为,他们的市场份额应该在文具连锁零售这个细分市场里算,因为消费者这样考虑。同样的,要分析永乐国美的垄断程度,也要看连锁经营这个细分行业,既然超过50%,足见并非杞人忧天。 

有人说,上游生产企业对于这次合并是忧喜参半,这相当可笑。据说因为零售业得到整合,互相打价格战的需求减少,上游企业跟他们打交道会变得简单,不会无所适从。波特的五力模型告诉我们,下游企业越是强势,对上游企业的威胁越大,因为上游讨价还价的能力减低了。几个月前,有人问永乐的陈晓是不是有跟国美互相参股的意向,陈晓说目前没有这个意向,如果我们互相参股,那对供应商将是灾难。现在看来,他们不仅是参股,而且是合二为一。既然他自己都认为对供应商是个灾难,旁人就没有理由掩耳盗铃,毕竟垄断就是垄断。 

为什么这样的寡头垄断可以大行其道?这反映了国情。我国的《反垄断法》经过了13年漫长的酝酿,最近在国务院通过,但最快要到今年底才会颁布。结果去年有分众和聚众的合并,今年有国美跟永乐的合并,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必然减低竞争,这也看出反垄断法尽早推出的必要性。 

当然从行业的角度来说,集约化是有利的。一个多月前我在第一财经"决策"栏目,分析了国美案例,我当时想为什么这个行业还没有大规模的并购。以管理理论分析,与其拼个死活,不如坐下来共赢,整合能把行业的利益最大化。在美国做不到,因为有《反垄断法》,在中国既然还没有限制,何乐而不为呢?我当时提出,这个行业必将进行整合。言犹在耳,整合已经跨出了一大步,而这远远不是结束,仅仅是个开始。 

第二,苏宁总裁孙为民对于国美和永乐的合并有一个声明,其中两句很有意思,他说"祝福永乐,感谢国美"。祝福永乐是因为他认为陈晓可以脱身了,感谢国美是认为国美帮他清除了一个竞争对手,用他的话来说是清理门户。这两句话很别扭。如果说陈晓把企业卖了是一种解脱,是否意味着苏宁也有同样的想法,毕竟两家的处境并无霄壤之别。而感谢国美清理门户就更离谱,如果把苏宁比作《三国演义》里的老二东吴的话,会不会为魏国吞并西蜀而拍手称快呢?唇亡齿寒,而对手变强,何乐之有?另外孙为民认为合并会带给苏宁一些切实的好处:对方重叠的店面会要让出,而苏宁正好以低的价格得到。这句话虽不错,但如果因这个而沾沾自喜,就好比别人吃肉你啃骨头,还觉得占了便宜一样。如果苏宁抱这样盲目乐观的态度,我担心几年后会是"金陵王气黯然收"的结局,而这并不是消费者所想看到的。 

第三,在收购以后,黄光裕和陈晓都谈到,不会关掉店面,也不会裁员,如果真是这样就完了!为什么呢?因为并购的一大目的就是整合资源,清理互相重叠浪费的地方,节省开支。如果两家店靠得很近,关掉其中的一家,是必须的。两位总裁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安抚他们的员工。但员工如果真的相信,那就天真了。最可能的情况是先稳定一段时间,不急着关店裁人,然后分批逐步解决。 

本文经删减后发表于2006年7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