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观点文章  

李海涛——产权保护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李海涛,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MBA项目副院长

从最新的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仍然在放缓。中国之事,投资为大。而从投资的三大主要领域来看,制造业投资仍然萎靡,房地产投资也在短暂回暖之后开始下滑,基建投资看起来是最有希望能够带动整体投资向上的动力,而基建投资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在于民间投资持续下滑的趋势难以得到改善。

为什么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持续下滑?一个核心原因在于信心不足,对于经济增长的信心尚在其次,对于自己所投入资本未来可能被侵占的担忧是最重要的疑虑,担心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开门迎客”,而等到投资落地之后“关门打狗”。

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产权保护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的产权在实际中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民营资本的私有产权问题没有能够得到重视和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利益受到侵占的案例并不少,例如山西在推进煤炭企业重组过程中,部分民营煤矿被国有煤矿强行兼并,一些民营企业家的资产被侵占;再如早年因为被扣上“侵吞国有资产”帽子而声名狼藉甚至锒铛入狱的著名企业家例如仰融、顾雏军等人,都是苦于产权保护法制化缺失的典型案例。

从宏观角度讲,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每一轮强劲增长,最核心本质的原因都在于激发出普通民众对于经济建设的热情和信心,并积极参与其中,而现在的投资者显然对于国内的投资环境信心不足,如果资本项目的流动正常,可能中国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资本外流。资本市场对于此提供了一个缩影,股市本质上是经济未来的缩影,中国历史上两波大的牛市无一例外都是投资者对于中国信心最强劲的时间段,05-07年经济蒸蒸日上,而14-15年市场对一系列改革政策寄予厚望。而现阶段的A股走势萎靡,而由于沪港通的存在,港股市场却走势强劲。

从微观角度看,当前中国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也已经从两方面严重影响了中国改革的深化,也大大降低了中国经济拐头向上的可能。

首先,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改革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收到广泛关注,但从当前的实践案例看,具有代表性的只是一些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整合和合并,这样“左手倒右手”的关联交易并没有在实质上使企业提质增效,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够真正引入民营企业优质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竞争的基因。然而,作为国企改革的核心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推进缓慢,重要原因即在于担心推进混改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走上前苏联的老路,而这正是产权保护缺失的体现。

其次,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热情。当货币政策受到的制约越来越严重,财政刺激在当下需要发挥更大作用,而民间投资的参与度成为财政扩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有效保护民营资本的私有产权,民营企业家就不能放心进入投资领域,所谓的财政扩张也只能是政府、央企、地方国企和国有银行等不同类型国有资本的独角戏,无法实现“乘数效应”,民间投资下滑的趋势也无法得到改善。

可见产权保护的相关改革能否切实、有效推进,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向前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就是改革的“深水区”、“硬骨头”,已经是不能再回避的问题。对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的财产,应当做到“公正持平、不偏不倚”,既不能在国有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也不能在与民营资本合作投资的过程中侵占合法私产。

产权保护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需要相关部门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全面推进,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中央政府正在释放出一些积极的信号,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并指出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明确提出要“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坚持有错必纠”。

可以合理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关于产权保护的方方面面立法工作将有所进展,由于产权的内涵较广,未来预计在物权、财产权等传统领域和知识产权等新型无形资产方面都将有所推进。但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混改的深层次阶段,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和项目落地,未来可能会有新的产权纠纷的出现,由于其示范效应,对于这些代表性案例的解决和处理办法,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也将成为影响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关键。

文章来源:《财新网》

 

相关阅读

学院新闻

更多